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術專業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的性別和階段差異及干預對策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研究以美術專業大學生為研究對象,探討他們對體育鍛煉行為參與的性別差異和鍛煉階段性差異,為干預提供理論依據。研究采取了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使用《鍛煉階段量表》和《體育活動等級量表-3》,選取濟南市某學院美術專業學生477人參與問卷調查。結果表明,美術專業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總量、強度、時間維度上存在顯著差異,不同的階段其鍛煉總量、強度、時間和次數顯著不同,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干預。
  關鍵詞:美術專業大學生  性別差異  階段差異  干預
  中圖分類號:G80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b)-0058-03
  體育鍛煉行為對個體的健康非常重要,其健身健心效益廣為人知,尤其是對青少年而言。但是,人們對于體育鍛煉行為的參與仍不足夠,隨著社會和科技的發展,青少年對網絡和手機的依賴越來越嚴重,久坐少動的生活方式已經成為影響青少年身體健康的最重要因素[1]。美術類的大學生由于作畫和設計工作,其工作性質主要依賴于網絡和電腦,就算不依賴于其他媒體,也是長期處于久坐狀態搞創作,久坐少動或不動已經成為了美術類大學生的常態。以山東工藝美術學院為例,近年來的體質測試結果表明,美術類的大學生橫向4年大學的體質測試成績,呈現下降趨勢,縱向4年的體質測試成績也呈現出下降的趨勢。因此,促進美術類大學生減少久坐時間,增加體育活動行為的參與非常重要。
  體育鍛煉參與行為是指為了健身的目的,參與一定時間、強度的體育運動,并且保持有規律的次數。一般認為,每周參與3次或以上,中等強度或以上,每次不低于30min的體育鍛煉活動,可以保證身體健康的需要。有關身體健康促進領域的階段理論認為,個體對體育活動或鍛煉的參與是分階段的,從無行為到有行為的過程是一個動態的變化過程,轉化行為理論認為,該動態變化過程擁有五個階段,分別是無意向階段、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行為階段、保持階段,在不同的階段有不同的影響因素,可以干預相關因素,是個體的行為階段向下一個階段前進。階段理論為體育工作提供了干預依據[2]。
  對于美術類大學生而言,男生女生對體育活動的態度、興趣和參與項目均有所差異[3],因此,探討體育活動參與的性別差異,有利于體育工作者根據性別有的放矢的進行干預。根據男生女生對體育活動行為的參與差異,提出不同的干預策略。
  本研究探討美術類大學生體育鍛煉參與的性別和階段差異,并根據不同的性別和階段提出相應的干預策略。
  1  研究對象與方法
  本研究主要采取兩種研究方法,問卷調查法和數理統計法。問卷調查法選取美術類大學生約500人為研究對象,自愿參與問卷測試,發放問卷500份,剔除錯答、漏答、有偏作答的問卷23份,剩余有效問卷477份,有效率95.40%。
  研究材料:《體育活動等級量表-3》[4],本量表選取梁德清研制的本土量表,該量表有3個題項,分別從鍛煉強度、鍛煉時間和鍛煉次數維度描述體育鍛煉行為。體育鍛煉的總量等于鍛煉強度、鍛煉時間和鍛煉次數的乘積。
  《鍛煉階段量表》,該量表選用我國學者王文清修訂的本土量表,該量表共有5個維度,分別描述了個體鍛煉的5個階段,前意向階段、意向階段、準備階段、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
  數據的統計適用EXCEL 2003和SPSS 19.0進行統計分析。
  2  結果
  通過描述性統計可知,男生、女生在不同的階段的體育鍛煉總量均表現出不同的差異,對男生女生各階段的均值進行線性趨勢比較,見圖1。
  圖1顯示,男生女生的鍛煉總量均隨著鍛煉階段的進展而提高,說明越接近鍛煉的行為階段,個體的鍛煉行為越多。對階段和性別的交互效應進行檢驗。
  性別和階段的交互效應檢驗結果表明,性別的主效應顯著,(F=8.791,P<0.05,偏η2=0.528),且具有較大的效果量;階段的主效應也顯著(F=42.193,P<0.05,偏η2=0.977),且具有極大的效果量。但是,性別和階段的交互效應顯著,結果說明不同性別的體育鍛煉總量差異顯著;不同階段的體育鍛煉總量差異顯著。
  對不同性別的大學生的PA參與強度、時間和總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表明,男生、女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總量均表現出了顯著的差異(P<0.05),但是參與體育鍛煉的次數沒有明顯的性別的差異(P>0.05),說明女生與男生在體育鍛煉參與的差距體現在參與次數上。
  對不同階段的大學生的PA強度、時間、次數和總量進行方差分析,結果顯示,處于不同階段的美術專業的大學生,其參與的強度、時間、次數、總量均表現出了顯著性的差異(P<0.05)。且根據圖1所示,隨著階段的進展,個體參與的總量表現出了上升的趨勢。
  3  分析與討論
  本研究針對美術類的大學生群體,探討影響他們體育鍛煉的性別差異和階段性差異,以后續干預提供理論依據。結果表明,在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和總量維度上,體現出了顯著性的性別差異,男生顯著高于女生;在體育鍛煉的強度、時間、次數和總量上,體現出了顯著性的階段性差異,就總量而言,體現出了隨著階段升高,體育鍛煉總量也隨之增加的趨勢。但是,性別和階段沒有表現出顯著的交互效應。結果提示,干預時,可根據性別差異和階段性分別進行干預。   就性別而言,女性在社會中承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大學時期,女生在大學里面的生源和男生平分秋色,美術類的學校甚至女生男生比達到了2∶1,而在社會工作中,女性承擔重要工作的機會也越來越多,對于家庭,女性更是承擔了比男性更重要的責任,因此,女性的身體健康狀況不容忽視,應該從年輕時就打下基礎,才能應付步入社會和家庭以后的繁重工作,推遲衰老的進程,而事實是女性比男性更缺乏體育鍛煉。調查研究發現,男大學生比女大學生更愿意在閑暇時參與體育鍛煉,比如去健身房健身、打籃球、踢足球、爬山、游泳等,而女生則更愿意在宿舍里待著上網、跟同學聊天,與健身有關的活動局限于跟同學出去游玩和逛街,出于健身的目的進行有規律的體育鍛煉的女生較少。
  在美術類專業的大學里面,女生缺乏身體鍛煉參與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缺乏對體育鍛煉的積極認知,多數學生認為自己還年輕,以促進健康的目的進行有規律的鍛煉,對于很多學生來說接受度較低;缺少適合于女生進行系統練習的場地、器材和項目等,如,瑜伽,瑜伽項目很受女生的歡迎,但是,瑜伽項目受場地、器材甚至老師的影響較大,因此,喜歡程度也成為參與體育鍛煉的理由之一;時間和環境因素,有些學??赡軐W習任務較重,學校環境沒有響應的物理環境,導致參與體育鍛煉的時間和次數并不足夠。因此,體育工作者尤其是體育教師,應該注重在體育課堂灌輸與體育鍛煉相關的知識,提高學生對體育鍛煉的態度、認知,讓學生真正理解終身體育的意義所在;體育課堂安排的教學內容重在激發學生對各種體育項目的興趣,每一種體育項目都有它的魅力所在,激發學生體驗運動的魅力,產生參與體育鍛煉的內在動機;提倡不久坐少動或久坐不少動的生活方式,最大化的利用閑暇時間[6,7]。
  行為的參與程度可能與個體所處的階段有關,隨著階段的進展,個體參與體育鍛煉的行為有上升的趨勢,因此,干預時,促進個體向下一個階段前進是目標之一。階段理論認為,個體所處的階段不同,影響其行為的因素不同。在前意向階段,個體對堅持長期鍛煉的效果不清楚,個體表現為在未來6個月內將不會火不可能改變舊的行為和參與新的體育鍛煉活動,因此,干預時應重點改變個體的認知和體育態度,使個體從前意向階段向更高一層的階段前進,使“我將不會”轉變為“我打算”;在意向階段,個體可能已經認真考慮了改變行為的可能性,但是仍舊有所矛盾,有打算在未來的6個月內改變舊行為,實施體育鍛煉的意圖,表現為“我可能、我打算”,在準備階段,個體的打算是“我將、我要”,在意向階段和準備階段的干預,應該提高自我評價,提高自我效能,減少負面效應;在行動階段和維持階段,個體已經開始了為期至少6個月的規律性運動,干預時應注重提醒個體自我管理好個人的時間、提高個體的自主性動機、提供必要的社會支持、以及給個體必要的刺激,使個體維持規律性的運動[8-10]。
  本研究不足之處在于,沒有深入探討每個階段與階段之間的細微差異和為深入探討影響不同性別不同階段的影響因素,后續研究應對此進行更細致的研究,以便干預時做到精準干預。
  4  結語
  美術專業大學生的體育鍛煉總量、強度、時間維度上,男生明顯要高于女生;美術類大學生在不同的鍛煉階段其體育鍛煉總量、強度、時間和次數都明顯不同,且隨著階段的遞進,體育鍛煉總量有上升的趨勢。干預時應根據具體情況進行干預。
  參考文獻
  [1] 王海彬,周愷.大學生體育健康意識與行為調查分析[J].長春師范大學學報,2018,37(8):114-117.
  [2] 司琦,金秋艷.青少年體育健康促進干預項目評價指標體系構建[J].武漢體育學院學報,2018,52(3):67-74.
  [3] 祝大鵬,李愛玲.社會支持對業余馬拉松跑者鍛煉堅持性的影響——鍛煉自我效能的中介作用[J].體育科學研究,2018,22(4):14-20.
  [4] 梁德清.高校學生應激水平及其與體育鍛煉的關系[J].中國心理衛生雜志,1994(1):5-6.
  [5] 王文清.基于TTM的新疆高校碩士生體育鍛煉態度與行為研究[D].新疆師范大學,2014.
  [6] 秦明昆.大學生體育行為與部分心理學指標的相關性研究[D].淮北師范大學,2018.
  [7] 司琦,汪霖之,朱美麗,等.促進青少年參與校內課外身體活動的干預有效性和持續性檢驗——基于社會生態模型[J].天津體育學院學報,2017,32(5):382-389.
  [8] 解繽,劉明靜.跨理論模型用于國內體育鍛煉行為研究述評[J].當代體育科技,2014,4(15):15-16,18.
  [9] 解繽,張敏杰,劉明靜.跨理論模型用于城市老年人體育鍛煉行為心理影響因素分析[J].內蒙古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漢文版,2014,43(2):251-255.
  [10] 尹博.運用跨理論模型對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改變的實證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07.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38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