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高效的批改平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作業貫穿學生學習活動的始終,是反饋學生學習情況的第一手書面材料,最能凸顯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最能真實反映學生的學習過程。作業批改在檢查教與學的效果上起到了不可忽視的作用。對學生語文作業如何評價,直接影響著學生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以及應該如何學習語文的導向。
近幾年,我在提高語文作業批改和評價的實效性方面做了很多嘗試,努力使作業的評價成為師生情感聯系的橋梁,成為培養學生學習興趣、養成良好學習習慣的一條有效途徑。我的具體做法如下:
一、評價中“嚴”字當先,將作業批改落到實處
?。?)嚴守成規,固定批改符號。俗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業批改也一樣,應該有固定的批改符號,否則學生不明白批改符號的意思,作業批改也就失去了它的作用。在多年的實踐中,我也形成了自己的批改符號:對用“√”;錯用“?”;語句不通或語意不明確的,就在此話下面劃橫線,并打上一個小問號,即用“ ?”表示;當語句優美或用詞恰當時,就用“○”表示;出現錯別字就用“○”圈出,并在邊上畫上“□”供學生訂正使用;需要刪除的語句,就在下面劃一條橫線,再加上彎彎曲曲的小尾巴。
?。?)嚴查細點,杜絕不做或不改。在平時的教學中,經常聽到老師為少數幾個學生漏交作業和不交作業而叫苦不迭。自己也為此苦惱過,后來經過仔細觀察,發現這些學生不改的基本上是因為貪玩忘了改,而不交的往往是作業速度比較慢,沒能在規定的時間內按時完成,過后就把這作業忘了,而老師又沒發現,一、兩次以后,就產生了不做作業的念頭。為了杜絕此現象的發生,我充分發揮了小組長的作用:家庭作業或背批的作業,先交給組長,組長收齊了本子,必須檢查過都做好了才能交給課代表,再由課代表交給老師批改。組長對組里作業特慢的同學還要嚴加監督,同樣,課代表要監督組長及時收好本子。這樣的監督可以說疏而不漏,何來的“漏網之魚”!
?。?)嚴督細導,及時糾錯。教育心理學研究表明,學習中信息反饋越是及時恰當,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好。作業訓練尤其如此。教師應在學生完成作業后盡可能短的時間內向學生反饋作業情況,這樣也可以避免因錯誤在學生腦子里停留時間過長而打下“烙印”,以致造成糾錯的反復性與艱巨性。批改可以面批,也可以背批,還可以互批或自批,但批改后如有錯誤的,教師一定要幫助學生分析、查找錯因:是理解不清楚,粗心大意?還是作業馬虎?或是根本不懂?在找到原因之后,進行分析、指導。為了保證學生有錯必糾,我采用了這樣的方法:不管以哪種形式批改的作業,只要有錯,就不給打綜合等級。對于有錯的作業,必須訂正好才能交給組長。組長收到組員的本子,一定要看本子上是否已打上綜合等級,如沒有,馬上還給組員讓其訂正好再收回。久而久之,學生也就養成了有錯必糾的好習慣。
二、評價中“情”字當前,提高學生作業的興趣
?。?)賦予人文符號,拿“?”代替“×”。當老師在批改中發現學生的錯誤后,不是非用“×”表示不可,筆者曾試用“?”代替“×”,就十分可行。若發現學生整道題的答案部不對或出現的錯誤較多,我就在這題上畫個大問號;若只是個別的地方錯了,我就在出現問題的位置上畫個小問號。學生拿到作業本,看到了問號,就會自覺地細心地檢查,然后訂正。改對了老師就獎給他一個“√”。這“√”可有些特別,就是沿著原來的“?”順勢勾成“√”。這樣更有利于保護學生的自信心,讓學生感受到老師是尊重他們的,尤其是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這無疑是一個讓他們看到光明的批改方法。這別具一格的“√”包含著對學生的鼓勵、贊揚和提醒。假如學生沒有訂正對,那個問號就會一直留在作業本上,似乎啟發學生耐心思考,等待他們給它一個滿意的答案。
?。?)精心批改,榜樣示范。作業是學生辛勤勞動的結晶,教師在批改作業時切不可馬馬虎虎,敷衍了事,否則會對學生產生不好的影響,使他們心里反感,甚至打消做作業的積極性。特別是低年級學生年齡小,善于模仿,這就要求我們教師“身正為范”、“為人師表”。因此在對待學生的作業上,我每次都仔細閱讀,精心批改,力求每次都不出差錯,每個符號都清楚、漂亮。每當看到有損傷的作業本,我總是細心地為學生修補好。弄臟的,把它擦干凈;卷角的,把它展平。這樣做,不但在愛惜作業本上為學生樹立了榜樣,而且讓學生從我的這些細微的舉動中,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護,從而拉進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3)多元評價。批改作業同樣要因材施教,不要墨守成規。評價作業,也可以讓學生自評、互評,還可以讓家長來評價孩子的作業。自批,有利于學生更直接地了解錯誤的原因,加深印象,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和自我評價的能力;互批,因為小學生對取得批改別人作業的“資格”很感興趣,在濃厚的興趣和高度的熱情的支配下,學生會很認真地對待,并迫使自己反復思索,認真檢查而不負老師對自己的信任。同時,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同學之間的相互學習、互補互助。
三、評價中“勵”字為重,提高學生作業的質量
一位教育家說過,教師的工作不在于傳授,而是在于激勵、喚醒和鼓舞。批改學生作業同樣如此。所以,我總是力求通過批改作業使學生得到前進的動力,激發他們的上進心。
?。?)星級打分。針對低年級學生的特點,在作業批改中,我十分重視?的作用,以此調動學生裝作業的積極性。我用一星表示正確,用二星表示清楚,用三星表示漂亮。即使學生的作業出現錯誤,我也不打“×”,不全盤否定,而是用括號表示,允諾學生訂正后再打“√”。學生訂正的作業,只要寫的清楚、漂亮,仍舊可得“★★★”。而對于有進步的學生,我常在作業本上加“★”鼓勵。這樣一來,小朋友每次作業都十分認真,那些由于“粗心大意”造成的錯誤明顯減少,從而有效地提高了作業的質量。
?。?)勤寫批語。低年級學生喜歡教師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寫評語。我就針對學生作業實際,因人而異,因時而異,經常不斷地在他們的作業本上寫上一些簡短批語加以激勵。對于既正確又漂亮的作業,我采用夸獎式的,如:你的作業,教師真愛看;批你的作業,真是一種享受。對于進步快的作業,我采用鼓勵式的,如:你的字進步可真快呀,相信你一定會超過更多的小朋友。對于出現錯誤的作業,我采用惋惜的語氣,如:真可惜,要不是你錯了一點,那“★★★”肯定屬于你了!對于不夠認真的作業,我則采用督促式的,如:這是你的字嗎?你的字水平應該沒這么低吧!
?。?)表揚先進。合理的競爭能促進學生的主動參與,激發他們奮發向上的精神,因此,每次作業批改后,我總是不忘對做得既對又好的作業點名表揚,并以小組為單位累計,周末評出優勝組。每月我還開展全班評比,引導學生評出一批“作業能手”。學生有了榜樣,有了趕超目標,他們在完成作業過程中更加自覺認真了。
實踐證明,幾年來我所帶班的學生作業,簿冊整潔,字跡端正,正確率高。更重要的是學生都已習慣把每一次作業當作體驗成功的一次機會。他們常常是一交上本子就圍坐在我旁邊讓我批,要是有時我將本子發還得晚了點,他們就會問:“朱老師,這次作業我得了幾顆星?”“朱老師我的作業現在有沒有進步?”“朱老師,今天我能得三顆星吧?”每當此時,我常常會情不自禁地笑出聲來,因為,這正是我所期望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103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