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科作業實踐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文通過對初中科學生活化作業的實施等實踐研究,闡述了什么是學科作業實踐化,總結出了初中科學實踐化作業的實施策略:作為診學單、導學單和拓學單,促進教與學方式的轉型。
關鍵詞:科學作業;實踐化
中圖分類號:G633.98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060-1
一、什么是學科作業實踐化
學科作業實踐化,即指向學習目標,增加學科實踐性作業;學生通過考察探究(實驗、觀察、調查)、設計制作、社會服務、職業體驗、主題閱讀、表演訓練等實踐學習活動,發現、建構學科知識或應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旨在優化作業形式,豐富學習方式,滿足個性化學習需要,改變原先以書面作業為主的現狀。
二、學科作業實踐化實施策略
1.作為診學單的內容
不同類型的實踐作業,可以把它用做診學單,用于學情診斷,發現問題。即研判學習起點或思維障礙點。如七年級下冊《平面鏡成像》教學時課前布置的實驗類實踐作業如下:
周末在家對著鏡子走秀,回答幾個問題:
?。?)看一看,當你站在鏡子前不動時,鏡子里的你(像)與本人一樣大嗎?正立的還是倒立的?
?。?)比一比,當你走進或遠離鏡子時,鏡子里的你(像)正的還是倒的?大小還與人一樣嗎?你到鏡子的距離和像到鏡子的距離有變化嗎?如何變化?
通過這個實踐作業,在課前調查時我們會發現:3人不一樣大,34人一樣大。37人看到的都是正立的。走進和遠離鏡時像的大小不變;人到鏡的距離和像到鏡的距離相等3人。
走進時像變大,遠離時像變小;人到鏡的距離和像到鏡的距離相等2人。走進和遠離鏡時像的大小沒變;人到鏡的距離和像到鏡的距離不相等3人。走進時像變大,走遠時像變小;人到鏡的距離和像到鏡的距離不相等29人。于是,我們對學情的診斷就非常的明確,孩子們對站立不動時平面鏡成的是正立、等大的像已基本達成共識,但對走動時平面鏡成像特點存在分歧,于是這節課就圍繞這一點,給學生提供實驗器材,要求他們采用模型研究的方式展開學習。
2.作為導學單的內容
不同類型的實踐作業,可以把它用做導學單,用于學法指導,解決問題。即突破關鍵問題或重難點。如七年級下冊《花的結構》教學時課前布置的觀察類實踐作業如下:
自然界的花千姿百態,利用課余時間調查哪些植物會開花?上課時請帶一種你喜歡的花,解剖并了解它們的結構?
通過這個實踐作業,在課前讓學生先調查哪些植物會開花,上課時要求每位學生帶一種自己喜歡的花,解剖并觀察它的結構,并要求將該部分結構在白紙上貼好,讓學生根據自己已有的經驗標出各部分的名稱,然后讓學生課中展示與評價交流,讓學生達成共識,完整花的結構,但不是所有花都具有完整的結構。對本節課的重難點花的結構教學起到了很好的突破作用。
3.作為拓學單的內容
不同類型的實踐作業,可以把它用做拓學單,用于學習遷移,應用深化。即促進實踐應用與學習反思。如九年級上冊《電能》教學時課前布置的綜合類實踐作業如下:
生活中離不開電源。每天你要在燈下學習,休息時看電視,家里用電飯煲煮飯,打開空調電扇乘涼……那么,到底你家都有哪些物體在消耗著電能?怎樣計算它們各自消耗了多少電能呢?
任務一:了解用電器
在用電器的背面或者底部的銘牌、包裝盒或說明書上找找這個電器的電壓、額定功率的數值。想一想:這些數據分別表示什么含義?
任務二:走近用電器
試一試:列出你家所有用電器的清單,并找到每種電器的功率(使用電池的電器不列入此清單)。列好清單后,大家可以相互說說自家的電器功率分別是多少。
注意:不要損壞家中的電器,一定要注意安全哦!調查時應該有父母在身邊進行指導和幫助。
學科實踐化作業是將作業進行改革,著眼于學生的發展,立足于學生的興趣,取材于學生的實際,要求同學走出校門,走向社會,去觀察,去實驗,去調查,去訪問,使學生從認知到思考生活、應用生活,體驗生活,真正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因此,學科作業實踐化,有利于改善學生學習生活品質,實現學習方式的轉變,促進了學生綜合素質的發展,轉變了教師的作業觀念,提升了教師作業設計能力。
[參考文獻]
[1]方臻,夏雪梅.作業設計——基于學生心理機制的學習反饋[M].教育科學出版社,2014.10.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全日制義務教育7——9年級科學課程標準》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00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