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糖尿病中醫治療的臨床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目的:分析糖尿病患者的中醫治療效果。方法:從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14例,納入時間2015年12月-2018年8月,將其隨機分成2組:57例西醫治療作為對照組,57例中醫+西醫治療作為試驗組,統計2組結果。結果:試驗組疾病好轉率為94.7%,比對照組的80.7%高,差異顯著(P<0.05)。試驗組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不明顯(P>0.05)。結論:糖尿病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能改善臨床癥狀,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廣。
  關鍵詞:糖尿病;中醫治療;臨床療效;血糖水平
  糖尿病是一種以血糖升高為特征的終身性疾病,近年病發率持續升高,危害患者健康和生活質量。針對糖尿病患者,臨床多用降糖藥治療,但遠期效果不夠理想。既往研究證實,結合患者癥狀中醫辨證治療,可有效控制血糖水平,改善預后[1]。下面,本文將我院2015年12月-2018年8月收治114例糖尿病患者作為對象,探討了中醫治療的臨床價值,報道如下。
  1資料和方法
  1.1資料  從我院收治糖尿病患者中抽取114例,納入時間2015年12月-2018年8月,將其隨機分成2組:57例試驗組中,女24例,男33例,年齡33-74歲,平均(52.8±3.7)歲;病程1-12年,平均(7.9±0.6)年。57例對照組中,女25例,男32例,年齡34-74歲,平均(52.9±3.8)歲;病程2-12年,平均(8.0±0.7)年。所有患者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水平均異常,無肝腎功能不全,排除藥物過敏、妊娠期女性、酮癥酸中毒患者。2組基線資料統計無差異(P>0.05),可比較。
  1.2方法
  1.2.1 對照組  給予西醫治療,根據患者的病情選用藥物治療或胰島素治療。例如:口服二甲雙胍(由中美上海施貴寶制藥有限公司生產)每天服用3次,每次0.5g;皮下注射胰島素諾和銳30(由丹麥諾和諾德公司生產),每日早、晚餐前皮下注射,劑量根據患者血糖進行調整。同時,配合運動、飲食等管理措施。
  1.2.2 試驗組  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具體包括:①腎陰虧虛型。麥冬、沙參、枸杞子各10g,澤瀉、山藥、茯苓、知母、山茱萸、黃柏、牡丹皮各20g。②燥熱傷肺型。甘草5g,人參、黃連各6g,竹葉、葛根、黃芩各10g,知母、麥冬、花粉、沙參各15g,生地30g。③陰陽兩虛型。知母、肉桂、黃芪、金櫻子、覆盆子各10g,澤瀉、山藥、茯苓、熟地各15g。④陰虛陽浮型。甘草5g,當歸9g,生地、枸杞、地龍、白芍、郁金各10g,沙參、丹參、赤芍各15g,首烏20g。⑤胃燥津傷型。玉竹、黨參、牡丹皮、五味子各10g,花粉、黃連、葛根、黃芩各12g,知母、天冬、生地各15g。藥物煎服,每天1劑,分兩次服用,持續3個月。
  1.3判定項目 (1)統計2組患者的治療結果,判定標準如下:癥狀、體征消失,血糖水平恢復正常,表明疾病控制;癥狀、體征改善,血糖水平趨于正常,表明疾病好轉;未符合上述標準,表明疾病治療無效。(2)統計2組患者的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水平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
  1.4統計學方法  選用SPSS18.0軟件處理數據,好轉率屬于計數資料,用(n,%)表示、卡方檢驗;血糖水平屬于計量資料,用(x±s)表示、t檢驗。P<0.05,說明差異顯著。
  2結果
  2.1 臨床療效比較  試驗組疾病好轉率為94.7%,比對照組的80.7%高,差異顯著(P<0.05)。見下表1。
  2.2 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水平比較  試驗組的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比較差異不明顯(P>0.05)。見下表2。
  3討論
  針對糖尿病患者,臨床多主張西藥治療,二甲雙胍、格列齊特等都是常用藥,但是長時間服用會引發不良反應,影響治療效果。在中醫領域中,糖尿病屬于“消渴”范疇,由房事不節、情志不暢、飲食不當等因素引發,多表現為陰虛陽浮、腎陰虧虛、燥熱傷肺等證,結合患者病癥,和現代醫學理論相結合,選擇合理、有效的中藥,可調節整體、平衡陰陽[2]。其中,山藥具有健脾、益氣的功效,麥冬、沙參具有消渴、潤肺的功效,澤瀉、熟地具有滋補肝腎的功效,知母、黃連、黃芩具有清火的功效,枸杞子、當歸具有養陰血的功效,肉桂、附子具有助腎陽的功效,諸多藥物聯合使用,可標本兼治。現代藥理研究證實,中醫治療不僅能增強機體免疫力,改善患者癥狀和體征,還能穩定血糖水平,實現最終的治療目標[3-4]。
  本研究中,將114例糖尿病患者分成2組,對照組實施西醫治療,試驗組實施中醫+西醫聯合治療。結果顯示試驗組疾病好轉率為94.7%,比對照組的80.7%高,差異顯著(P<0.05)。說明,中醫療法可有效控制患者病情,改善機體的免疫功能,維持代謝平衡,增強抗病能力,保證治療效果[5]。治療后,試驗組的空腹血糖、飯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水平均低于對照組,但組間差異不明顯,說明中醫治療可以提高血糖控制效果。
  綜上,糖尿病患者在常規西醫治療的基礎上,聯合中醫治療能改善臨床癥狀,有利于控制血糖水平,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1]李賽美.糖尿病中醫治療的思路及驗案[J].中醫雜志,2015,56(18):1608-1612.
  [2]于文玫.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國衛生產業,2014,(13):184-185,187.
  [3]馮俏.中醫治療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8,(20):56,69.
  [4]高雪峰.中醫治療糖尿病臨床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2016,26(6):344-345.
  [5]孫默.糖尿病中醫治療臨床療效觀察[J].糖尿病新世界,2014,34(10):3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046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