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課堂教學效果與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問題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當今學生群體普遍存在著體育鍛煉缺乏、體能體質較差的情況,為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改進體育教學方法、傳授體育鍛煉理念已經成為素質教育新的前進方向。本文將就學生的體育教學效果展開討論,分析學生們的體質健康問題,并提出一定的改進措施,希望能夠推動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
關鍵詞:體育教學 學生體質 問題研究
中圖分類號:G8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c)-0145-02
良好的身體素質是進行一切學習活動的基本條件,因此學生的健康情況與學習效率密切相關,學校進行體育的健康教學是素質教育不可缺乏的部分。新課程改革以來體育課對學生的體質水平要求過高,從而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態度等,出現了諸如學生的學習態度、學習方式、學習情感體驗、學習興趣等等一些問題,不良的關注點也就多了起來,體育教學的目標就越來越散,這樣一來,使的體育課變了味,體育教學的有效性大大降低,特別是學生的體育技能學習下降了,這樣學生的體質健康必然受到影響。那么,如何面對這樣的問題呢?本文將就體育的教學效果展開討論,在堅持健康第一的指導思想下,對學生的體質健康情況進行研究,并對下一步的體育教學提供具備可行性的建議。
1 影響學生體質健康的原因
1.1 學生個體
學生個體是進行體育鍛煉的主體,但是大部分學生由于各種原因缺乏體育鍛煉,造成身體機能的下降,就原因展開來說,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學生不重視體育鍛煉,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短且情緒消極,造成體育鍛煉的效果難以達到預期目標;二是學生因為繁忙的學業,沒有進行體育鍛煉的時間,體育鍛煉頻率較低;三是在空閑的假期時間學生沉迷網絡世界,在游戲、電視影劇等方面投入較多,擠占體育鍛煉的時間;四是家庭氛圍的影響,學生的家庭成員對體育鍛煉并不“感冒”,造成了學生對體育鍛煉缺乏合理正確的認識。
1.2 教師素質
第一,由于應試教育的影響,許多學校在前期建設過程中并不注重體育等素質課程的建設,造成在目前的教育環境中,體育教師數量少、質量差距大的現行情況,體育教師數量較少造成體育課程的設置偏少,學生難以接觸到體育教育、運動衛生等專業領域的知識,對體育缺乏系統化的理論認知,不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第二,教師層次不齊的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會因為自身水平產生一定的局限性,無法為學生提供較為全面的體育指導,學生的體質提高也就因此受到影響。
1.3 學校環境
學校作為提供體育教學的環境主體,其政策關系到學生和教師體育活動的開展,不僅直接影響著體育教師的培訓學習機會,也關系到學生對體育活動的接受范圍。第一,由于學校過分強調文化課成績,因此對素質課的安排缺乏合理規劃,造成體育課程的缺乏和體育項目的單一,難以激發學生們的參與熱情,吸引學生進行體育鍛煉;第二,學校對體育教師的學習培訓缺乏重視,教師能夠參與系統學習的經歷有限,難以獲得先進的教學理念,阻礙了教職工團體專業能力的提高[1]。
2 如何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
2.1 面向學生群體加強體育鍛煉的宣傳教育
學生是開展體育鍛煉的主體,想要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就必須激發學生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每個人的身體素質都存在著先天或后天的差距,學生可以從教師的指導下,樹立健康理念出發,將學生想要改善身材、塑造體型的愿望通過合理有效的體育教學得到實現,這樣一來學生能夠感受到體育鍛煉的成就感,激發對于體育鍛煉的熱情。除此之外,學校還可以為學生提供體育健康咨詢,以滿足學生的體育鍛煉需要,學生既能夠得到體育鍛煉的指導,也能夠實現對于自身體質的有效監督,激發參與體育鍛煉的自信心,形成科學的健身習慣。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喜好,鼓勵學生進行體育活動,才能夠實現體育教育的成功。
2.2 豐富體育課堂內容,吸引學生參與
體育課堂主要在室外開展,它區別于文化課需要依靠腦力進行學習,更多的是依賴于學生的個人實踐,為吸引學生參與體育鍛煉,就必須豐富體育的課堂內容;為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要求教師不斷創新,對現有的資源進行挖掘,確保上好每一節體育課。學??梢圆粩嘁M新穎的健身器材和前沿的健身理念,并配以專業的指導教師對課堂活動進行擴展,充實體育課的內容,防止教師課程安排的僵硬和死板;在具體的課堂內容中,可以適當地涉及戶外運動,在學生人身安全可把控的前提下,盡量嘗試多種運動,滿足學生的運動興趣,如戶內攀巖、競技球類運動等活動,促進教學手段的多樣化發展;還可以聽取學生的意見,進行符合實際情況的改動,以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性意見[2]。在體育課堂運動中可以采用適當的評價機制,將運動的成績劃分為優秀-良好-及格-努力等幾個水平,鼓勵學生設定個人目標,進行自發性的體育鍛煉。
2.3 提高教師水平
體育教師的素質是進行課程設置的重要參考指標,不論在小學還是中學,學生的學習能力都處于不斷地發展之中,在此過程中教師的引導職責至關重要,為提高體育教學的效果,學校要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專業化教學能力。首先從體育教師的招聘入手,要招收專業對口的高素質人才,不斷增強教職工隊伍的專業性,確保體育教師在開展課程前具備較強的知識儲備;二是定期開展教職工的研討交流會,進行教學任務的調整和教學方法的學習,不斷優化教師能力,促進專業素養的增強和研究能力的提高,使之應用于教學環節中,促進學生體質水平的提高;三是開展外派學習、鼓勵參與教學培訓項目,局限在單個的學校范圍內難以獲得全局的發展目光,只有教師將學習的范圍不斷擴大,積極地進行取長補短的學習,才能夠以創新的思維推動體育教育的不斷發展。
2.4 創新教學內容,增強課堂趣味性、互動性
體育教學離不開教學計劃的制定,沒有合理規范的教學計劃,無法獲得符合預期的教學成果。為提高教學課堂的創新性,教師可以將不同種類的體育鍛煉進行組合設計,例如將“短跑-長跑-乒乓球”進行組合,既可以鍛煉到學生的爆發力,也能夠鍛煉學生的耐力,球類運動可以訓練學生的反應能力,而且安全系數較高。當然這種組合不是一成不變的,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喜好的水平進行組合,聽取學生的反饋,做好運動數據的記錄,做好即時性的體制評價,制定相應難度的健康計劃,并鼓勵學生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使學生之間產生一定的壓迫感和競爭意識,認真對待體育鍛煉,自發地進行體育健康知識的學習。
3 結語
由全文可得,體質的鍛煉對于學生的學習生活起到十分重要的支持作用,沒有良好的身體素質,就不會有旺盛的精力,為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激發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的信心,學校在下一步的發展中要致力于教師隊隊伍的優化和健身器材的引進,不斷豐富體育課的上課內容,保障體育鍛煉的效果,從而促進學生體質的不斷提高,最終實現素質教育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 鐘亞平,谷厚鑫,劉鵬.體質健康大數據驅動的體育分層教學改革思路探析[J].山東體育學院學報,2018,34(3):106-111.
[2] 王文承.影響青年學生體質下降的因素分析及應對措施[J].中國校外教育,2017(26):15,19.
[3] 陳宗珊.深化教材理解,提高體育教學實效[J].體育教學,2013(11):14-15.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18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