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培養現狀調查研究與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近年來,隨著我國城鎮化進程的不斷加快,鄉村教育問題日益凸顯。因此,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培養工作是完善當前鄉村基礎教育事業發展的重要手段?,F階段,鄉村教師需有獻身鄉村教育事業的意愿,能承擔鄉村小學全科教學任務,且有能適應鄉村學校的學習、工作與生活等綜合能力的教師。通過對邊疆鄉村小學教師現狀的調查,探索邊疆鄉村小學教師全科型教師的職責和綜合能力。針對這一問題,分析其原因,旨在提出符合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培養的策略,從而全面提高鄉村小學教師的整體素質。
[關 鍵 詞] 邊疆民族地區;鄉村教師;全科型;現狀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25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10-0018-02
云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云南省鄉村教師支持計劃(2015—2020年)的通知》中提到2017年,力爭使鄉村學校優質教師隊伍得到多渠道擴充,鄉村教師資源配置得到改善,教育教學能力水平穩步提升,各方面合理待遇依法得到切實保障,職業吸引力明顯增強,初步形成“下得去、留得住、教得好”的局面。西雙版納作為中國邊境上的一個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地處亞熱帶,境內叢林、壩子較多。由于地理環境和經濟水平的差異,這里的基礎教育一直處于低水平發展,因此筆者對西雙版納州一市兩縣鄉村小學教師現狀及綜合能力培養等方面做了問卷調查,并結合實際提出了相應的解決策略。
一、調查研究內容和方法
(一)研究內容
本文選取了西雙版納州一市兩縣(景洪市、勐臘縣、勐??h)12所偏遠地區鄉村小學教師作為研究對象,主要從教師的性別、年齡、專業、教學情況等方面進行問卷調查,進而了解西雙版納州一市兩縣鄉村小學教師現狀,并通過現狀分析西雙版納州在培養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方面所存在的問題及現實難題,提出符合當地情況的解決策略。
(二)研究方法
1.文獻法
利用圖書館、中國知網(CNKI)相關論文數據等資源查閱相關文獻資料,以及借鑒有關省內外專家的成功經驗,針對了解的現狀,進行分析、歸納。
2.問卷法
選取西雙版納州一市兩縣12所鄉村小學教師為調查對象??偣舶l放問卷253份,實際收回問卷253份,實際收回率100%。最終收回有效問卷252份,其有效收回率為99.6%。
3.訪談法
為了彌補問卷調查的不足,進一步全面、深入地了解西雙版納州一市兩縣鄉村小學教師的現狀,根據文獻綜述自行編制了訪談提綱對30名鄉村小學教師進行了訪談。
二、調查研究分析
(一)教師基本情況
在本次隨機選取的252名教師中,男性教師有80人,占總人數的31.7%,女性教師有172人,所占比例68.3%。其中,21~25歲的教師共有52人,26~30歲的教師共有55人,31~35歲的教師共有13人,36-40歲的教師共有40人,41歲-45歲的教師共有50人,46歲及以上的教師共有42人,中青年教師(45歲及以下)占了83.3%,有1人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歷,具有本科學歷的教師有41人,??茖W歷的教師共有92人,中師中專學歷118人。
(二)教師教學情況分析
在252位抽取的教師中,除個別新入職的教師以外,所有的教師都帶過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年級,其中83%的教師都出現了跨學科、跨專業、跨年級授課的現象,有102位教師帶過所有的年級。
(三)教師基本素質與能力分析
對于小學教師應具備的基本能力這個問題,有33%的教師認為思想道德素質重要,24%的教師認為教學能力素質重要,23%的教師認為知識文化素質重要,20%的老師認為心理素質的重要;而在知識結構和能力素質上,大部分教師認為教育科研知識和現代多媒體技術知識掌握得不好,其中高達46%的教師認為,教育科研能力對小學教師來說不是特別重要,有34%的教師認為溝通交往能力也不是很重要。
三、調查分析存在的問題
通過對西雙版納州一市兩縣鄉村教師現狀的調查,可以看出培養少數民族地區小學全科型教師還存在著幾個突出的問題:
(一)教師隊伍流動性大
在調研過程中,各個小學的一線教師和學校負責人都反映教師“留不住”的問題特別嚴重。在鄉村小學,尤其是邊遠地區的小學,師資隊伍的流動性較大。雖然每年都有新教師加入,但是經過學校三五年的精心培養之后,這部分教師往往會選擇去條件更好的城市發展。這給各個小學的教學任務和師資力量的培養造成了極大的困擾。鄉村小學師資力量本就薄弱,想要招聘到一名優秀的小學教師更是十分不易,花費大量的精力去培養,最后,這些教師卻選擇了離開。這確實給農村小學帶來了非常多的問題。優秀教師“留不住”依然是鄉村小學的一大難題。
(二)師資隊伍結構不合理
當地鄉村小學教師隊伍的專業分布不合理,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在本次調查所抽取的252名教師中,69%的教師所學的專業與工作中所教授的科目并不一致,大多數教師都出現了跨學科教學的情況。尤其是體育、美術、音樂、計算機等學科更是缺少對口專業的教師。與此同時,本次調查再次表明鄉村小學教師的學歷層次普遍偏低。在本次隨機抽取的252名教師中,碩士研究生僅有1人,第一學歷為本科的教師共有41人,僅占被調查老師總數的16%。這些人都是32歲以下、教齡7年以下的中青年教師。調查對象中,118位教師的第一學歷為中師或高中畢業,普遍年紀偏大。??茖哟蔚慕處熡?3人,依然以中青年教師為主。師資結構不合理成為鄉村小學教學工作的另一個難題。 (三)職前培養不到位
在訪談中,工作在鄉村一線的小學教師都反映,高校在進行系統的職前培訓時太過于重視理論知識的傳授,而忽略了實踐課程的安排。在實際工作中,鄉村小學教師往往會出現跨學科、跨年級授課的情況。這就要求教師所需要掌握的知識和技能必須是全方位的。目前,國內一些發達省份已經陸續開展了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改革試點工作,但是大多數的高校依然傾向于堅持分科培養小學教師,而且采用專科小學教師的培養模式。培養出來的教師在崗工作時并不符合當地鄉村小學的需求,這就導致西雙版納州鄉村小學全科型教師的培養處于一個被動的局面。
四、對策和建議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可以得出看出,西雙版納州的鄉村小學多存在跨學科、跨年級授課的情況,特別需要能夠擔任多學科教學任務的教師。但是由于當地的鄉村小學往往遠離城市中心,生活條件相對較差,導致師資流失嚴重。針對西雙版納州當地鄉村小學教育和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筆者認為應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加強農村小學全科型教師的培養。
(一)增強身份認同,提升職業情感
由于近年來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逐漸增大,相當一部分高校生畢業后選擇回歸鄉村教學。這確實在一定程度上為鄉村小學教師隊伍注入了新鮮的血液。但是,“下得去,卻留不住”的問題成為當地鄉村小學急需解決的難題。仔細分析我們不難發現,這些優秀教師的流失往往與他們并未建立起正確的鄉村小學教師身份認同有關,更別說讓他們要對鄉村小學產生濃厚情感了。眾所周知,相對于城鎮小學而言,鄉村小學,尤其是山區小學的條件比較艱苦。在成為一名正式的鄉村小學教師之前,準教師們就要做好吃苦耐勞的準備,樹立正確的職業角色意識;加強對鄉村教育事業的熱愛之情,努力提升自身的職業道德情感,增強價值成就感。只有出于自愿,他們才能真正扎根于鄉村,熱愛自己的工作,安心、靜心地教書育人。
(二)打破學科界限,改變培養模式
在歐美發達國家,全科教學已經非常普遍。在我國一些地區已經開始設點嘗試這種教學模式。在不久的將來,這種教學模式可能也會變得非常普遍。近年來,在小學教師培養這一領域,云南省內有幾所高校已經不再沿用中學教師的那一套培養模式,摒棄分科式培養,采用綜合性培養的方式。但是,相對于一些早期就已嘗試全科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的省市,云南省還在處于初步改革的階段,尤其是地方院校,小學教師的培養工作還待進一步完善。首先調整課程設置,打破學科界限,促進學生知識掌握的全面性。其次,加強實踐類課程比例,強化全科教學實踐能力培養,實現實踐形式多元化。
(三)增強教師自我培養的意識
在面對優秀畢業生難以引進、已有骨干教師流失的問題時,鄉村小學應從全校師資隊伍全面發展和自身對教師的需求兩方面考慮,一方面不斷加強教師自我培養、自我提升的意識。另一方面,校方還需為全校教師提供多渠道、多樣化的平臺和機會,幫助教師不斷取得新的突破,實現專業化成長。在此過程中,不但教師能夠增強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也提升他們對學校的滿意度。同時,學校也能培養出適合自身發展需要的教師。
(四)加強與地方高校聯合培養,嘗試定向培養,大幅度提高待遇
地方高校作為農村小學教師的培養基地,應加強與地方農村小學的聯系,建立聯合辦學機制。首先,創新培訓模式,突出全科型鄉村小學教師教學特點。從教師培養模式的角度來看,全科型鄉村小學教師培養模式是一種新的探索與實踐,按照“全科培養、免費教育、定向就業”培養方式:(1)進行個性化班級教學,重點培養基礎學科知識和學科特長,優化課程設置,加強實踐教學,加強師范生的職業培訓,制定可行的全科型鄉村小學教師培訓戰略。(2)免除在校期間的學費,免交住宿費,補貼生活費用,享受與同類學生相同的獎勵和助學金。(3)建立跟蹤服務機制,對學生入職后進行服務指導,加強農村小學教師全科基礎知識和教學技能的繼續教育,促進全科職業教師發展。其次,建立“三位一體”的培養體制,實現“下得去”目標。在政府的領導下,建立高校與小學教師合作的新模式,采取定向招生、進編定崗、安排就業的方式。學生須與已設立的縣(市)簽訂就業協議,明確權利、義務和責任。畢業后,根據提供就業協議的規定,有關部門將為其辦理相關手續,確保有職位,提高崗位的吸引力。再次,建立“保障”激勵機制,“留得住”鄉村小學教師。各級政府應采取有效措施,積極鼓勵和支持長期從事鄉村全科小學教育的畢業生,大幅提高教師待遇,并保證支付普通教育教師的工資和補貼,解決普通教師工作生活中的實際困難。在評先、表彰、職稱評聘和專業成長等方面予以支持,并在學歷深造、晉升職稱等方面政策有所傾斜,讓鄉村教師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增強鄉村教師責任感和榮譽感。
總之,通過對鄉村小學教師隊伍現狀的調查,發現鄉村小學教師隊伍面臨教師缺失的現象,教學技能難以持續發展,各學科教師不全,難以較好地完成教學任務。在知識化、信息化時代下,要培養一批服務邊疆鄉村的“全科型”小學教師,從根本上改善鄉村小學教師隊伍建設,較快地提高鄉村教育教學質量,使邊疆農村基礎教育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徐雁.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模式研究[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1(8).
[2]單新濤,李志朋,龔映麗.從課程改革看全科型小學教師培養[J].北京教育學院學報,2014(5).
[3]雪玲,程鳳春.高校小教專業課程設置知識取向的思考[J].上饒師范學院學報,2009(5):104-107.
[4]吳小慶.我國多科型小學教師課程方案研究[D].金華:浙江師范大學,2012.
[5]黃俊官.論農村小學全科教師的培養[J].教育評論,2014(7).
◎編輯 張 慧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460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