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創建學生體育俱樂部“二課”自主教育精品工程的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本研究按照高等學校體育管理模式,把體育俱樂部研究作為高校體育改革的目標,緊緊圍繞“文化育人,體育強身,自主教育培養骨干”的主導思想展開研究,提出了分類指導,分層次管理的運行模式,把籃、排、足球,乒、羽、網大小球分類,把體育舞蹈、健美操、武術項目推向大眾,形成各院系成立分俱樂部參與體育競賽活動的“二課”自主教育有效途徑,從而發揮延伸體育課堂教學,補充課外體育活動,規范校內體育競賽,培養學生體育骨干和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五大職能作用;豐富校園體育文化生活,使學生們走下網絡,走出宿舍,走向操場,養成良好鍛煉的習慣,挖掘學校體育在學生道德教育、智力發展、身心健康、審美素養和健康生活方式形成中的多元育人功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服務于應用型高校人才培養。
關鍵詞:體育倶樂部 運行模式 “二課”自主教育
中圖分類號:G8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b)-0112-02
1 研究目的
體育俱樂部以學生為主體,以“健康第一”為指導思想,以培養和建立學生終身體育意識,掌握1~2項長期從事鍛煉身體的技能和方法,充分發揮個人的體育才能、興趣、愛好,為終身健康奠定基礎。所謂第一課程主要是指課堂教學,是指依據教材及教學大綱,在規定的教學時間里進行的課堂教學活動。第二課堂是相對第一課堂而言,指在第一課堂外的時間進行的與第一課堂相關的教學活動,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教育提高自身能力。本研究旨在對河南牧業經濟學院體育俱樂部的發展進行梳理,找出最佳的發展模式,以期更好地服務于高校體育。
2 研究對象與方法
以該?;@、排、足、荷球等17個體育俱樂部,數千人學生為研究對象,采用文獻資料法,通過國家圖書館、中國期刊網查閱了有關課外體育活動的書籍及學術論文,為本文結構框架建立提供理論依據。
2.1 分層次管理、分類指導的運行模式,形成長效機制
體育俱樂部由開始的一個體育俱樂部管理模式,到2016年逐漸采用分類指導,分層次管理,把籃、排、足、乒羽、網球分類,把體育舞蹈、健美操、武術項目推向大眾,建議各院系成立分俱樂部參與活動等。堅持每周一至五早晨訓練,學生在開展活動中遇到的問題和對俱樂部成長的建議,針對產生問題的原因,通過網絡快捷方便的微信群方便了學生體育骨干、骨干和骨干之間的溝通交流,舉辦座談會加強體育俱樂部內部交流和活動之間的互相支持與配合,以及和兄弟院校的交流。每學期召開兩次專題研討、座談會,主要安排各俱樂部新學期活動的總體規劃,部署學期中指導老師的各項工作和對各項課外體育活動的期望;學期末收取各俱樂部活動總結報告,總結材料及時歸檔,形成長效機制。
2.2 體育俱樂部的發展目標
2.2.1 全面培養和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及拓展能力
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和體育基礎進行選擇,在早晨或課外活動的時間內,去學習自己喜歡的項目,采用以學生練習為主,體育教師義務技術指導的方式,通過各種各樣的體育鍛煉、訓練和比賽,達到了發展個性、增進健康的目的。以終身體育為主線,通過參與活動,學生的體育興趣得到有效地激發,平時的訓練中學生之間的相互交往機會增多,增進了友誼,與其他院校的俱樂部活動交流中拓寬了視野和思路,學到兄弟院校好的管理都能夠方法,滿足學生健身娛樂、人際交往等方面的不同需求,十多個俱樂部的活動,多彩多姿,從而添充了學生的課余時間,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
2.2.2 打造藝術體育引領工程 促進大學校園體育文化提升
傳統的體育項目除了能滿足學生對體育運動的需求以外,也豐富了學生的業余生活。藝術類和武術類的項目還具有競賽和表演的功能,在學校迎新晚會、元旦晚會、大學生科技文化藝術節、“校園之星”、校運動會、籃、排、足球比賽等活動,健美操、啦啦操、體育舞蹈、武術、跆拳道、散打等項目等都是必不可少的節目,武術俱樂部曾蟬聯2014、2015、2016年“校園之星”活動冠軍,并且在2015、2016年獨立舉辦龍子湖高校園區八院校的武術巡演活動,獲得成功,在龍子湖高校園區有一定影響,創立了特色品牌,從而在學校開展主題教育活動中促進校園體育文化提升。
2.2.3 俱樂部學生參與校內體育競賽裁判的能力提高
高校體育俱樂部作為一種新型的課外體育活動形式,它是對體育課堂教學的補充和延續,堅持樹立“健康第一,終身鍛煉”的思想,充分地滿足了大學生對體育的需要,這種形式充分注重知識性和興趣性,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裁判員俱樂部的學生通過指導教師的理論指導和實戰實習,使裁判規則靈活的掌握,他們成為老師的助手、院系競賽活動的主裁、班級活動的指導,他們的參與不但緩解了該校體育教師師資不足的壓力,同時規范了俱樂部競賽、院系競賽的形式,學生積極參與裁判工作,使他們在其中體驗到自信感、快樂感和成就感,達到培養學生執裁能力的目的。
2.2.4 學生繼續學習的能力在“二課”自主教育中提高
通過俱樂部的活動,他們探討組織活動的方法,交流學習動作,發揮高年級帶低年級的“傳、幫、帶”作用,以及通過體育教師的專業指導,進一步地提高其對體育運動的熱愛,使興趣延伸為摯愛。
2.3 體育俱樂部運行模式
?。?)在各院系中宣傳推廣,形成院系俱樂部基層模式。目前各院系已成立代表隊,積極參與俱樂部組織的活動和競賽。俱樂部的活動形式以晨練和午間或者晚間練習,他們按照不同的項目進行訓練,體育教師參與指導和高年級學生的“傳幫帶”作用是保證計劃完成的基礎。
?。?)在學生的要求和體育教研部的共同努力下,裁判員、健身跑、啦啦操、散打、跆拳道和荷球6個新體育俱樂部得到校團委批復,它們的出現更進一步補充了原有俱樂部的空位,使體育俱樂部從傳統項目拓展到時尚所需。裁判員俱樂部重點為校內學生競賽活動培養裁判員,力爭在年內培養一批籃球三級裁判員,裁判員隊伍逐漸擴大直至形成按項目成立分俱樂部。
3 結論
?。?)通過研究、實驗和實施,使體育俱樂部“延伸體育課堂教學、補充課外體育活動、規范校內體育競賽、培養學生體育骨干和促進體育教學改革”的五大職能充分得到發揮。學生會體育部長和干事均是俱樂部的會員和骨干,各俱樂部的會長和委員們也均是院系、班級的體育骨干;校內競賽開始使用學生裁判員,他們的執裁能力有機會得到發揮,緩解了體育教師人數緊缺的壓力。
?。?)通過俱樂部活動,普及與提高并舉,為選拔該校各種運動代表隊做好后備軍。俱樂部會員都是對運動的興趣愛好者,同時也具有很高的競技水平,他們代表院系參加競賽,有機會還能夠被選入校隊,代表學校參加全國農業院校、中南區農業院校和省大學生運動會的比賽,為集體爭得榮譽,為校爭光。
4 建議
實施學生工作品牌戰略是人才競爭的必然,是學生工作科學發展的必然,是順應學校建設發展需要的必然,是拓展學生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必然。“二課”自主教育提升了學生的繼續學習能力,建議在全省高校中擴大影響,實施推廣。
參考文獻
[1] 張欽.高校學生體育俱樂部在學校體育工作中的作用[J].湖北體育科技,2014,33(12):1105-1107.
[2] 祝自新.制約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發展的因素研究——以20所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的調查為證[J].華中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6):116-120.
[3] 李繼華.河南省高校課外體育俱樂部發展現狀調查與研究[D].武漢體育學院,200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3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