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談指導城鄉結合部初中學生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策略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培養學生課外閱讀能力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任務。在“應試”這一指揮棒的強壓下,許多初中學生的課外閱讀現狀并不樂觀。本文通過對多年教學實踐的觀察和經驗總結,找出目前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并多方面淺談如何指導城鄉結合部初中學生開展語文課外閱讀的一些比較有效的粗淺做法,以期拋磚引玉,給大家一些有益思考。
  【關鍵詞】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閱讀;閱讀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68-01
  一、問題背景
  前蘇聯作家馬克西姆·高爾基曾經說過:“讀一本好書,就是同高尚的人談話?!庇纱丝梢婇喿x對于一個人的重要性,所以在當前對于初中生的語文教學當中,適當的提升學生的課外閱讀量能夠開闊學生的視野,使學生以一個全新的角度來審視當前的學習和生活情況,同時在新課標的要求當中也對于初中生的閱讀量提出的明確的要求,即:初中生在初中三年的課外閱讀量需要達到260萬字以上,這個數字平均下來的話,每學期需要閱讀的課外讀物約為兩到三部名著。語文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通過提升學生課外閱讀量的方式,能夠使學生的知識量得到全面的豐富,進而提升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上的綜合能力,同時這種方式也是提高學生語文素養的重要一環,也是初中語文教學的主線。
  二、當前初中課外閱讀教學現狀
  從2001年新課程實施以來十多年的語文教學實踐來看,初中語文課外閱讀教學效果似乎并不樂觀。從教師方面講,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很多語文教師只注重一本教材的“老牛拉磨式”封閉教學,一本教材“啃”半年,課外閱讀指導僅僅停留在口頭上,沒有真正落實到實際教學工作中去;從學生方面看,初中學生好奇心強、持久性差,加上多元化時代里影視文化、網絡文化、智能手機等因素,所以便造成了學生課外閱讀量缺少的現象,并且根據調查發現在當前的初中生當中閱讀量較小以及閱讀面比較狹窄是一個普遍存在的現象。我曾就課外閱讀情況對本校八年級的100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發現大部分學生近三年內閱讀的文學名著不到5部,且平均每位學生完整閱讀的名著不到2部。
  三、提升初中生課外閱讀量的教學措施
  在初中語文教學的過程當中,閱讀是極為重要的一環,其能夠實現對于學生閱讀能力的養成,并且提升學生在語文這門學科方面的綜合認知,進而形成在語文方面的核心素養。在讀的過程中理解文本內容,不斷提高閱讀能力、鑒賞能力。下面我談談教師在課外閱讀教學中的幾點有效做法:
  1.教師引領學生進行閱讀,突出學生在學習當中的主體地位。
  針對于初中生來說,閱讀是其與學校外面世界交流和接觸的機會,通過閱讀,學生能夠了解到學校外面的世界,并且還能夠使學生在語文方面的綜合素質得到提升,培養學生對于文字敏感的能力,進而使學生能夠開闊視野、活躍文思、開發智力,而且可以陶冶情操、塑造品格。教師若只注重教材教學,忽視課外閱讀,實質上犧牲的是個性、是創造、是自學能力,是對學生學習語文興趣的嚴重扼殺。因此,教師應帶頭重視課外閱讀??梢栽诿恐馨才乓还澱n與學生一起讀書或一起談談讀書、讀報的體會和疑惑,然后大家一起探討如何解決。教師還可以向學生推薦一些具有豐富性和深刻性的文學名著和《讀者》《青年文摘》《中學生周報》等刊物,避免盲目性和隨意性。此外,還要及時表揚一些大膽發表意見或讀書筆記完成得好的閱讀積極分子,發揮榜樣的示范作用。
  這些措施,可以營造濃郁的讀書氛圍,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培養自主學習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成為學習的主人,能夠自覺進行閱讀活動。
  2.狠抓閱讀技巧指導,為學生打下牢固的閱讀基礎。
  在學生進行閱讀的過程當中,其主要分為以下三個層次,即:低層次,也就是對于文字的字面意思進行理解;高層次,指學生能夠針對材料當中的文字對于文章的主題以及中心思想進行理解,隨后進一步對課文內容、形式、風格、技巧等方面進行欣賞、評價;最高層次的閱讀能力,是能從審美層次上閱讀欣賞,也就是針對于文章作者本身所處的時代環境、社會背景等方面,能夠對于文章做出深層次的剖析,進而體會到文章當中所要表達的深層次內涵,例如:批判、諷刺、贊揚或者是想要傳遞一種什么樣的精神等。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想要使學生的閱讀熱情長久持續燃燒下去,教給學生有效的閱讀技巧也是不可缺少的方法之一。
 ?。?)概況大意,整體把握。
  學生閱讀文本,首先要有一個整體感知的過程。但是,現在有些教師的語文課堂教學,不從學生的實際水平出發,把學生當作了自己,一開口就是架空分析文本,這樣的課堂是無效的,學生的閱讀能力更是難以得到提高。我比較注重讓學生先看題目,因為很多時候題目就是文章的線索或是主要內容,如《紫藤蘿瀑布》《爸爸的花兒落了》《最后一課》、《羚羊木雕》等,接著瀏覽課文,復述文章內容,然后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文章大意,使學生對文章有一個整體的印象,并能用自己的語言表達。
 ?。?)加深理解,啟發感悟。
  為加深學生對文章的理解,啟發學生思考。首先,我在學生閱讀前提出一定的問題讓學生思考,閱讀時提醒學生自覺閱讀文章提示,遇到難懂的地方可以看注釋或者查閱字、詞典。接著,引導學生對于文字當中傳出的思想內涵進行思考,隨后指導學生分析文章的段落層次、段落大意、結構特點、語言特色、選材立意、主題思想等,并在文本空白處加上自己的評語,把閱讀感受記錄下來,通過文字與作者及文中人物進行溝通交流,提高綜合分析能力和創造想象力。最后,讓學生寫成讀后感,完成讀書筆記,這便于教師檢查學生的學習狀況,也使課外閱讀教學不致流于形式,也能夠啟發學生進而有所感悟和思考,獲得獨特的感受、體驗、理解和思想啟迪。
  3.定期學生課外閱讀活動,保證質的前提下實現量的突破。   通過開展活動的方式,能夠激發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熱情,同樣也提升了學生閱讀的質和量:
 ?。?)講。堅持每日5分鐘的課前說話訓練,讓學生輪流上臺,講一段歷史故事、成語故事、中華勵志故事、背誦唐詩、賞析宋詞等,這樣能夠是學生交流自己在課外閱讀中學到的語言材料,變枯燥的課外閱讀為有趣的激勵活動。
 ?。?)檢。主要便是對于學生的摘抄或者是讀書筆記進行周期性的檢查,品評學生的讀后感是否得當,以及摘抄完成的質量等。
 ?。?)辦。組織學生結合重大節假日自辦報道國家大事、校園生活、環保教育的手抄小報,全程由學生自行從課外閱讀中收集材料,然后設計版面、配以插圖。
 ?。?)賽。利用各種節假日舉辦講故事比賽、朗誦比賽、辯論賽、讀書經驗報告會、讀后感征文比賽等讀書交流活動,使學生在形式多樣、活潑生動的閱讀活動中,切身體會到語文課外閱讀的樂趣,獲得成功的喜悅。
 ?。?)展。①剪貼展覽:引導學生將有價值的課外材料進行復印剪切,隨后每兩周展覽一次。②摘抄展覽:令學生將每次閱讀當中學習到的名言警句、精彩詞匯等摘抄到本子上,隨后進行定期的展覽。
  通過以上活動,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的積極性,進而調動學生在課外閱讀當中的熱情,還能夠推動那些態度暫時不夠認真積極的學生以此為動力行動起來,起到兩全其美的效果。
  四、全文總結
  針對于初中生來說,課外閱讀是一個能力養成的過程,在這個過程當中不能夠急躁,需要踏踏實實的進行。對于教師來說,需要對于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使學生逐步閱讀課外優秀文學作品,就要通過采取營造氛圍、教給技巧、進行激勵等多種措施,才能夠使學生在閱讀的過程當中產生興趣,同時做到在閱讀的過程當中提升自身的閱讀能力。并且養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形成閱讀能力。進而使學生達到課內學方法,課外求發展,以課外促課內,以課內帶課外,變被動學為主動學,不再覺得教師課堂上對課文的分析繁瑣枯燥,而是樂于與教師一起鉆研探究,最終提高語文鑒賞能力,使得語文閱讀在課堂內外比翼雙飛,取得語文教學的綜合效應。
  參考文獻
  [1]國家教育部.《全日制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年版.
  [3]田瑞云.《語文教育行為論》青島海洋大學,2002年版.
  [4]章熊.《中國當代寫作與閱讀測試》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5]韓雪屏.《中國當代閱讀理論與閱讀教學》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02.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