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職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實踐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提高職業學校學生技能水平,增強職業學校學生的職業崗位能力,滿足企業對職業學校學生的要求,服務當地經濟發展是職業學校的首要任務。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是解決上述問題的有效途徑。
[關 鍵 詞] 中職學校;數控技術應用;校企合作
[中圖分類號] G712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152-02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是學校的骨干專業,山東省品牌專業,在專業建設和課程開發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為當地企業培養了一批又一批既懂理論又懂實踐的一線工人。但傳統的技能教學模式,缺乏思維創新,沒有團隊協作,沒有“真刀真槍”的實訓環境,最終所培養的學生技能單一、職業素養差、崗位適應期長。從2016年開始,學校先后與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小風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濟南鑫元素工貿有限公司合作,開展以產品為載體的實訓教學。利用學校設備、人力資源和技術優勢,吸引一些企業來料加工服務,承接一部分實際生產任務,分組交叉加工,使學生從產品的工藝到零件的加工、產品的檢驗、勞動紀律的養成、設備的保養等各個方面都得到真實體驗的機會,有利于學生養成良好職業習慣,掌握生產實踐技能,走出校門就能頂崗操作。根據專業特點形成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其特點是:與企業深度融合,通過產品生產檢驗實訓效果,以實現多贏目標。
一、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開展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具體實踐
(一)確定實訓教學目標
數控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培養的目標是“理實企”三位一體,能力梯次遞進,為企業輸送生產第一線的管理技術工人,培養的學生應該既懂理論又會操作。因此我們把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校內實訓的教學目標定位為以校企合作辦學為平臺,以企業、學生和學校三方受益為前提,利用學?,F有的教學條件,吸引企業的其他資源,以完成企業的生產任務,并以產生效益為基礎,以實施技能實訓教學為目的,最終達到提升數控專業人才培養的質量和規格目標。
(二)選擇試點企業和確定合作方式
選擇合適的合作企業對于開展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至關重要。首先要尋求雙方利益的趨同點以及與直接利益關系并不密切的相同點。合作企業不僅要有一線員工隊伍,還應有較強的技術指導能力和管理能力的高級人才。
近幾年來,數控專業確定了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山東小風車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和濟南鑫元素工貿有限公司等當地知名企業在校內開展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實訓實踐。經過多輪溝通與交流,雙方的合作方式確定為來料加工:企業提供生產原料、工藝質量要求和技術支持,定期安排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為實訓學生授課;學校提供生產需要的實訓學生。按照與企業的合作協議,學校的場地設施、儀器設備、教學環境、師資配備、指導能力等教學資源都能很好地滿足企業來料加工的要求。
(三)創建真實的生產環境
在實訓車間,學生是員工,實訓指導老師是師傅,實訓車間主管稱為車間主任,每個人的角色都發生了變化。根據工作需要設置操作工、質監員和保管員等崗位,各崗位職責明確到位。打破原有的班組概念,按生產的勞動組織形式重新分組。分工精細,責任明確,企業氛圍濃厚,把企業環境與學校教學環境結合起來,盡可能給學生一個學習、培訓、管理、生產的真實的工作環境。
(四)合理規劃、組織生產性實訓的教學內容
學生在生產產品的過程中達到了“做中學”,同時實現了技能型人才培養模式的轉變,也實現了職業學校教育模式“知識傳授型”向“能力素質培養型”的轉化。這種新型的“做中學”教學模式突破了原有課程體系和教育模式的局限,在原有的基礎上達到了創新。文化課與專業理論課的教學內容隨時調整,專業課理論與實踐的課時也不再固定。因此,以產品為載體的實訓教學計劃不再按照以前的模式制定,而是根據生產崗位的需求,在教師和企業技工共同商討下確定。教學內容也根據生產過程中不同的工序和工藝要求安排,并遵循一定的科學性和實用型,兼顧新穎性和可操作性。這樣才能合理規劃組織教學,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在職業車間的學習營造良好的氛圍,進行快樂教學。
1.任務化的實訓教學內容
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通過為企業加工產品來達到實訓教學的目的,實訓教學的內容往往與生產任務相統一。因此,為了完成生產任務,教師首先要分析產品的生產流程,確定生產任務,再根據相應的知識和技能要求,設計出可操作的教學方案,然后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實施。產品的出現,就是一個完整的教學內容的完結。最后完成總結評估,為組織和實施下一個任務積累經驗。
2.循序漸進,對實訓產品實施梯度化管理
學習技能的過程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能激進冒進,違反學習技能的規律。學生要按照產品的工藝復雜程度由易至難開展一系列的梯度教學,學生在梯度教學過程中進行產品的加工練習,初期學生要以簡單零件的加工為主,隨著技能水平熟練程度的不斷提升,可以逐漸提高零件的復雜程度。教師要根據教學計劃安排相應的梯度實訓產品,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技能掌握程度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梯度實訓產品,最大限度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也讓學生在實訓中體現個人價值,從而實現學生的操作技能最終達到質的飛躍。
二、數控技術應用專業開展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實訓教 學取得的成效
(一)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以產品為載體,使校企合作更加深入,更加緊密,在為學生提供真實生產實訓環境的同時,實現了與企業的資源共享,更好地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拓展了校企合作的內涵與外延,使合作企業得到實惠,使學校得到實利,保證了職業教育的可持續發展。近年來,我校的生產性實訓聲名鵲起,受到了主管部門的重視,引起了領導、專家及兄弟學校的濃厚興趣與高度關注,也引起了社會的重視,特別是有許多企業主動與我校聯系,目前學校與濟南品脈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知名企業初步達成了合作意向。
(二)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
通過加工產品,學校為企業創造了不菲的價值。以產品為載體的實訓教學把學生變員工,作品變產品,實訓教室變生產車間,有效地利用了企業技術力量、生產設備和原材料,為學校創設了直觀、真實的教學環境和實訓條件,并創造性地將傳統模擬實訓的消耗性實訓轉化為生產性實訓,大大降低了教育成本。學生在為企業創造不菲的經濟效益的同時,也為自己賺取一定的生活費用。
(三)提升了教學質量和學生的綜合職業能力
傳統技能專項訓練常常受學校場地師資、資金、原材料等的限制,學生實訓時間短、操作次數少,難以保證訓練質量。單一的消耗性技能實訓,又使學校不堪重負。在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下,學生要對實際零件進行整體綜合加工,學生技能操作由數量上的變化上升為質量上的變化。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加工要求,不同的加工操作、方法,加工的先后順序在反復生產實際中得到解決、強化。眾多的加工產品和不斷重復的操作步驟,由技能上升為技巧,職業技能明顯提高。實踐調查如下。
1.參加勞動部門組織的技能考核中通過率較前幾屆有明顯提升。
2.實現零距離就業。通過產品的加工,教學項目與生產任務融為一體,理論與實踐緊密結合,滿足了區域經濟發展對一線技能型人才的需求,學生的職業技能得到了快速提升。調查表明,通過為濟南二機床集團有限公司等當地企業生產代表性產品十多個,產品合格率達98%以上,大部分學生能獨立操作完成機械加工、獨立編制零件數控程序。
(四)提高學生專業知識學習的內驅動,促進了專業知識的學習
當學習成效以看得見摸得著的產品的形式呈現,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擺正了理論與實踐的正確位置,激發了學習興趣,學習成績有了明顯提高。
(五)提升專業教師的觀念和實踐能力
在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實施過程中,專業教師是老師,更是師傅,既要在一線車間對學生進行理論講解,更要對學生進行生產化的實訓指導,因此對專業教師的要求也更高。教師的觀念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工作責任心、學習積極性明顯增強,專業教師群體結構也更趨合理,“雙師型”教師比例達100%。在教學中因材施教,采用項目教學法等先進教學方法,根據教學實際對教材內容進行整合,同時不能根據實際編寫實訓教材。
(六)通過合作實現的目標
引進企業的管理文化,改進學校的學生管理,以企業嚴格管理的制度文化與學校學生管理結合,讓學生體驗企業文化,形成與現代企業制度相適應的校園文化、教學管理和學生管理制度。
1.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這是我校的校訓,是學校從企業文化中引申而來。學生走出校門即上崗,第一次必須加工出合格的零件。要確保學生將來成功就業,必須在教學中特別是能力培養的全過程中貫穿“第一次就把事情做好”的思想意識。以此促進學生質量意識、安全防范意識、規范操作意識的養成,真正實現與企業規范的對接。
2.手比頭高,路在腳下。這是學校的校風,也是取材于鼓勵員工勇于創新、大膽實踐的企業文化。目的在于讓學生養成踏實做人的基本品質?!笆帧贝頁碛屑寄埽邦^”代表腦力勞動,手是萬能的,可以用手書寫自己的未來。手腦并用,勤能補拙、路在腳下。
以產品為載體的校企合作教學模式突破了傳統的實訓教學模式,將課堂搬到車間,讓學生在真實的生產環境中將作業變成了產品,促進學生職業能力的形成和職業素養的提升;老師變成了師傅,將教學內容和生產任務合一,提升了教師的“雙師型”水平;學校的教學管理演變為生產管理,促成了教學模式和教學方法的變革;企業獲得了經濟效益也得到了想要的人才,實現了校企深度融合,形成了互惠互利、多贏的格局。
參考文獻:
[1]林小蘭.專業群教學視角下生產性實訓基地運行機制研究[J].高等職業教育,2011(4):55-57.
[2]劉秋艷.校企合作教育模式下學生的職業素質與就業觀念的培養[J].天津職業院校聯合學報,2008(9).
[3]陳尊厚.論加拿大技能型人才培養經驗及啟示[J].教育與職業,2005(33).
[4]孫偉宏.探索校企合作模式培養優秀技能人才[J].教育發展研究,2006(7).
◎編輯 趙瑞峰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55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