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淺析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文作為一門具有較強綜合性的學科是初中學生學習的一門重要科目。新課改明確對初中語文的教學提出要求:要在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整體水平的提高。初中語文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要根據學生們的不同情況,把群體的培養目標與每個學生的具體培養目標有機結合起來,在注重提高學生的整體水平的同時,也要重視學生的個性發展。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時,通過運用分層教學這種科學有效的教學模式,不僅能夠充分掌握每個學生的學習水平和學習情況,因材施教,提高初中學生學習語文學科的興趣和積極性,而且還能夠幫助學生補齊短板,查漏補缺,促進整體學生的語文學習,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
  關鍵詞:分層模式;初中語文;科學運用;教學探究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992-7711(2019)08-037-2
  語文這門科目不僅要求學生掌握的知識內容繁多,而且在考試中所占的比重也很大,是初中學生要學習和掌握的一門重要課程。隨著我國素質教育的提出和教育改革的實施力度不斷加大,初中語文的教學標準也隨之發生了變化。初中語文教師傳統的教學思想和教學觀念已經不適合新課改的教學要求,語文教師必須探究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滿足學生對語文學習的不同需要。
  一、分層模式的概述
  分層模式這種教學方法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教師根據學生們的實際學習情況,結合具體的教學科目,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并通過運用不同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策略來對學生進行知識教學的方式。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能夠有效提高學生對語文學習積極性,運用根據不同學生的學習情況制定的教學方案使學習層次不同的學生都獲得發展,達到同一水平。教師在語文科目的教學過程中實施分層教學的教學模式時,首先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學生現有的知識儲備、學習能力和學習水平,把學生們科學合理地分成與自己的學習程度接近的不同層次,并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使學生們通過恰當的分層模式能夠提升自己的學習水平,得到發展和進步。
  二、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初中階段的學習是一個重要的過渡和銜接階段,不僅是對學生的小學時期學習知識的鞏固,同時也是為學生的高中學習奠定基礎的初探,因此初中階段的學習發揮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學生在初中語文的學習過程中,不僅要接受新知識,還要回顧和鞏固已經學習的知識,為長遠的學習打好基礎。但是,目前仍然有很多初中語文教師在進行語文學科的教學時,根據傳統的語文教學思想,仍然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教師在語文課堂中一味地講解知識,忽視了學生的主體作用和實際學習需要,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得不到提高,教學效果甚微。還有一些教師忽略了課堂教學中與學生進行互動的重要性,不給學生提出問題和觀點的機會,課后也不與學生溝通交流,這樣不僅擴大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還導致學生對語文學科的學習失去興趣和積極性,感到語文課堂枯燥無味,不配合教師的教學工作,學生的語文成績自然也得不到提高。而分層模式適應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差異性,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能夠面向全體學生,兼顧學生的個體差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幫助學生在自己的最近發展區內得到長足的發展,提高語文學習效果,推動教師語文教學的有效進展。
  三、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可以分為以下幾個部分:
  1.分層制定教學目標
  教師在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中運用分層模式的教學方法時,不能簡單根據學生的語文考試成績對學生的層次進行劃分。教師可以借助談話或者問卷調查的方法,結合學生的語文學習習慣,全面了解學生的語文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綜合分析學生的多方面因素之后,科學合理、實事求是地對學生進行分層。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A層、B層和C層三個層次,A層次的學生語文學習基礎非常好,有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自覺主動性,語文成績穩定。B層次的學生有比較好的語文基礎,較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語文成績起伏波動程度不大。C層次的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較低,語文學習基礎不夠扎實,沒有長期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教師對學生進行分層結束之后,要根據分層制定語文課程的教學目標,進行備課。例如,教師在進行《童趣》這一課的教學時,要分層次教學,解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困難。教師對A層次的學生要以引導為主,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獨立完成學習任務;對B層次的學生要以輔導為主,及時發現學生的問題并加以指導,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對C層次的學生要以幫助為主,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開發學生智力,幫助學生完成學習任務。
  2.分層安排課堂互動
  教師在初中語文的教學中根據語文教學的目標和內容對學生進行分層之后,在課堂教學中也要進行分層互動。教師與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互動常常能夠影響學生對學習的態度,良好的課堂互動可以起到鼓勵學生繼續努力的積極作用,提高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主動性和信心。教師在安排課堂互動時,要根據學生的分層設計不同的互動問題。例如,教師在教授《最后一課》這一課的內容時,教師可以對A層次的學生提出難度大的問題,堅持高標準高要求,促進A層次的學生思維能力的增強;對B層次的學生提問需要略加思考的問題,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和學習斗志;對C層次學生要提問簡單的問題,使學生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和中心思想,能夠讀通課文,聯系因果關系。同時,教師可以提出問題,由層次高的學生指導和幫助層次低的學生,相互探討解決問題,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教師通過分層安排課堂互動,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都得到提高,實現課堂教學的良好效果。
  3.分層布置課后練習
  為了有效鞏固學生的課堂學習,提高學生的成績,教師還要注重對學生進行分層布置課后練習,加強對知識的練習。教師在布置課后練習時采用分層的方式,根據學生層次之間存在的差異,使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要完成的任務和作業都不相同,更好地把握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有針對性地指導學生。很多教師并不重視給學生布置課后練習,經常安排所有的學生完成相同的練習內容,這樣不僅容易出現學生之間相互抄襲的現象,而且還不利于學生的進步和提高,甚至會對C層次的學生造成越來越大的壓力。因此,教師要分層布置課后練習,例如,教師在完成《錢塘湖春行》這首詩的教學之后,可以把課后練習分為三層,第一層是古詩基礎讀背的練習,所有學生都要完成,鞏固自己的知識;第二層是古詩的擴展練習,主要針對B層次的學生,C層次的學生可以通過教師或者是A、B層次學生的幫助完成練習任務;第三層為探索題,難度相對較大,主要布置對象是A層次的學生,B層次的學生可以嘗試練習。教師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水平布置不同的課后練習作業,有利于學生對知識的鞏固和學習能力的提高。
  四、結語
  語文學科在初中的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語文教師要重視語文學科的教學效果,科學合理地運用分層模式的教學方法,提高語文課堂的教學效率,提升語文教學的效果,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促進學生的整體進步和全面提高,真正體現出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作用和意義。
  [參考文獻]
  [1]沈靜靜.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7(11).
  [2]易培培.初中語文教學中分層模式的效用[J].文學教育(下),2017(11).
  [3]張蘭.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實施分層教學與分類指導[J].課外語文,2016(01).
  [4]梁崇坤.淺析中學語文課堂實施分層教育的理論與實踐[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5(06).
  [5]張建東.淺議分層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有效運用[J].語文教學通訊·D刊(學術刊),2014(0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50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