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活教育破解幼教小學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人生的旅途中,分為嬰兒期、幼兒期、兒童期、青少年期、青年期、成年期、老年期,而在這幾個時期中,兒童期當之無愧的成為人一生中最快樂的時期。與此同時,兒童期也開始了人一生中的啟蒙教育,與之相對應的就是幼兒園教育。幼兒園時期承載著孩子們一生最無憂無慮的時光,本應是一個玩樂的年紀,由幼教老師輔以適當的教學措施。但現在卻出現了許多教育機構,打出“教育要從娃娃抓起”的稱號,推出各種各樣的優質教學, 以及各種興趣班,嚴重桎梏了孩子的自由發展。大多數家庭為了給自己的孩子一個最優秀的生活,讓孩子提前進入到小學期形式的學習,忽略了順應孩子的天性,也扼殺了許多孩子的天性。
  幼兒園教育 小學化 活教育 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 61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 1005-8877(2019)05-0039-02
  中國教育的缺點在于應試教育,從很大程度上制約了兒童發展的可能性,從而導致中國家長有了一種拔苗助長的心態,堅決認為不能讓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因此從兒童期開始,便極大的壓縮了新一代小孩子玩的時間。幼教變得越來越小學化便是其中表現之一,越來越多的幼兒園開始請高水平講師,運用累似小學教育的教育方式,幼兒園再也不是之前那種開發小孩子興趣的天堂。這種教育方式極大的妨礙了幼兒的身心發展,也違背了教育規律,必須采用措施改善這種教育情況,最好的、也最直接的解決方式就是運用活教育。本文通過討論幼教小學化的缺點和活教育的特點以及如何應用活教育來破解幼教小學化的現象。
  1.幼教小學化帶來的危害
 ?。?)擾亂了幼兒的正常生長發育
  幼兒時期的孩子的各項身體指標處于成長的迅速期,肌肉骨骼都處于尚未定型的時候,如果采用小學化的教育方式,會使其肌肉骨骼發育出現問題。比如長時間低頭寫字會造成駝背,長時間的握筆會因為小孩子的肌肉發育不完全阻礙肌肉發育,同時長時間低頭寫字會使孩子的視力受損;小孩子需要多接觸大自然,充分的跑跳玩耍會加快肌肉骨骼的發育。再者,小學化的教育需要學生集中注意力,并且堅持很長時間。首先對于幼兒來說堅持長時間不動已經是扼制天性了,還要集中注意力,鑒于幼兒發育水平低,這種教育方式會對幼兒神經造成損傷,從而會培養出更多“書呆子”類型的小孩子。
  (2)錯失關鍵期,阻礙孩子的自由發展
  這個時期是孩子成長發育的關鍵期,幼兒在三四歲這個階段,處于語言的黃金學習期,對語言的學習能力極強,而如果被枯燥乏味的傳統教學課堂束縛住,會使其語言能力大幅度被降低。與此同時,三四歲的孩子更應該通過與大自然和社會的親密接觸來提高其生活能力和交流能力,教學重點放在教育幼兒個人自理能力與防范意識上。而把幼兒封鎖在課堂中就會極大的傷害孩子的多樣化成長,變成小書呆。忽視孩童的探索能力、運動能力、人際交往能力、創造力及觀察力等各項能力的發展,單純注重學習,忽視了孩子全面性的發展,導致孩子的實踐和人際交往能力降低。這也是符合為何社會要求技術型人才而并非只搞學術的人,只有學術和技術相結合,才能為社會提供人才,而不是只會紙上談兵。
 ?。?)造成幼兒厭學情緒的產生
  在幼兒園階段,學習并不是幼兒的首要任務,幼兒園是銜接方式,是不適應學習,自由自在不受管束的孩子進行小學教育的適應階段。因此,在這個階段,最重要的就是培養幼兒的學習習慣、自律性,為小學教育奠定良好基礎。再者,特別是在每個不同階段學生都有不同的學習計劃,如果提前讓幼兒園的孩子學習了小學的課程,會造成學生在小學一二年級時失去學習的動力,變得無所事事,從而對學習失去興趣,也會成為其他同學眼中的另類。
  2.活教育教學思想的特點
 ?。?)明確什么是活教育
  按照最簡單的字面意思來講,活教育就是不死的教育,那么死的教育是什么呢?死的教育就是書本教育,就是埋沒人性的教育,就是讀死書的教育?;罱逃顷慂Q琴老先生提出的,經過多年的完善與實踐檢驗,得出的完善且系統的教學方式,面向兒童,充分發揮兒童的可塑性。
 ?。?)活教育的靈魂核心
  陳鶴琴老先生的活教育理念包括三大目標:做人、做中國、做現代中國人;做中學、做中教、做中求進步;大自然、大社會都是活教材。學習、受教育的主旨并非在于學知識,而是學做人。這點同樣在孔子學說中是重點,先學會做人,再學會做事。做人要具備以下五點:健全的身體、創造的能力、服務的精神、合作的態度、世界的眼光。做人,就要從娃娃抓起,在兒童時期培養他們的健全人格,而不是只局限于薄薄的課本里,這里就引出了第二目標,引導兒童多接觸大自然,從自然和社會中摸索,脫離程式化的課本。接下來就是如何做,即第三目標,做。任何進步都不是僅憑想象完成的,只有通過親身實踐才能完成。大部分兒童都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于一件事情上,因此帶領兒童去自然和社會中摸索探究,才有助于將所學所知與實踐相結合,才能真正做到寓教于樂,解放兒童的天性。
 ?。?)活教育教學的其他原則
  活教育除了以上三項目標外,還有十七條教學原則。主要體現為"兒童自己能做到讓兒童自己做"、"兒童自己能想的,讓兒童自己去想"、"應該鼓勵兒童自己去發現自己的世界"。這些是家長及幼教老師應踐行的正確的兒童觀,適用于教師的教學方法有:"用積極的鼓勵代替消極的抵制"、"用鼓勵的暗示代替消極的指令"、"教學游戲化,教學故事化"等??傮w來說,這十七條教學原則,重點突出了活和做,所有原則的宗旨在于讓兒童充分發揮主動性,從兒童自身出發去認識事物,學會學習。陳鶴琴將兒童的實踐活動分為五種,分別為健康活動、科學活動、藝術活動、社會活動、文學活動,將做與活貫徹其中,以兒童為主,全面提高兒童的德、智、體、美、勞。
  3.如何用活教育改變幼教小學化的現象
 ?。?)利用游戲,做到寓教于樂
  游戲在幼兒成長中有不可忽視的作用,借助游戲的表現方式,將教育理念蘊藏其中。培養兒童良好的習慣,讓幼兒對自己有一個清晰的認識,能懂得主體與客體之間的關系。兒童知識的積累都是在不斷認識、不斷累積的過程中形成的,可以促進他們的道德品質提高,這些要通過認識到客體的作用,在實踐中得到進步。在游戲過程中,可以實現從認識到做再到形成經驗。區別于傳統教學方式的是,可通過創造性游戲和規則游戲來幫助兒童建立學習系統。比如可以用游戲扮演中的英雄人物進行引導,相關游戲類型包括角色游戲、啟發游戲、建筑游戲等;另一種規則游戲重點在于讓孩子在遵守規則的基礎上進行競技體育,違規者統一為輸;再者可以利用游戲的輸贏進行教育,鞏固兒童良好的行為習慣。
 ?。?)認真執行以兒童為主的教育理念
  活教育的核心理念總結為以兒童為主,從兒童出發,貫徹活與做的原則。因此,幼兒園教育中不能只依靠課本,要完善教學資源,篩選優質的、科學的教學資源,把教學內容落到實處,教學內容的淺顯性和貼近生活是優先考慮的因素。讓教學內容脫離枯燥,運用靈活的教育手段。然后是做,在幼兒園教育中,增加手工課、社會實踐課等,以上這些沒有對錯,目的在于培養兒童的動手能力,開發大腦。教師要讓兒童去做,并加以鼓勵,但要注重兒童意愿,一切從兒童出發,培養每個孩子的特點。
  (3)引導比灌輸更重要
  幼兒園時期的孩子還沒有定型,擁有多種可能,傳統的教學灌輸方式并不適合這個時期的孩子。幼兒教師要學會使用引導的方式,在教導兒童做某件事情時,用"你可以去做嗎、你愿意去做嗎?"代替"xxx你去干什么"。時刻注意兒童的變化,發現每個兒童的優點,經常鼓勵,幫助兒童建立自信。 在指正兒童的缺點時也不要用斥責的方式,讓兒童感受到自己的錯誤對他人帶來的傷害,增強其同理心。
  4.總結
  總體來說,幼教小學化的現象主要在于教學方式不正確以及忽視了兒童的發展規律,認為只要學的東西越多越好,不知不覺中誤導了兒童。改變的核心在于改變教學方式以及教學理念,堅持陳鶴琴老先生的原則及目標,從兒童的視角出發,靈活使用教學資源及教學設施,讓兒童自己去做,自己去探索,從而不斷提高兒童的德、智、體、美、勞。
  參考文獻
  [1]朱水蓮.實踐“活教育”課程理念 陪伴幼兒發現童心世界[J].早期教育(科教研版),2011(9)
  [2]趙永玲,陳鶴琴.“活教育”理論對當代幼兒教育的啟示[J].學理論,2011(3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851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