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中醫針灸療法治療頭痛臨床效果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中醫針灸療法治療頭痛的臨床效果。方法 90例頭痛患者, 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6例)。對照組予以西醫方案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醫針灸療法治療, 比較兩組患者臨床療效。結果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2.73%,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65%,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6.11±1.47)、(8.13±0.24)d, 對照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8.42±2.25)、(10.23±1.58)d。觀察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半年內復發3例, 復發率為6.52%, 對照組半年內復發11例, 復發率為25.00%。觀察組半年內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西醫方案聯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頭痛的臨床療效確切, 可更好地改善睡眠以及疼痛情況, 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 中醫針灸療法;頭痛;臨床效果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7.070
  頭痛是臨床常見的癥狀, 可單獨出現也可與其他疾病同時出現, 頭痛可分為多個類型, 如偏頭痛、緊張型頭痛等 [1]。因此, 有必要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方法, 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如今, 臨床上頭痛的主要治療方法為藥物治療, 長期使用會引起毒副作用, 針灸對頭痛有很好的療效。本研究分析中醫針灸療法治療頭痛的臨床效果, 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年9月~2018年1月收治90例頭痛患者, 按照治療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44例)和觀察組(46例)。觀察組患者中, 男21例, 女25例;年齡24~79歲, 平均年齡(41.22±12.61)歲;病程1~26年, 平均病程(12.89±4.99)年;合并糖尿病患者11例, 高血壓患者23例,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12例。對照組患者中, 男20例, 女24例;年齡25~79歲, 平均年齡(41.28±12.67)歲;病程1~26年, 平均病程(12.82±4.59)年;合并糖尿病患者9例, 高血壓患者23例, 呼吸系統疾病患者12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對照組予以西醫方案治療, 給予強的松、舒馬曲坦藥物治療, 同時適當予以吸氧治療, 并給予患者心理疏導、睡前放松等。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中醫針灸療法治療, 1.5寸毫針對患者穴位采用平補平瀉法, 得氣后留針0.5 h, 根據患者不同證型選擇不同穴位進行針灸。其中, 風火頭痛患者針刺合谷、風池、行間和大敦等穴位, 辨證加用率谷、俠溪穴位;風濕頭痛患者針刺三陰交、豐隆、頭維、風府、大椎、陰陵泉等穴位;痰闕頭痛患者針刺膻中、陰陵泉、豐隆、太陽、百會、頭維穴位;風寒型患者針刺列缺、大椎、阿是穴、風府、昆侖;氣虛頭痛患者針刺關元、足三里、百會、氣海和太白穴位。針灸1次/2 d, 治療42 d。
  1. 3 觀察指標及療效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臨床療效;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治療前后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治療前后生存積分(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半年內復發情況。療效判定標準:顯效:相關癥狀消失且睡眠、生活指標正常;改善:病情、睡眠、生活改善>50%;無效:病情、睡眠、生活改善<50%[2]。總有效率=顯效率+改善率。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顯效16例, 改善16例, 無效12例, 總有效率為72.73%;觀察組患者顯效29例, 改善15例, 無效2例, 總有效率為95.65%。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2 兩組治療前后睡眠以及疼痛評分比較 治療前, 對照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分別為(1.45±0.53)、(1.54±0.56)、(1.78±0.53)、(1.17±0.37)、(0.87±0.21)、(45.12±4.12)分, 治療后睡眠質量、入睡的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分別為(1.41±0.45)、(1.50±0.41)、(1.69±0.48)、(0.98±0.45)、(0.79±0.17)、(57.22±6.04)分;治療前, 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分別為(1.44±0.53)、(1.55±0.53)、(1.78±0.53)、(1.17±0.36)、(0.87±0.21)、(45.51±4.23)分, 治療后, 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分別為(1.06±0.12)、(1.01±0.11)、(1.32±0.12)、(0.71±0.12)、(0.51±0.11)、(82.21±6.01)分。治療前,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3 兩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比較 觀察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6.11±1.47)、(8.13±0.24)d, 對照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8.42±2.25)、(10.23±1.58)d。觀察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4 兩組半年內復發情況比較 觀察組半年內復發3例, 復發率為6.52%;對照組半年內復發11例, 復發率為25.00%。觀察組半年內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2. 5 兩組治療前后生存積分比較 對照組患者治療前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分別為(44.11±5.17)、(48.21±5.13)、(41.91±5.01)、(45.12±4.16)分, 治療后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分別為(59.25±8.92)、(59.13±6.57)、(61.13±5.51)、(57.01±6.04)分;觀察組患者治療前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分別為(44.01±5.01)、(48.12±5.91)、(41.56±5.04)、(45.51±4.03)分, 治療后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分別為(83.11±8.61)、(84.21±6.21)、(85.41±5.01)、(82.21±6.21)分。治療前,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頭痛屬于祖國醫學中的“頭風病”和“腦風病”, 發病機制是由內臟器官引起的內臟器官和腦血管血液循環障礙引起, 患者出現頭痛和頭暈等癥狀。對于頭痛患者的治療, 采用疏通靜脈和調節血氣的原則。針灸療法以中醫理論為指導, 采用穴位刺激和經絡傳導, 起到疏通經絡、平衡陰陽的作用[3, 4]。頭痛患者中女性的發病率高于男性, 疾病的原因很復雜, 臨床實踐中仍不清楚。鎮痛只能緩解不能治愈, 長期服用會產生副作用, 可能會成癮, 針灸治療可以取得較好效果, 據國外一些研究, 針灸治療頭痛比傳統藥物治療效果更好。中醫認為, 頭痛是頭風類疾病, 針灸治療頭痛可改善腦微循環和神經元代謝, 從而改善患者預后[5]。
  本研究中, 對照組予以西醫方案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結果顯示, 對照組患者總有效率為72.73%,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為95.65%, 觀察組患者總有效率明顯高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睡眠質量、入睡時間、睡眠時間、睡眠障礙、睡眠效率和疼痛評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6.11±1.47)、(8.13±0.24)d, 對照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分別為(8.42±2.25)、(10.23±1.58)d。觀察組頭痛消失時間、眩暈癥狀消失時間均明顯短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半年內復發3例, 復發率為6.52%;對照組半年內復發11例, 復發率為25.00%。觀察組半年內復發率明顯低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觀察組患者軀體功能積分、心理功能積分、社會功能積分以及整體健康積分均優于對照組, 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 西醫方案聯合中醫針灸療法治療頭痛的臨床療效確切, 可更好改善睡眠以及疼痛情況, 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陳慧敏. 中醫針灸治療頭痛的臨床療效. 中西醫結合心血管病電子雜志, 2018, 6(20):140.
  [2] 黃海龍, 李夢楠, 張湛. 中醫針灸治療頭痛療效研究. 中醫臨床研究, 2018, 10(14):71-73.
  [3] 吳夢穎, 趙宇恒. 針灸推拿療法治療椎動脈型頸椎病的進展. 繼續醫學教育, 2018, 32(2):162-163.
  [4] 金曉坤, 董瑩瑩. 中醫針灸在治療頭痛的臨床效果探討. 智慧健康, 2018, 4(3):115-116.
  [5] 袁建華. 用針灸療法治療頭痛的效果探究. 當代醫藥論叢, 2017, 15(21):197-198.
  [收稿日期:2018-09-2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8420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