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論如何使小學生愛上數學課堂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623.58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159-01
傳統教學忽視學生的學習地位,教師獨霸課堂,嚴格地控制著課堂教學的進程與學生的一舉一動,學生只得規規矩矩地坐在座位上,機械地記憶知識,完全處于被動地位,這使得原本抽象的數學知識顯得枯燥無味,單調呆板,學生備受壓抑,對數學的學習積極性不高,甚至出現了厭煩情緒。如何讓小學生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愛上數學學習,是小學教師首先需要考慮的問題。在小學階段學生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喜愛學習數學,會將這種學習的動力直接表現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對學生的一生都有深遠的影響。
一、提高學生對數學的興趣很重要
我國最早的教育家孔子說過:“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樂知者.”一句話就表明了愉快接受新知識的重要性.小學生在愉快的氣氛中進行學習,能夠使學習的情緒高漲,學習過程中所產生的疲勞感會延后,旺盛的學習精力和高度的學習興趣會充滿整個課堂.而且,學生的內心世界會更加活潑、開朗,從而有效地改善他們的各種能力,提高智力水平.偉大的科學家愛因斯坦也這樣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說明有興趣是學好知識的關鍵.而且,根據教學實踐,我們也可以發現如果學生對課堂充滿好奇,才會喜歡課堂,才會有更強的求知欲,從而積極主動地學習新知識.所以,在數學教學過程中要根據學生的實際年齡和心理特點,想辦法培養學生的興趣,使學生融入課堂,這樣才能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提高教學質量。
二、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
1.尊重學生。
學生是獨立的個體,并不附屬任何人。他們雖然年齡小,但是卻與教師有著平等的人格與地位,是平等的學習者,是真正意義上的學習主體。教師要放下師道尊嚴的架子,要從三尺講臺上走下來,俯下身來,與學生進行平等的對話。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尊重,以強化自身的主體意識,明確自身的主體地位,讓教學成為教師與學生共同參與的教與學的統一體。
2.信任學生。
每個學生都有著巨大的潛能待挖掘,我們不要包辦代替,以教師的主觀臆斷來代替學生的思考與思維,即使學生探究活動無法進行,也不要急于否定或是直接指出,而是相信學生,給予學生必要的鼓勵、啟發與指導,增強學生的信心,讓學生重新鼓起探究的激情,這樣更能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3.公平對待。
學生是一個個鮮活的生命,有著自己獨特的特點與個性,他們在基礎知識、接受水平等存在一定的差異性這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我們不能帶著有色眼鏡看學生,只愛優生,而將中差生置于角落,要將愛的陽光灑向全體學生,讓每個學生都沐浴在陽光下。公平公正地對待每一個學生,有功必賞,有過必罰,這樣才能拉近師生距離。
三、巧妙設計,使數學形象化
小學生因為年齡段的關系,他們的抽象思維能力也比較弱,相對來說那些形象的、具體的知識他們理解和消化起來速度更快,也更容易一些。所以作為小學數學教師要想使學生喜歡上數學課,必須要有這樣的“本領”,即巧妙的設計,盡可能使數學知識形象化。例如,在向學生講授分數的除法這一知識點時,就可以先讓學生準備一張紙,然后取紙張的4/5,之后讓學生體會一張紙的4/5平均分成2份,分成3份、4份分別是多少?并根據折紙游戲,發現其中的規律,把枯燥的數學知識通過學生親自的動手操作,把它直觀化、形象化,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通過親身的經歷加深了對于知識的理解,在收獲知識的同時也使課堂更活躍,滿足了學生的需求,學生自然會更高興,也會對數學更有興趣。
四、激勵評價,內化學生學習興趣
評價得當與否直接關系到學生學習激情的保持與學習興趣的內化。我們要注重評價,充分發揮評價的作用,讓評價成為內化學習興趣的一個重要途徑。在評價中我們要堅持知識與能力并舉,結果與過程并重,賞識與批評并用的原則。讓每一個學生都看到自己的進步,哪怕是極其微小的方面,如發言的次數多了、作業卷面整潔了、計算準確率提高了、學會了提問等等。對學生的進步要及時給予肯定,讓學生體會到成功,以評價激起學生的學習動機,內化學生學習興趣。當然評價并不是對學生一味地表揚,還要適時、適度、適量地進行批評,抑制學生的自滿情緒,使學生向更高的目標努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41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