校企合作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分析當前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發現計算機相關專業教學目標不夠完善、教學質量不高,導致學生實踐能力較差,不符合企業用人需求。同時,中職學校具有重理論、輕實踐教學的問題,缺乏全面的教學內容,缺少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無法提高學生技術操作能力。針對以上問題,基于校企合作,分析了其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重整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建造實訓基地,從而提升學生全面發展能力,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成為合格的工作人員。
[關 鍵 詞] 校企合作;中職;計算機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50-02
由于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普及,各個行業已經進入了計算機工作時代,企業越來越依賴計算機網絡技術。計算機技術改變了傳統的手工作業模式,減少了人力、物力等資源的投入,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質量,同時也降低了人們的工作強度,對企業發展帶來了巨大的影響[1]。但信息技術的推廣伴隨而來的是人才的缺乏。作為重要的職業教育主體,中職學校承擔著為社會培養所需人才的重任?;诖朔N情況,校企合作是一種必要的人才培養方式。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訓練機會,促進實際教學效果的提升。因此,針對中職計算機教學,探討校企合作在其中的應用策略十分必要。
一、中職計算機教學現狀
當前形勢下,計算機專業學生就業率低,很多學生找不到對口工作。在計算機專業畢業生中,極少數學生從事設計、計算機安全等技術性較強的工作,部分學生從事計算機銷售、售后維修等基礎工作,仍有一大部分學生就業于其他行業。這些問題表明,中職學校的計算機專業人才培養方式是失敗的。同時,從側面反映了學校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提升專業技能。
(一)教學目標與市場用人標準不適應
計算機專業教學目標與市場用人標準有著直接的關系,針對計算機專業就業率低的情況,必須要培養符合社會需求的應用型人才。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畢業生進行分析調查,發現大多畢業生從事軟件組裝、網站維護等基礎性工作,很少從事程序設計、開發工程師等技術性工作[2]。造成此情況的根本原因是教學目標不明確、教學質量不高、學生實踐能力較差,不符合企業用人需求。
(二)重理論、輕實踐
中職學校的教學對社會人才培養有一定的作用。目前,中職計算機網絡技術專業教學存在著重理論、輕實踐的現象。受傳統教育影響,學生理論知識基本過關,但運用能力和實踐操作能力較差,對網頁設計、計算機網絡管理等操作性強的工作無法完全勝任。另外,部分學校由于資金問題,對硬件設施投入較少,在軟件配備上也不夠,導致學生缺乏實踐,影響教學效果。
(三)教學缺乏專業特色
由于高科技技術的迅猛發展,計算機專業教學也在不斷改革。但是受到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計算機教學缺乏鮮明的特色,且計算機的快速發展,使得教材內容更新速度跟不上,無法滿足企業的崗位需求。另外,由于計算機教育屬于新型學科,缺乏全面的教學內容,缺少完善的課程教學體系,沒有專業的教材,無法提高學生技術操作能力。尤其是某些學校由于資金缺乏,相應的設施配套不齊全,從而導致實踐課程不足,阻礙學生實踐技能的培養。
二、校企合作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的運用
(一)實行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
在校企合作下,中職學校一般是根據簽訂訂單的方式進行計算機方面的人才培養。學校是人才的培養者和供應者,而企業是運用、發展人才的地方。學校和企業進行融合,共同研發人才培養的課程體系,制定規范化的人才培養模式,明確培養目標,從而確保學生符合企業對人才要求。此外,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合同,能保證學生更好就業,提升學生就業率。對于訂單式人才培養模式,在培養過程中企業最好從新生入學教育到課程學習再到社會實踐全程參與。在過程中給予指導,進行監督,從而培養企業自身所需人才并根據合同要求,結合學生在校表現情況,為其安排合適的工作。
針對校企合作人才培養,在具體實施中可分為三個階段進行:(1)新生入校后安排到企業見習,使學生了解企業大致工作流程,掌握每個崗位員工工作的基本內容,尤其是計算機專業崗位,同時,向學生展示企業的內聚力和文化,使學生認識其重要性。安排見習不僅能開闊學生視野,讓學生提前熟悉企業實際工作情況,還能使學生對計算機專業有一個基本的了解,在一定程度上對入校學習具有良好的影響;(2)學習階段,在人才培養中將企業實踐與理論相結合,使學生掌握更多計算機相關專業知識。根據第一階段的基礎,通過長達一年的學習,學??梢园才艑W生到企業進行假期實訓,將知識轉化為實踐應用,并在實踐中查漏補缺,尋找理論上的不足,同時經過與同事的交流,解決在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在實訓結束之后,根據自身情況進行有針對性的彌補訓練;(3)上崗實習階段,學生經過兩年的在校學習,已經基本掌握了專業理論知識,需要進入真實工作環境中去學習工作技能,適應工作生活。該階段要求教師跟蹤管理,根據企業崗位的知識需求,增強學生崗位技能水平,使學生盡快適應企業發展需求,成為合格的工作人員。
(二)重整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
在中職計算機教學中,傳統實踐教學體系缺乏一定的目標性
和針對性,不符合企業對人才的要求,也不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針對此,教育者需重整傳統的實踐教學體系,制定新的人才培養目標,使其符合新形勢下的社會發展。在校企合作下,要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合理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在中職計算機課程教學中,需要經過長期規劃、實踐,才能構建出系統、科學的課程教學體系。另外,學校的教育方案需具有一定的明確性,與學生自身就業方向相吻合。在具體教學中,可以通過調整課程設置,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如,計算機軟件專業學生在“校企合作”模式下進行Net編程學習的時候,能夠熟悉操作Net編程的流程,但是如果要求操作Java語言編程,就會容易出現無法適應的情況?!靶F蠛献鳌蹦J较掠嬎銠C教學網絡配置在從事小的項目時,流程性的東西沒有問題,但是一旦面對大的項目,就需要學生能夠具備創新思維。如,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等課程需要學習計算機應用基礎,為其它計算機相關課程的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其中在計算機網絡專業中,計算機網絡原理屬基礎知識課程體系,幫助學生了解計算機相關基礎知識;網絡安全技術概論、網絡實用技術屬于應用技術課程體系,讓學生掌握計算機網絡技術在以太網(Ethernet)、令牌環網(Token-Ring)、光纖分布式數據接口(FDDI)等網絡系統中的應用;網頁設計與編程、網絡編程技術屬于程序設計課程體系,幫助學生深入、全面的掌握計算機知識,完成人才培養目標?;诖?,在所有計算機課程的嵌入中,應全面分析已開展計算機課程。例如,在中職計算機專業校企合作模式下,如果直接嵌入北大青鳥的課程體系,沒有分析、研究當前計算機課程教學體系,會帶來課程的有效銜接與融合問題,使計算機課程體系缺乏合理性和科學性,無法有效提升學生實踐技能,從而影響校企合作的效果。 (三)建造實訓基地
基于校企合作,中職計算機專業可采用實訓和模擬相融合的人才培養模式,積極引進計算機編譯軟件,根據企業發展需要,結合計算機教學內容,制定合適的教學目標,為學生布置相應的項目任務,從而引導學生進行計算機編譯訓練,并自主實施項目任務。如在學習編程設計時,利用Visual Studio軟件,訓練計算機編程語言,如Java、C++、C#等,并熟練掌握SQL Server、MySQL等數據庫的操作技術;借助Dreamweaver軟件,以淘寶、阿里巴巴等網站為模板,模擬制作不同形式各種類型的網站,從而實現項目任務。另外,開展計算機實訓活動,必須確保硬件設施齊全,保障服務器、路由器、交換機等十二組網絡設備的完整性,同時保障網絡實驗環境的安全性和開放性,為學生提供自主設計的有利條件。
教師可利用計算機實驗室,鼓勵學生參與計算機管理系統設計制作,模擬校園網站系統,使學生在真實的應用環境中有效提升自身應用實踐能力。在虛擬實訓室,通過模擬軟件熟悉網絡設備的配置,掌握計算機相關技能,為實踐應用奠定基礎。同時,虛實結合,在真實設備上進行驗證,不僅能夠提高實驗效果,還能達到全方位培養人才的目的。在學習計算機網絡技術課程向學生展示網絡化信息和效果時,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聯機方式,讓學生直觀體會。例如,有關網絡配置,首先通過分析校園網對IP地址具體情況進行展示、了解,然后通過輸入PING命令,訪問其他網站,認識IP地址的劃分信息;要想知道路由信息,可以輸入TRACEROUT命令;要想獲得登錄FTP服務器的真實數據,可以通過網絡抓包工具等。此外,除計算機、網絡系統等設施,實訓基地還需配置投影儀,有利于教師對路由器配置、網線制作等進行現場演示和講解,也為教師提供了新的教學方法,提高了教學效果。
在信息技術的普及下,中職學校計算機專業接受了大量學生,但怎樣培養出優秀人才,滿足社會發展需要,要求相關教育者積極探索。校企合作為學生提供充足的實踐訓練機會,促進實際教學效果的提升。在校企合作下,與企業簽訂人才培養合同,能保證學生更好的就業,提升學生就業率,同時根據企業的實際需要,制定合理的計算機專業課程,從而實現人才培養的目標。另外,利用計算機實驗室,通過模擬軟件,實現虛實結合,掌握計算機相關技能,為實踐應用奠定基礎,不僅能提高效率和實驗效果,還能達到全方位培養人才的目的。
參考文獻:
[1]盧蓓.工學一體化教學法在計算機平面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J].科教導刊-電子版(下旬),2018(8):106-107.
[2]王利蘋.校企合作下中職計算機應用專業課程體系的研究:以涉縣職教中心為例[D].河北師范大學,2017.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8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