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共生體系風險測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F303.3 文獻標識碼:A
內容摘要:隨著當前企業轉型升級的實質性整改,輕資產性質的農村電商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重要推手,逐漸成為區域經濟發展的亮點,國內各大電商紛紛布局搶占這一藍海市場。但農村電商的快速發展使得物流成本過高、發展不協調等問題凸顯,本文試圖從協調共生視角,在協調共生的基礎上運用AHP對兩者共生體系進行探究。研究發現,政策風險、運營及市場風險、技術風險為共生體系所面臨的主要風險,根據判斷矩陣進一步得出單因素中電商、物流企業的發展政策,企業協同、整合并購政策,用戶粘度及產品、服務質量,數據共享系統互通的難易度,數據的存儲及安全保密性等是重要影響因素,故二者共生體系需要布置有針對性的防范,保證共生體系協調運轉?;诖?,提出發展區域特色,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數據信息的互通、互享及加強技術創新研發、保障用戶及顧客信息的安全保密,注重客戶粘度培養等相關建議。
關鍵詞:農村電商 物流企業 共生體系 AHP
引言
隨著互聯網信息技術的迅速發展,電子商務的發展迅速從初級階段過渡到相對成熟的穩定階段,但其成長與發展主要集中在相對發達的城鎮,農村地區相對欠缺,造就了農村市場的巨大空白。在扶貧脫困的大趨勢下,各大電商企業都認為農村市場是電商領域的“新藍?!?,并以戰略布局形式進行搶占,進而導致以“淘寶村”形式存在的農村電商呈現井噴式增長,催生了一批類似義烏青巖劉村、沙集鎮東風村、南莊桑坡村等“淘寶村”典型示范的出現。示范效應的宏觀輻射以及攻堅扶貧的時代需要,農村電商的輕資產性質使其成為農村地區攻堅扶貧的重要推手,國家及各地方政府以政策形式大力支持開展農村電商,這也促使農村電商體系建設得到進一步完善。然而農村電商的級數增長式發展中凸顯出物流體系薄弱、成本過高以及統籌協調發展難度大等問題,使得進一步加強農村電商企業與物流的協調共生成為區域經濟增長的焦點。在農村電商企業的快速發展中,有效利用物流體系可以以最低成本獲得所需物資,贏得市場競爭優勢,在對內外部資源整合中實現對市場快速需求的響應。但由于農村電商企業獨立的法人屬性與物流企業復雜的網絡節點體系,使得電商與物流企業的共生互存體系存在諸多風險,這也成為制約兩家企業甚至是兩個行業發展的一大瓶頸。目前學術界對于兩者協調共生體系的風險鮮有研究,本文運用AHP(層次分析法)對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共生體系的形成、成長和持續發展中的風險因素進行研究,旨在挖掘兩者共生體系構建中存在的風險,進而推進其有針對性的改進,為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的共生發展提供參考性意見。
相關文獻綜述
隨著我國區域經濟的不斷發展,企業以及產業之間的發展不再涇渭分明,二者之間的互動性以及關聯性也越來越密切。農村電商作為支持農村以及城郊區經濟發展的著力點和支撐點,也進一步轉化為新常態下農業經濟轉型升級、助力扶貧的重要推力。丁明華通過對當前農村電商發展的研究,指出農村電商發展的路徑在于政府推動、基礎設施建設、農村電子商務產業平臺建設以及物流產業發展相結合。武曉釗認為農村電商的發展在于以地級市為單位,建設區域內縣級物流配送體系、建立特色農產品反向銷售體系以及農村電子商務運營服務體系。續秀梅通過對農村電商與物流協同發展中問題的研究,提出保證兩者協同發展過程中構建電子商務產業鏈利益分配機制、構建完善的電子商務和物流協同作業系統平臺、提升物流企業服務能力以適應電子商務發展需求。楊洋、李曉暉通過對日本電商物流發展的研究,指出日本電商與物流發展主要在于軟件技術與物流體系的高度結合以及電子商務物流設施、配送物品等的完善配套體系。郭承龍基于“淘寶村”的調研,提出農村電商發展模式將逐步向共生共存、共商共建且穩定的共生系統結構轉變。這些研究都間接或直接說明了農村電商發展與物流企業的互利共生是必然的、密不可分的,但是其高風險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從風險管理角度來看,對于風險的研究主要分為定性和定量研究。定性研究主要有:趙光輝基于互聯網大數據時代的特征,重點分析了物流企業所面臨的風險因素主要為數據安全、結構化安全以及其開發應用,并據此提出物流企業的風險控制策略。張玉玲闡述了電子商務物流企業的風險主要是消費端、服務端以及信用風險等方面,并據此提出風險控制對策。同時還有馬麗等主要從企業內部組織管理角度闡述風險預警的重要性。定量研究主要有:劉枚運用AHP對一體化的物流項目進行展開的風險因素分析,進而具體識別一體化物流項目的重要風險因素。遠亞麗應用動態因子分析法,結合實際中的調研數據,對農產品物流風險因素進行統計分析,構建農產品物流風險預警體系,從而對風險進行有效預警和控制。張杰在客觀分析企業應急物流風險的前提上,運用BP神經網絡提出有效風險評價方法,提出對應的風險控制策略。左其亭、吳澤寧等對帶有模糊性的風險問題進行研究,提出模糊風險率、模糊風險度的概念及相應數學模型,進而給出風險評價模型。但是涉及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相結合的研究相對較少,事實上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互利共生的發展模式越來越普遍,例如:淘寶、天貓和菜鳥驛站、“四通一達”等,因此關于農村電商和物流企業的共生體系風險研究還有待完善,從而更好適應市場發展或者為市場走向提供指導性建議。
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共生體系風險識別體系構建
(一)共生體系的概念
農村電商想要提高自身競爭優勢,有必要與同處供應鏈中下游的物流企業形成“抱團式”共生發展的模式?!肮采笔怯傻聡婢鷮W家德貝里于1979年在生物學上提出的概念,主要是指兩種不同生物為了更好生存所形成的一種互利互惠的關系,其中任何一方的生存都需要另一方的幫助而實現。隨著社會經濟以及互聯網技術的迅速發展,共生現象在現代社會已經不僅是一個生物現象,已經逐漸滲透到社會經濟各個領域,一些企業為了更好的應對市場環境變化、快速響應市場需求等要求結合在一起,例如物流企業與電商企業的互利共生模式,它們通過相互配合、相互依靠實現企業結構調整、優化升級,進而達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增強企業核心競爭力的作用。因此,這樣的互惠共生關系決定了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進一步發展風險分析的可行性與必要性。 ?。ǘ╋L險評估指標體系構建
Yacov Y.Haimes將風險維度劃分為系統、環境、組織、社會、自然、時間及自由七個方面。那么在外部環境與利益相關者相聯系的、不能確定的一些因素作用下,本文結合農村電商發展的特點、物流產業的技術化及我國政治、經濟及社會文化特點的基礎上,將兩者共生風險測評風險維度分為:道德風險、管理風險、營運及市場風險、財務風險、技術風險及政策風險六個方面。因此,借鑒國內外學者的研究,本文的風險指標體系按以上六個方面展開,把這六個風險指標定為指標層,建立評估指標體系,指標層風險集為 B={B1,B2,B3,B4,B5,B6},指標層相對應的基準層風險要素集為B1={C1,C2,C3},B2={C4,C5,C6,C7}……以此類推,B6={C18,C19}。運用層次分析法(AHP)對兩者共生體系的系統風險做更為深入的研究。在風險指標體系六個維度的基礎上,將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共生體系風險因素進一步細分為19個單獨指標因素,其共生體系風險指標體系如表1所示。
(三)構造判斷矩陣并獲取指標影響權重
根據德爾菲法設置專家調查表,結合表1,采用模糊層次分析法確定風險指標權重,通過專家調查問卷形式采集專家意見,分別構造六大風險指標以及其對應的各分層單因素指標層判斷矩陣,然后求出各矩陣最大特征值和特征向量,經過歸一化處理后得到六大風險指標以及其相對應的基準層風險要素權重,并進行一致性檢驗,進行相容性和誤差分析。
對基準層中六個風險指標調查結果兩兩比較后構造指標層判斷矩陣,見表2。用yaahp軟件進行特征向量求解及歸一化處理,求得指標層六大風險指標影響權重,見表3。接著對指標層六大風險指標進行一致性檢驗,由CI=(λmax-n)/(n-1)以及CR=CI/RI,進而計算出CR=0.0865<0.1,故指標層六大風險指標所構成的判斷矩陣A一致性通過檢驗,符合進一步風險要素細分的要求。
?。ㄋ模┯嬎愀黠L險影響因素權重并排序
要想獲得所有基準層的風險影響因素對于指標層風險指標的影響權重,就需要進一步求得各個基準層風險影響因素對于各個風險指標的影響作用。而基準層風險影響因素是指同一層次上相應因素對于上一層次風險指標相對重要性的數字化說明,主要是以數字大小的形式體現出來,在這一過程的計算中可以直接將基準層的風險影響因素進行單排序。在得出基準層的單層次風險因素影響權重后要計算層次總排序,即計算單層次風險因素的權重與上一指標層權重的乘積,最后對所有單層次風險因素進行權重值大小排序,進而得出單層次風險因素對于共生風險體系的直接貢獻率。
計算方式類似于指標層的計算,先構建單層次風險影響因素的判斷矩陣,進而求出其特征值以及歸一化矩陣,通過一致性檢驗后,求得單層次風險因素影響權重,見表4。
結果分析及對策建議
?。ㄒ唬┙Y果分析
指標層六大風險因素中營運及市場風險、技術風險以及政策風險是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共生體系形成及正?;\營的主要風險來源,這三種風險要素的影響作用占整個共生體系風險因素的79.80%。其中政策風險的影響作用最大,為0.3399;技術風險影響率為0.2426,次之;運營及市場風險影響率為0.2155,這說明農村電商發展與國家、政府密切相關,故政府的有效扶持能幫助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的協作共生,實現更高層次的發展。而道德風險、財務風險以及管理風險在指標層的影響作用相對較小,三個指標權重加總僅為0.202,還不及其中任意單項風險,說明共生體系構建只要通過合理的制度、明確的責任質量體系就可以有效控制這些風險,因此這三個方面導致的風險影響相對較小。
從表4可以看出,單層次風險因素中電商、物流的發展政策因素所占的權重系數最大,為0.211,其次為國家、政府對于企業協同、整合并購的政策影響,對應的影響權重為0.129,從這兩項影響因素的權重可以很清晰的看出政府對于農村電商、物流產業發展的直接影響,而市場風險指標中的影響因素只能排在這兩個單因素之后。市場及運營風險中風險因素系數最高的單因素為用戶粘度與產品、服務質量,為0.115,在單因素權重比例排第三位。其后為技術風險中的數據共享系統互通的難度,為0.092,表明政策以及市場運營風險以外現實物流企業與農村電商企業協調共生發展需要重點關注這一問題??偟膩碚f,農村電商和物流企業的協同共生面臨的風險很多,故在二者結合共生體系的構建上需要引入科學管理,對各類風險有重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前期控制,制定相應的事中控制措施和事后改進策略,使得共生體系在不斷運營過程中逐步改進,進而使得共生互利的雙方風險降到最低。
?。ǘΣ呓ㄗh
通過AHP法風險分析的結果可以看出,要使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共生體系更好的發展,促進區域經濟水平不斷發展,一是要讓政府積極提倡與支持農村電商與物流產業之間的協調合作,進而降低產品物流成本,提高效率;二是增加自身產品特色與競爭優勢,逐步擺脫產品同質化現狀;三是積極促進合作雙方信息數據的互通與共享,充分利用大數據實現產業鏈對接,進而實現精準營銷和提高產品附加值;四是積極促進合作雙方進行相關技術研發,從而實現行業或企業的技術革新與突破,構建企業發展的核心競爭力。
第一,積極響應國家、政府的政策,助力于產業結構轉型升級以及農村地區的精準扶貧。在這種共生體系的構建中需要加強政府引導與扶持,這種支持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產品以及服務的市場聲譽,對外宣傳是一種質量保證。以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的協調共生推動區域經濟發展,響應政府的農村脫貧政策,進而反推政府對于農村基礎設施的修建與維護,真正做到惠民,也為產品的運輸提供便利,這對于農村電商企業與物流企業來說也是一大利好,保證產品進出的暢通無阻。
第二,注重產品消費理念的培育,積極尋求客戶需求,完善服務體系制度,增加客戶粘度。首先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到顧客需要的背后動機,進而為產品找到精確定位,注重專業化塑造,在此基礎上實現精準營銷。加強物流企業、消費者以及農村電商三者的互動對接,以靈活機動的快速配送與保質保鮮的服務體驗為主導,推動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信譽的合理化建設。 第三,加強雙方協調共生技術的互通、共享以及創新。對于互利共生的雙方而言,信息、技術的互通與共享是二者生存與發展必不可少的環節,那么在業務對接中不應該僅局限于訂單的確認、發送快遞包裹這個過程中,而是需要雙方保持彼此的相互信任,保持信息通暢,以此為基礎推動企業之間的親密合作。在加強技術互通、共享以及創新過程中,注重合作雙方科研能力的不斷提高以及相關技術的協同研發,積極吸納高水平技術人才,制定合理的激勵措施以及一系列保障措施防止核心技術人才的流失。另一方面,要注意市場需求動向的變化以及相關競爭對手狀態,從而有效響應與滿足市場動態變化。
第四,充分運用計算機技術,建立農村電商與物流信息管理系統。管理系統可以根據農村電商企業的產品類型、特征以及相關要求來選擇企業物流,并實現相關信息加工處理及資源的合理調度,保證產品快速安全、有保障的傳遞,進而實現對物流的有效控制和管理,并為物流企業管理人員提供戰略及運作決策支持。同時也提供農村電商企業更加透明化的信息反饋,更有助于雙方互惠互利?;谵r村電商的分散性,為了有效加強兩者的協調互利共生,還需要“云快遞”的密切配合,在源頭上整合發貨資源,利用訂單聚合能力來降低成本,推動兩個產業的整合協同發展。
第五,優化資源配置,提高效率。農村電商與物流企業都同處于供應鏈中下游,物流成本過高也是農村電商進一步發展的難題,因此降低物流成本顯得尤其重要。構建一個互利共生體系,首先需要從內部做起,在共生體系構建上制定一套完善的責任質量體系制度,將各部門職能與責任劃分清楚,提高企業員工效率意識。
第六,注重產品消費理念的培育,積極主動為顧客著想,完善服務體系制度,增加客戶粘度。首先充分利用大數據分析,找到顧客需要的背后動機,進而為產品找到精確定位,注重專業化塑造,在此基礎上實現精準營銷。大膽探索和積極運用各種現代化營銷手段,將產品與人們的需求點相結合,進而刺激更加強烈的需求,并做好全面的顧客關系管理。同時需要嚴守質量關,互利共生的雙方或多方都不得觸碰這一底線。
參考文獻:
1.李麗.中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現狀與趨勢[J].經濟研究參考,2017(10)
2.王棟.農村電子商務產業集群發展的動力機制透析[J].重慶社會科學, 2017(9)
3.丁明華.互聯網農業構建我國農村電子商務發展的新路徑[J].商業經濟研究,2016(15)
4.武曉釗.農村電子商務與物流配送運營服務體系建設[J].中國流通經濟,2016,30
5.郭承龍.農村電子商務模式探析——基于淘寶村的調研[J].經濟體制改革,2015(5)
6.張玉玲. B2C電子商務企業的物流業務風險控制策略[J].商業經濟研究,2017(12)
7.劉枚,崔衛花.基于模糊層次分析法的一體化物流風險評價[J].物流技術,2014(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41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