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矯正小學生不良品德的有效策略1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矯正不良品德,辦法和措施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不斷優化教育環境,更新教育手段,適時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這樣就會達到我們預期想要的效果,從而成功矯正學生不良品德。
  【關鍵詞】小學生;品德不良;道德意志;行為習慣;教育機智
  品德不良是指學生經常違反道德準則或犯有嚴重的道德過錯行為。在一個班集體中難免會有部分品德不良的學生,而這部分學生對于老師在班主任工作及教學工作中帶來了很大的困擾,矯正學生不良品德的行為是班主任工作中的一個艱巨任務,同時也是一個非常細致而又復雜的工作,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積極配合。造成學生不良品德的因素主要有家庭的不良影響、學校教育工作中的失誤、社會不良情境的干擾與支持和學生內部心里因素等方面的原因。
  針對品德不良的學生具有的心里特點,那么,在實際工作中,必須考慮抓住他們特殊的心里狀態、復雜的心里矛盾,只有這樣轉化工作才能行之有效。在多年的班主任工作中,我矯正了許許多多品德不良的學生,記錄了許多成功的案例,主要有以下五大途徑。
  一、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信任和愛,消除他們的疑懼心理與對抗情緒
  在實際中,由于品德不良的學生常常會犯錯,所以他們收到的指責和懲罰多于表揚和鼓勵,久而久之就會產生對老師的畏俱、戒備的心理。他們會認為老師不喜歡自己、看不起自己,所以對老師不好感,導致不喜歡老師,對教師的正確教育也常持之以沉默,采取回避或粗暴無禮的反常態度、面對這些情況教師要求,先要感化,教師必須“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入理入情方能動心。
  在我任教的班級中曾有這樣的一位學生:該生是一位沉默少話,而又粗暴的男生,很少與同學爭吵,但如遇到不快就動手打人,對于教師的批評常常有對立的情緒,不聽教誨,同學們都不喜歡與他交朋友。一次,因為一點小事打了后面的一位女生,可就一直不肯認錯。了解他的性格特征后,我從不與他正面對抗,每次他做錯事,我會讓他來到辦公室先坐下來,給幾分鐘時間讓他回顧剛才發生這件事的全過程,然后我輕聲地問他:“對于剛才這件事你認為你自己的做法對嗎?換做你是對方你會怎么想?”思考片刻后他不慢不緊地回答我:“好像不對?!甭犃诉@么一句,我松了一口氣,起碼他那種對抗的情緒沒了,之后我再通過讓他換位思考以及舉例等讓他親身體會其中的不對,從而認識到自己的過錯,最后他主動向該女生承認了錯誤。經過這一次,他對我的態度似乎有所改變,從那以后我常常找他聊天,在學習、生活中常常關心和幫助他,對于他平時的不良行為我耐心地去跟他分析、教導他,引導他一步一步去矯正不良的行為。對于這些品德不良的學生,教師要從多方面去關心、真誠地幫助他們,要滿腔熱情地愛護他們,細心教育、耐心教導他們,讓他們感受到教師濃濃的愛意,把教師當知心朋友;要用肺腑的事跡啟悟他們,撥動他們的心弦,從而激起他們上進的愿望。
  二、改變微環境,培養和激發學生的集體榮譽感
  集體榮譽感是推動學生團結互助、積極向上的一種力量,同時也能使學生改掉壞習慣。通過讓學生參加一些有意義的集體活動,培養學生的自尊心、集體榮譽感及團結合作精神。我今年任教的班級頑皮學生集中,組合紀律也相對差,衛生情況特別差,住宿生宿舍的東西亂放,許多學生沒有良好的衛生習慣,于是,我提出:“爭流動紅旗”的目標,這是較易在短期內干出的成績。我要求住宿生每天提早半小時起床整理宿舍內務,走讀生也早到半小時到校搞好公共地區和班級的衛生。同時我還制定了班規,提倡多做好事,樂于助人,大力表揚積極為班級做事的學生,慢慢地,學生們都被這種積極性感染了。在全體學生的共同努力下,班級在第一二階段連續獲得“流動紅旗”。因此,教師要矯正品德不良學生的行為,必須為學生提供創造集體榮譽,建立健康的集體氛圍,維護集體尊嚴,和損害集體的不良現象作斗爭。
  三、提高學生辨別是非能力,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
  要正確引導品德不良的學生分清辨別是非的能力,形成正確的是非觀念。在工作中,除了在思想品德、班會課上讓這部分學生接受教育外,平時也要多與他們分享身邊發生的好人好事、名人趣事、英雄故事,分析違紀行為的成因,正確認識不文明行為的利與弊。堅持以正確的輿論引導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促使他們認清“真”“善”“美”,從而遠離“假、惡、丑”,增強是非觀念、痛改不良言行。
  四、培養學生與誘因作斗爭的能力,增強道德意志,鞏固新的行為習慣
  學生的不良品德,除了與其自身的因素有關,另一個方面也與外部誘因有關。因此,矯正學生不良品德不但要改變其自身觀念,還要培養學生與外部誘因作斗爭的能力。培養學生與誘因作斗爭是一個復雜而艱辛的過程,這個過程學生會反復出現錯誤,所以教師這時必須要反復強調,冷靜處理,耐心教導,必要時還應暫時切斷誘因,使其形成新的行為習慣。班中一位喜歡打架、說謊、不按時完成作業、練習的學生,通過與家長聯系發現該生在家里經常都與一些不求上進、喜歡打架的中學生玩;在校也只與鄰班的調皮、愛打架的學生一起玩,針對這些情況,要矯正這位學生不良行為,我們首先要切斷他與這些品德不良群體的關系,然后一步一步引導他認識這些不良行為的弊端,從而對他提出新的要求,要求他向班中具有良好品德的學生學習,在形成新的行為習慣的過程中,對其要進行反復強調,教育他由感情轉化為理智,轉化為對道德準則的理性認識。在老師和他的共同努力下成功矯正了他的不良品德。
  五、運用教育機智,因材施“矯”
  一把鑰匙開一把鎖,對不同的學生要有不同的教育措施。如有的學生自尊心特別強,教師可以根據實際情況先包庇一下,再來做個別工作,相信他可以改好;有的則要采用迂回方法;有的心理有問題的學生要進行正面引導;甚至有的學生流氓習氣嚴重,有恃無恐,對待這類學生就要進行了解和分析,如果他愛集體,就應該通過集體活動給予他們表現的機會,從而讓他們意識到自己在集體中的重要,從而矯正自己不良的品德。
  總之,矯正不良品德,辦法和措施是多種多樣的,同時也是一個艱巨而復雜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必須要有耐心和恒心,要做到學校、家庭、社會相結合,不斷優化教育環境,更新教育手段,適時對學生進行正面的思想教育,并且持之以恒,這樣就會達到我們預期想要的效果,從而成功矯正學生不良品德。
  參考文獻:
  [1]張平.德育實效性問題與世紀抉擇[J].教育理論與實踐,2001(02).
  [2]朱小蔓.教育的應用與挑戰[M].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946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