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小學科學復習策略之我見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復習作為每個學習階段必要的過程,總是伴隨著繁重的作業、無趣的上課方式、沉重的心理壓力。要在陳舊知識中發現新意,常態化的復習方式已經不適用于大部分的學生,學生和教師都渴望一種高效復習的方式,使知識系統化并深化對關鍵概念的掌握,鞏固、提升科學思維和科學素養,為學生的終身學習和人生發展奠定基礎。
  策略 發展
  【中圖分類號】G62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1-0111-01
  期末考試作為一種終結性測評,也是一種推動學生進步以更適應社會要求的手段。教師應根據學生的情況及時組織復習,如何讓學生復習得有用、輕松、甚至喜歡復習,教師需要在復習的內容、形式、方法上有所轉變、創新,才有可能實現。
  1.內容
 ?。?)思維導圖:梳理知識
  思維導圖是一種表達知識點之間的邏輯關系,幫助學生整合瑣碎的知識點,形成橫向、縱向知識網絡,將概念與概念之間的關系作為學習的基礎。教師需在學生使用之初做好引導工作明確實用思維導圖的結構性,首先幫助學生明確主題,其次說明如何對主題進行分類建設一級目錄[1],以課時分類,也可以按不同的屬性分類,最好教師先提供一個框架,讓學生可以參考。在一定的框架下,學生可以融入自己對知識點的整理和分析建立二級目錄,學優生可要求到達三級目錄,形式上文字、圖形相結合,布局合理,顏色指示重點清晰。在繪制的過程中,學生可以花時間真正地去思考,學生用自己收集的問題和整出來的方法,比用教材或教師給出的例子進行總結要更加深刻,甚至創造出新的思路。如此往復練習形成的習慣,學生的思路得以拓寬,學生的潛力得以激發,學生的科學創新素養也會日漸提升。
 ?。?)實驗:疏通難點
  某個情境下,我們有時會有似曾相識的感覺。當學生提取信息時,如果情景和學習情景相似時,就有較大的可能會利用情景中的信息提示線索,這些線索會幫助學生回憶曾在此環境下發生的學習的內容。例如在教科版六上第一單元,教師安排了兩節實驗復習課,以小組的互助形式幫助學困生掌握基礎,中等生提高實驗技能,學優生真正內化知識點。具體的方法如下:一是在器材準備區提供充足的實驗器材,如杠桿尺、輪軸、滑輪、斜面。二是由教師展示如何利用實驗說明幾種簡單機械的作用。三是依據第一單元思維導圖,每個小組互幫互助掌握所有實驗。四是第一輪學習完成后,教師每組抽測一位同學,考察其實驗能力,過關的小組可獲得小組積分,不過關的學生則需要教師介入提供幫助。五是第二輪學習開始時,教師可將小組內學優生輪換,以期獲得更好的互助效果。
 ?。?)精選習題:逐層提高
  為了讓不同的學生在學習上都獲得發展,在作業的目標設置上應該是“拔尖、提中、扶差”。習題的設計應從關鍵概念出發,符合學生內在需要,適應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水平,習題的設計也應呈現梯度(A、B、C三類),方便不同層次的學生自主選擇。A類為基礎題(學困生、中等生必做,學優生選做);B類為提高題,適當增加難度進行變式訓練,拓寬學生的思維(學困生、中等生選做,學優生必做);C類發展題,面向學有余力的學生設計實踐類、探究類作業(學優生選做,學困生、中等生不做要求)。其次,學生也可選擇自己覺得掌握得還不夠好的模塊分模塊練習。講評可適當放權與學生,安排“金牌小老師”的環節,進一步將關鍵概念落實到位,同時也鍛煉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靜動結合。
  2.形式多樣
 ?。?)錯題集:提升思維能力
  建立單元錯題集,首先是一個自我糾察、改進的過程,教師應說明錯題集的意義,讓學生認識到錯題集的價值,帶著一定的目的,才能有持續的動力。其次,通過對錯題的整理、反思、總結,抓住問題的關鍵,條理化、系統化地解決問題,利用錯題資源來彌補認知缺陷,切實提高小學科學的復習效果,避免重復出現錯誤。在學生整理錯題時,教師要指導具體方法:將錯題進行歸類并記錄在思維導圖相應的知識點處;關注自己錯題的真正原因和解決方法;如何利用思維導圖或頭腦風暴突破瓶頸等解題的一些小技巧。教師根據學生的錯題本,加強針對性練習,也要鼓勵學生之間相互分享錯題集,避免出現相同的錯誤,學習優秀錯題集的記錄方式。
 ?。?)競賽:增加學習興致
  在復習的最后階段,學生從一開始的興致勃勃也慢慢倦怠,科學競賽可以適當緩解學生的情緒。競賽前,教師需說明科學競賽的規則:小組有10 分鐘的“單元整理時間”,每組由教師隨機抽取一位學生出題,每組從1號開始輪流在答題紙上作答。課前教師需布置學生全面復習知識點并且利用錯題集,每人準備三道題目。以競賽的方式激發學生學習科學的興趣,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創造力。利用小組合作競爭的形式,讓那些不善言表、羞于表現的學生能有機會鍛煉。為了獲得好成績,每個小組的學生利用課后進行同學間互考、網絡答題、觀看微課視頻等方式進行復習。
 ?。?)拓展內容:進行概念的再建構
  日常教學,教師的重點總是繁雜的知識點,那么學生的學習是指向低階的認知策略。學習的程度很淺,思維的質量比較低。期末時間有限,可以在一些拓展課重新轉化設計,促使學生使用高階認知策略,產生對概念的本質性理解。例如,五年級運動與力“紙火箭升空”、四年級聲音單元“自制樂器音樂會”、六年級形狀與結構單元“雞蛋撞地球”……
  復習就是“溫故而知新”,“溫故”只是形式,“知新”才是目的。新的不只有知識點,還有方式、技巧、認知策略,這些“新”會讓復習變得事半功倍。
  參考文獻
  [1]王立平.整理分析是學生高效學習的法寶[J]教育實踐與研究(A),2017(11)
  [2]劉美霞.小學科學作業改革之我見[J]數字化用戶,2017(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168.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