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議素質教育在地理課中的實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G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2-0039-01
  地理課是一門邊緣學科,人們對這門學科日漸淡忘,學生更是沒有學習的興趣。面對這種情況,就要求我們地理教師更應鉆研教學方法,實施更能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課堂教學法。素質教育在課堂上的運用,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所謂素質教育,就是要求我們教師在課堂上要活躍、靈活、形式多變,師生共同愉快而輕松的將45分鐘渡過,以下就是筆者在講地理課時運用素質教育激發學生學習地理課的幾點做法。
  一、緊密結合當代社會的發展變革現象,激發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將課本的資料與現代社會的發展變化聯系起來,賦予學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現知識的價值,這樣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例如:在講導言時,可引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有一門新的科學技術大部門,即就是地理科學”。時至今日,地理學科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已成為國土規劃,合理布局工農業生產、政策決策的重要理論依據。又如:在講中國交通這一節時,可結合當前“路通、財通”的形勢,來說明在現代經濟建設中交通的重要性。這樣,學生就會覺得所學的知識有用,于是就有了興趣去學。
  二、改進以往傳統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習的興趣
  以往大部分教師都采用“滿堂灌”的教學方法,這種教法忽視學生的主觀意愿和學習實際,忽視了學生能力的培養。
  因而,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法,善于把學生沒興趣的知識同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有機的聯系起來。如講“地形的變化”時,可利用課本中“想一想”欄目及課文第一段提出問題,“中國科學工作者在喜馬拉雅山區考察時,發現了海洋生物化石,近年人們在臺灣海峽海底的某些部分發現了古代森林遺跡,為什么世界屋脊能埋下海洋生物?而海底卻有陸地上的森林呢?”在這種狀態下學習,學生積極思考,以愉快的心境學習,易于接受新知識。因此,課本中大量的“讀一讀”、“想一想”、“做一做”的內容,可使學生“動”起來,以“動”使學生興奮,激發求學的愉快情緒,從中獲取知識并發展能力。
  三、以形象化的教學手段,促進學生學習的興趣
  初中學生的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容易接受形象的東西,易對具體事物發生興趣。根據這一特點,在教學中可多采用直觀的教學手段,用彩色掛圖、實物演示、歌曲、詩詞等,使學生運用多種感覺器官接受外部事物,把深奧的地理現象,形象化、直觀化、生動化,從而激發學生學習的熱情。例如:在講東亞季風時引入《黃土高坡》,“不管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都是我的歌,我的歌。”這時可提問“黃土高原上是西北風還是東南風?分別出現在哪些季節?為什么會有這些風?這兩種風發源于什么地方?”用這樣的形式把問題提出來,激發了學生的興趣,調動了學生的積極性。又如講氣溫時引用“早穿棉襖午穿紗圍差火爐吃西瓜”來講溫帶的溫差。如:講地球的運動時用“坐地日行八萬里,巡天遙看一千河”來設問為什么?學生聽了議論紛紛,各抒己見,積極思考。這時,立刻用燈,地球儀演示“地球的自轉和公轉”,抓緊學生的好奇思維進行這一難關的突破。這樣一講,可以把學生的興趣調動起來。視覺形象和聽覺形象互相配合,產生了身臨其境,如聞其聲之感,學習興趣很濃,記憶更新,使學生探索宇宙空間的興趣油然而生。
  四、教會學生動腦,培養學生觀察與思考的興趣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首先要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興趣,要求學生對教師提出的每個問題迅速思考,并給予回答,如果學生回答不出來或答錯了,也要鼓勵學生,并引導其繼續思考,做出正確的回答,這時候學生才會思考。然而,活躍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僅靠這是不夠的,還應重視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野外觀察,做小模型活動,使課內一些難于開展的活動,放在課外就迎刃而解了。當然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不是一朝一夕的功負才奏效的,要持之以恒地不斷鞏固和發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激發起來的興趣形成旺盛的求知欲。
  總之,運用素質教育就使學生在愉快的心理,身體活動中使教學得到實現。這樣,教師以愉快的心情教學,學生快樂地接受,何樂而不為呢?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177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