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辨體施護在2型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評價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 目的:評價辨體施護在2型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效果。方法:選擇符合條件的584例患者隨機分為干預組306例與對照組278例。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包括一般健康教育和簡單飲食、運動指導等,干預組以中醫治未病理論為指導進行體質辨識,根據體質進行生活起居、情志調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中醫特色技術應用等綜合中醫護理干預,6個月后觀察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質量、相關知識知曉率、患者滿意度等情況。結果:辨體施護干預組在改善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質量、相關知識知曉率、患者滿意度方面顯著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在2型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進行辨體施護,可明顯改善其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質量、相關知識知曉率,提高患者滿意度,具有較好的效果。
  【關鍵詞】 辨體施護;2型糖尿病;健康管理
  糖尿病屬于全球性的衛生問題,是一種以高血糖為特征的代謝性疾病[1]。2型糖尿病作為目前重點管理的慢性病之一,探究其有效護理管理方法顯得尤為重要。在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下,借助信息化平臺,進行2型糖尿病患者體質辨識、飲食、運動、中醫特色技術等綜合中醫護理干預,患者在糖尿病知識知曉率、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質量改善、患者滿意度等方面取得了較好的效果,現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次調查對象選取2016年7月至2017年2月期間,本院聯合下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進行慢病管理的584例糖尿病患者,所有病例均符合2003年美國糖尿病學會專家委員會和2007年國際糖尿病聯盟制定診斷標準,具備以下三種情況之一,并在不同日重復檢查后確診:1)具有糖尿病癥狀,隨機血糖濃度≥11.1mmol/L;2)空腹血糖濃度≥7.0mmol/L;3)疑有糖尿病者在接受口服75g葡萄糖耐量試驗,服糖2h血糖≥11.1mmol/L;4)年齡為25~75歲;5)體重指數為20~35kg/m2。排除以下情況:1)近期內發生過心血管事件者;2)既往3個月內使用糖皮質激素、β受體阻滯劑、噻嗪類利尿劑藥物;3)血清肌酐≥133μmol/L;4)肝臟轉氨酶升高至正常范圍上限2倍以上者;5)中度以上或重度高血壓、內分泌疾病未糾正者;6)促甲狀腺素(TSH)在正常范圍上限1.5倍以上者,或低于正常下限。將符合納入標準的觀察對象隨機分成干預組306例和對照組278例。其中干預組男143例,占46.7%,女163例,占53.3%;平均年齡(61.78±4.28)歲;平均病程(11.64±4.23)年。對照組男139例,占50.0%,女139例,占50.0%;平均年齡(62.09±3.63)歲;平均病程(11.38±3.67)年。兩組患者性別、年齡、病程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基金項目:青海省西寧市科技計劃項目,項目編號:2015-K-27,《以中醫“治未病”服務體系為基礎的糖尿病信息化管理應用研究》
  對照組進行常規管理,包括一般健康教育和簡單飲食、運動指導等。干預組以中醫“治未病”理論指導結合糖尿病危險因素,根據相應的治未病信息軟件進行體質辨識,根據體質進行生活起居、情志調理、飲食指導、運動指導、音樂療法、中醫特色技術應用等綜合中醫護理干預,同時將以上內容歸納形成《2型糖尿病體制干預量表》發放給不同體質的患者。具體內容如下:
  1.2.1 生活起居與飲食指導 環境溫、濕適宜,順應四時及時增減衣物;起居有常,戒煙限酒;保持眼、口腔、會陰、皮膚等清潔衛生。根據本院提供的《身高、標準體質量、每日熱量、食品分類表》和《中醫體質辨識下的飲食指導表》合理分配餐次,順應四季調養,兼顧血糖、血壓、血脂的控制。
  1.2.2 情致調理與音樂療法 應用中醫七情歸屬,了解其情致狀態,指導采用移情易性的方法,分散患者對疾病的注意力,改變其不良習性;如陽虛體質常情緒不佳,肝陽虛者善恐、心陽虛者善悲,應保持沉靜內斂,消除不良情緒。應用中醫五行音樂宮、商、角、徵、羽進行調理。
  1.2.3 運動指導 根據體質不同宜選動靜結合項目,如太極拳、八段錦、氣功、五禽戲、散步等,控制出汗量,及時補水。
  1.2.4 中醫特色技術應用 針對不同體質類型應用穴位按摩、耳穴埋豆、穴位貼敷、中藥泡洗等中醫特色技術。
  1.2.5 并發癥護理 對低血糖、酮癥酸中毒、糖尿病足等并發癥的誘因、臨床表現、預防及應急救護措施進行講解示范。
  1.3 療效標準
  中醫體質辨識分型:參考中華中醫藥學會發布的《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2]對所有患者的體質類型進行辨識。體質分型包括:氣虛、痰濕、氣郁、陰虛、陽虛、血瘀、濕熱、特稟以及平和9種體質。
  量表設計依據:使用自制問卷進行糖尿病患者中醫相關知識的調查,內容包括對中醫治療、中醫體質辨識、中醫食療、中醫保健操、中醫五行音樂等方面,主要分析糖尿病患者對中醫相關知識的掌握情況和主要影響因素,為實施中醫特色的健康教育和辨體施護打好基礎。采用糖尿病管理自我效能量表(DMSES)[3]和《糖尿病生存質量特異性量表(DSQL)》對兩組患者干預前后進行自我管理效能和生存質量的評價[4]。
  在干預前后分別檢查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紅蛋白和體質類型辨識結果,并分別記錄患者干預前后臨床癥狀得分,觀察兩組變化情況。
  1.4 統計學方法
  數據的統計學處理采用SPSS 16.0軟件進行。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干預前后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組間比較采用卡方檢驗,有序列聯表采用秩和檢驗,檢驗水準α=0.05。
  2 結果
  2.1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對糖尿病中醫知識的知曉率比較   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患者對糖尿病中醫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兩組患者對糖尿病中醫知識知曉率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干預組患者對糖尿病中醫知識的知曉率明顯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1。
  2.2 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及生存質量比較
  兩組患者干預前自我管理效能及生存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具有可比性。兩組患者干預后自我管理效能及生存質量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組患者自我管理效能明顯高于對照組;生存質量中四個方面的維度比對照組改善(P<0.05)。見表2。
  2.3 干預前后患者對社區護理人員的滿意度比較
  干預前干預組和對照組對社區護理人員滿意度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說明兩組具有可比性。干預后干預組和對照組比較具有統計學差異(P<0.05),干預組滿意度88.6%,對照組滿意度72.7%,干預組整體滿意度較對照組提高。見表3。
  3 討論
  干預前兩組糖尿病患者存在以下問題:中醫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偏低;生存質量普遍較低;自我效能總體較低;對并發癥認識不足。分析中醫相關知識的知曉率偏低的原因主要與患者年齡較大接受能力有限、文化程度總體較低、所接受的健康教育方法單一和途徑局限等因素有關,另外本地區中醫相關執業人員在社區配備不足,導致相關中醫藥知識宣傳及技術普及不足有關。生存質量普遍較低的原因主要是糖尿病作為慢性疾病目前尚不能治愈,需長期自我管理和治療,加重了患者經濟和精神負擔,影響著患者生活、工作等諸多方面。加之疾病本身易造成疲乏、疼痛等相關并發癥狀,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而本次研究的584名患者平均年齡63.26歲,應用DSQL量表評價糖尿病患者生存質量,顯示患者受損程度依次是生理維度、心理/精神維度、社會維度、治療維度。本研究中糖尿病患者的自我效能除遵醫囑服藥的自我效能水平較高外,其它總體處于中低水平,主要由于患者認識到藥物控制血糖是最直接、最明顯的,所以患者對遵醫囑服藥這一行為具有較高的自我效能,而對飲食控制、規律鍛煉、足部護理等內容的管理效能處于中低水平,主要是缺乏正確的認識,另一方面未能掌握合理科學的方法。而血糖監測管理最低,原因和影響因素很多,如與經濟條件有關、對疼痛的畏懼、還有患者可能存在這樣的心理“已經按時服藥和飲食注意了,血糖不會超標,自我感覺也還好,不需要進行血糖監測”。同時多數患者對嚴重并發癥低血糖的認識不足,導致低血糖出現了臨床癥狀時不能正確判斷,從而不能及時地采取有效措施。
  本文突出了中醫“治未病”未病先防、已病防變、病后防復理念,在實施當中貫穿中醫豐富的防治手段,有效發揮了中醫辨體施護,將預防為主的思想貫穿于糖尿病管理,圍繞糖尿病患者的生命體征、中醫四診數據、中醫體質類型、癥型數據、疾病指標參數的實時采集、糖尿病評估監測和診療信息反饋等服務內容,根據個體健康狀況及體質類型判定結果,結合歷次的健康狀況趨勢,通過醫生護士的專業判斷制訂出包括情志調養、飲食調養、生活起居調養、運動調養、穴位保健與經絡調養、藥膳調養以及針灸推拿等非藥物的個性化健康干預方案對患者進行綜合干預,通過控制患者的飲食能量攝入、改變不良生活方式、結合五行音樂調節患者的情志、指導患者的運動鍛煉、配合中醫特色技術等能夠對機體產生雙向的刺激作用,從而幫助患者平衡陰陽,疏經活絡,行氣活血,更好地鞏固糖尿病患者的護理與療效[5]。同時通過定期的體質辨識,自我管理效能、生存質量、患者滿意度等指標的監測,結合《2型糖尿病體質干預量表》進行全面調護,有效提高患者依從性并且建立良好的互動關系,為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質量和自我管理效能提供了許多改善的方法和手段。另外通過定期進行糖尿病系列健康講座,發放糖尿病知識手冊,同時結合家庭隨訪、網絡平臺咨詢答疑、手機信息推送、微信等信息化平臺,多層次、多維度的健康管理途徑改變糖尿病患者的知、信、行,提升糖尿病自我管理效能、改善生存質量,同時大大提高了患者對中醫知識的認知度和滿意度。
  參考文獻
  [1] 張景輝.體質辨識在社區糖尿病“治未病”健康管理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實用醫藥,2016,11(24):268-269.
  [2] 閔佳鈺,孫淑嫻,包蕾,等.《中醫體質分類與判定》標準頒布后5年內中醫體質學的文獻計量學分析[J].中華中醫藥雜志,2016,(02):599-601.
  [3] 張帥,張紅亮,郭英俊,等.互動微信平臺對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效能的影響[J].中國數字醫學,2017,12(07):31-33.
  [4] 朱學慧,韓俊瑩,于新,等.糖尿病視網膜病變患者自我管理水平與生存質量相關性[J].中國老年學雜志,2016,36(10):2492-2493.
  [5] 廖路妹.中醫護理對社區糖尿病患者干預的效果[J].中國實用醫藥,2015,10(22):258-25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292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