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讀進去?記下來?用得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小學語文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使得他們在日常的學習和生活中能夠充分利用語文知識解決實際問題。讀書是語文學習的敲門磚,只有學會讀書才能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本文主要介紹了讀書的幾種方式,為語文教學的改革指路。
  關鍵詞:讀進去 記下來 用得上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小學教育越來越注重學生語言的積累和語感的培養。而作為一名實驗教師,主要任務是幫助教師和學生們改變傳統的教學觀念,探索新型的教學模式,讓學生不再將學習當作一種負擔,不斷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為學生的語文學習奠定基礎。對此,我憑借我多年來的教學經驗以及現階段的教育形式總結出了“讀進去,記下來,用得上”這幾個字,來作為我的探索課題。
  一、讀進去──朗讀是感悟積累的前提
  朗讀就像是語文的一道大門,每當我們接觸一篇新的文章時我們需要對這篇文章進行通讀,才能掌握這篇文章的大體思路。而朗讀也是讀的一種,它是將人的聲音釋放出來,再通過聽覺能夠在人的大腦中形成兩遍記憶,有利于學生加強對文章的理解記憶。朗讀也被稱為語文教學中最為基本的訓練,在此過程中學生的語感、語言積累、閱讀能力都能有所提高,但是,要做到真正的朗讀需要注意以下三點要求:
  1.要有明確的朗讀目的性
  朗讀的目的性很重要,它能夠直接影響到讀書的質量與效率。教師們要引導學生帶有目的性地朗讀,不能嘴上在讀腦子里在想其他內容。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們示范,讓學生們在聽的過程中想象文章所描繪的畫面,將自己代入文章之中才能有更好的朗讀效果。
  2.要注意朗讀層次
  朗讀的過程還需要注意循序漸進,首先需要讀通文章,即認清文章中的生僻字,讀準音節,能夠大致了解文章內容;其次需要讀懂文章,即能夠對文章有所思考,能提出一些不懂的問題,進一步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最后是讀透文章,即能夠細致到文章具體的章節、段落,體會到語言文字的獨特魅力。
  3.注意朗讀形式的多樣化
  朗讀作為最基本的訓練,需要教師在課堂上給予學生充足的時間,這樣才能充分發揮朗讀的作用。朗讀的形式可以分為許多種,比如朗讀表演、朗讀比賽、分角色朗讀等,將傳統死板的朗讀活躍起來,激發學生對朗讀的興趣,調節課堂氣氛,為接下去語文的學習奠定基礎。
  以上所列舉的是對朗讀的要求,但是學生讀書的形式不僅僅局限于朗讀,更多的需要在讀中感悟,能夠體會到語言文字所傳達的意義和情感。對此,我覺得教師們可以從“悟”這個角度出發,在學生們有著基本的感知以后,引導學生對閱讀材料進行深層次的挖掘,把握文章關鍵信息,要學會在讀中感悟,以下就從幾個方面展開來幫助學生學會感悟。
  (1)要在讀中學會感知
  讀書的目的就是能建立起對文章的整體感知,例如我在進行《美麗的小興安嶺》教學時,我會讓學生們自己通讀文章,邊讀邊做標記,注明不通順、有疑惑的地方,并在多次的閱讀之后逐漸理順文章的條理,再接著精讀文章,把握文章的層次,體會文章的結構特征,這樣才能讓學生在讀中感知整體,從而獲得對文章的初步感受。
 ?。?)要在讀中學會領悟
  領悟是建立在感情的基礎之上,是對感知的內容有進一步的理解,能夠激其思、動其情、明其理、得其法。我讓學生在通讀文章之后能夠在文章中標記出重點字句,便于體會作者的情感。例如,我在進行《我要的是葫蘆》這篇文章的教學時,我會讓學生們找出“盯”這個字,體會它在文章中的含義及作用,并提出了“把這個“盯”這個字換成“看”“瞧”這些字會有什么不同?”。學生通過反復閱讀比較之后,發現“盯”這個字更能夠生動形象地描繪一群只關心葫蘆,不顧其他的人,今兒體會到這則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做事需要注意事物之間的聯系,不能只追求結果,而不在乎細節。這樣通過文中的一個關鍵字就能使之變成鮮活的語言形象,從而感染學生。
  在新課程改革至今,對語文的要求越來越高,需要教師在教學中能夠深刻挖掘教材中的人文內涵,給予學生充分的人文關懷,能夠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融入情感體驗,在充滿人文系氣息的教學環境中形成獨特的、積極向上的人生態度。例如我在進行《陶罐與鐵罐》的教學時,我會將學生們分成幾個小組,利用角色扮演朗讀的方式進行教學,朗讀過程中需融入自己的情感,將鐵罐與陶罐的語氣都能充分表現出來,讓學生們感受到鐵罐的傲慢無禮和陶罐的寬容謙遜,從而意識到每個人都有長處和短處,要相互尊重,謙遜有禮這個道理[1]。
 ?。?)要在讀中啟迪靈性
  語文是一門比較靈活、充滿靈性的課程,而靈性產生的基礎是悟性,學生學會在閱讀中感悟之后就需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積極開發學生的靈性,使得學生通過對語文的學習能夠成為一名富有靈性的人,有明辨是非的能力,并能夠形成自己獨特的個性,有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因此,我在語文教學中經常會提醒學生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并且能夠在朗讀完成以后加以討論過程,讓學生充分表達自己的思想,充分還原學生們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發揮自己的靈性。例如,在進行《春雨的色彩》這篇文章的教學中,學生們在讀麻雀的話是有著不同的意見,褒貶不一,這時我會邀請出幾名同學站上講臺表達自己的想法,看著學生們靈性飛揚,思維活躍,就像是辯論場上的樣子,我對這樣的學習氛圍感到很欣喜。
  二、記下來──在朗讀與感悟中豐富積累
  朗讀和感悟的過程是學習語文的基礎,但是要想真正學好語文就需要將自己讀的、感悟的東西記下來,形成自己的積累過程,課后在加以鞏固,必然會讓學習的效果翻倍。因此,我們在讀書的過程之中要注意記的過程,從而豐富自己的文學積累和文化內涵。
  1.學會以感悟促進朗讀
  朗讀對體會作者情感具有重要意義,學生帶著情感去朗讀,通過聲音來傳遞情感,能夠幫助學生升華情感,理解文章內涵。例如,在朗讀《黃河的主人》時尤其需要對學生朗讀情感和重輕音做出指導,在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筏子和背包都無影無蹤”、“我迷路了,在荒無人煙的大山里轉來轉去”這兩句中“無影無蹤”可以適當輕一點,“荒無人煙”可以重一點,來體現當時處境的困難以及焦急的心情[2]。教師可以嘗試著用這樣一種方式讓學生們清楚地了解到他們朗讀過程的不足之處,便于及時修正,這樣通過朗讀的方式幫助學生理解文章內容也是一種很好的教學方式。   2.學會在感悟中積累情感
  語文學習的過程也是情感積累的過程,閱讀文章中蘊涵的情感也是學生們在日常生活不能體會到的,需要在不斷閱讀的過程中慢慢積累情感體驗,從而形成學生自己的文化素養。例如,我們在學習了《長城》這篇文章后,學生們會感嘆于長城的高大堅固、氣勢雄偉,從而生出對祖國的熱愛之情以及對古代勞動人民的贊嘆;學習了《蝙蝠和雷達》這篇文章后,學生們會驚嘆于科學家的智慧并且激起了他們想探索科學的欲望。
  三、用得上──讀、悟、積累的遷移運用
  光是有感悟、積累的能力還是遠遠不夠的,語文學習的重點在于能夠將自己積累的文化運用在實際生活之中,能夠幫助拓展自己,為自己打開新世界的大門,充分地將語文融入我們的生活和學習之中。
  1.舉辦閱讀匯報會
  閱讀作為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們不應該僅僅將閱讀局限于課堂,應該讓閱讀融入到學生的生活之中,讓學生自己去選擇閱讀材料,這樣學生的選擇性更加寬泛,獲得的知識也更加全面,極大程度上彌補了傳統教學知識面窄小的弊端。對此,我會每天給學生們布置一些課外閱讀的作業,我也會自己去讀一些優秀的文章并把它們推薦給學生們,不定期會舉辦一些讀書匯報會,讓學生們將自己近期閱讀作品的感想反饋出來,同學們相互之間交流讀書心得,這樣對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也有很大程度的提高,也能夠培養學生愛讀書、愛感悟、愛思考的好習慣。
  2.增設閱讀課
  為了保證學生的課外閱讀時間,我會每周為學生們安排兩節自主閱讀課,學生們可以將自己的書籍帶到學校,利用課堂時間靜下心來仔細閱讀,從而積累巨大的文學寶庫。此外,我還會在學生們閱讀的過程中督促學生們拿筆記錄、標記,在文章中勾勾畫畫,寫好備注等,讓學生能夠邊讀邊思考,這樣才能達到閱讀積累的目的,學生們在日后翻閱的過程中也會一眼就能看到自己的標記,這樣反復地對學生進行視覺提醒,能夠刺激學生的大腦產生記憶,進而幫助學生達成積累的目的。
  3.強化練筆訓練
  一個人的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能力可以充分體現語文的綜合能力和素養。因此,我引導學生將自己所讀、所悟、所積累的知識全部遷移到自己的寫作中,真正做到學以致用。首先,每當學完一課時,針對課文中留下想象的內容,要求學生進行續寫、擴寫,對于優美的語段進行仿寫,對于有深意的文章,要求學生寫出心得體會等。讓寫成為讀的擴展,讓寫成為感悟的升華。例如,在學習《坐井觀天》時,讓學生自行想象青蛙在觀天時心里在想什么,假如青蛙跳出井口,它會說些什么,并將自己所想寫下來。在學習《假如我是科學家》時,帶領學生體會科學家的智慧及對社會的貢獻,以此為角度讓學生進行擴寫,大膽創作,當自己是一名科學家時,自己可以為社會帶來什么?選擇開放性話題,讓學生有話說。其次,精準抓住練筆的時機,《厲害了,我的國》紀錄片讓學生們熱血沸騰,祖國的壯麗山河、卓越成就帶來的震撼與自豪感撲面而來,借此機會,讓學生抒發熾熱的愛國心——《我愛你,中國》;看到學生在亂寫亂畫的現象,讓學生寫一篇《書的自述》,換位思考自身行為……在這些小練筆中,可以流露出學生的真情實感,文章內容有血有肉[3]。通過自評、互評、家長評的方式,可以發現自身劣處,學習他人優點,大大提高寫作的積極性和寫作水平。
  總而言之,隨著新課標改革的不斷深入,我和學生共同探究學習語文,主動分享學習樂趣。相信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未來的路會更加寬廣……
  參考文獻
  [1]潘曉蓮.讓“讀書留痕”——小學語文批注閱讀學法探索[J].名師在線,2018(13):58.
  [2]馬列.中學語文讀書筆記教學探究—在讀書筆記中實現“以寫促讀”[D].遼寧師范大學,2017.
  [3]羅道方.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讀書活動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7(03):8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76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