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三年級體質健康數據探索“50m快速跑”游戲化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50m快速跑”不僅是小學體育教學內容之一,而且是國家體質健康測試內容之一,故在教學實踐和理論研究上都備受關注;結合上海推進小學體育興趣化和1-3年級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的改革決議,我們清楚,教學中既要注重規范技能的傳授,又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年齡和體育基礎等特點,本文闡述了游戲化教學方法,有效提高三年級學生“50m快速跑”的優良比率。
關鍵詞:50m快速跑 游戲化教學 體質健康數據
中圖分類號:G822.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2813(2019)04(a)-0136-02
1 2016、2017學年三年級“50m快速跑”數據分析
2016學年我校三年級4個普通班總計165人,2017學年我校三年級5個普通班總計208人,每學年第一學期結束時,對學生進行測試,依據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對“50m快速跑”的評價等級、人數和比率進行匯總。
由表1得,2016學年優良率約為72.73%,2017學年優良率約為65.87%,及格率分別約為24.85%、29.33%,不及格率分別約為2.43%、4.8%;經數據分析,2017學年較2016學年優良率下降了,及格率有提高且占有較大比率,不及格的人數在增加,因此要提高優良比率,需增加優秀、良好等級的人數、發展及格等級人數,亦是“50m快速跑”教學的努力方向。
2 探索三年級“50m快速跑”的游戲教學
2.1 三年級“50m快速跑”的理論分析
以《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身課程標準》為依據,快速跑由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和沖刺跑等環節組成。對三年級學生來說,“50m快速跑”的學習水平要求為A,能掌握基本動作方法,解決后蹬有力、前擺積極等技能重難點,練習中體驗跑的自然、快速和持久,且學會對快速跑的簡單評價如身體姿態、直線性等。
2.2 嘗試三年級“50m快速跑”游戲化教學
以“基于課程標準評價指南”為方向,結合小學1~3年級每周增加一節體育課的改革實情,關注2018學年三年級學生的體育素養、身心特點及年齡特征等學情,從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和學業成果三個維度入手,參照快速跑的技能過程開展“50m快速跑”游戲化教學嘗試。
2.2.1 通過游戲教學掌握“50m快速跑”的基本方法
三年級學生在站立式起跑的基礎上學習“50m快速跑”,首先增加對教材的認知尋找興趣點,再利用有趣的照鏡子、斗牛和變向大咖等游戲引導學生解決快速跑技能的重難點,學會前后擺臂、蹬地有力和加快反應速度等,更好地掌握快速跑的基本動作方法。
游戲:照鏡子。
方法:學生面對鏡子或兩人一組面對面兩腳前后站立,原地進行前后擺臂練習,根據音樂或擊掌聲的節奏,調整前后擺臂的速度。作用:通過目測自己的動作或同學的提示,關注擺臂動作的規范性,做到及時發現和糾正,同時有聲音刺激可活躍課堂氛圍。
游戲:斗牛。
方法:兩人一組,面對面站在相隔1.5m左右的平行線上,一位同學左手與另一同學的右手十指緊扣掌心相對、手臂伸直,聽口令開始用力相向蹬地奔跑,以占據對方的起跑線為勝。作用:雙方肢體互動能迅速激發學習熱情,雙方相向奔跑,可體驗下肢的蹬地過程,多練習會有效增強前腳掌蹬地的力度。
游戲:變向大咖。
方法:學生在起跑線上聽哨音站立式起跑,當聽到擊掌聲向反方向奔跑,反應快的學生率先完成變向,再次聽到哨音時向起跑方向奔跑,如此循環進行。作用:利用不同的信號可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其全身心地投入到游戲中;通過觀察可迅速判斷反應速度較快的學生,或通過變向瞬間同向學生的數量來衡量自己的反應快慢,多練習將有效提高反應速度。
另外讀影子和推墻壁等游戲也能促進擺臂、蹬地和反應速度等關鍵點的學習,將有效促進動作表象的形成。
2.2.2 通過游戲教學加快步頻加大步幅
步頻和步幅是快速跑技能的重要因素,尤其在加速跑和途中跑環節中發揮重要作用,步頻越快步幅越大則奔跑速度就越快,選擇踩點和跨彩虹兩游戲開展教學,對加深大步幅、快步頻的肌肉記憶具有非常好的促進作用。
游戲:踩點。
方法:選擇節奏舒緩的音樂與頻率較快的音樂相間合成,學生散點站位,當音樂響起時開始原地高抬腿,根據音樂節奏的快慢調整兩腿的頻率。作用:通過強節奏快頻率的音樂加快學生的步頻練習,舒緩的音樂調節學生身心緊張狀態,在不同音頻下進行練習,可增強學生快步頻的鍛煉。
游戲:跨彩虹。
方法:根據紅橙黃綠青藍紫的順序向終線方向等距貼彩條,學生們選擇不同的標志,且以紅色條紋為基線向起跑線方向測量20步并標記,作為跨彩虹的起點,聽口令起跑,每人跨步跑20步停止并做標記,反復進行并做好每次標記,累計練習不斷刷新20步的標記,當標記在不同彩條上時獎勵不等量的拇指貼。作用:色彩亮麗的彩虹設計可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拇指帖評價可激勵學生不斷進取,促進大步幅的鍛煉。
另外需強化小步跑和行進間高抬腿的練習,如此將會深刻領會前腳掌蹬地、快步頻、大步幅等技能的運用。
2.2.3 通過游戲教學提高沖刺跑的能力
沖刺跑是快速跑技能的最后環節,沖刺能力往往直接影響跑的結果,故培養學生的沖刺能力是不可忽視的,在大闖關游戲中使學生著重體驗上體前傾和雙臂后擺快速沖過終點的過程,掌握終點沖刺技術動作。 游戲:大闖關。
方法:六人一組,兩人沖刺,四人拉紅帶,起跑線距離第一條紅帶15m,距離第二條紅帶30m,聽哨音起跑,首先15m沖刺,其次30m沖刺,拉紅帶的學生進行沖刺動作的判斷、監督和鼓勵,然后兩兩交換反復練習。作用:利用紅帶模擬終點沖刺場景,提高學生練習的積極性,學生間的互幫互助,快速提高沖刺技術動作的學習。
另外沖過火力點、男追女法、追逐跑等游戲,也可調節學生的注意力完成單調的沖刺跑練習,提升“50m快速跑”的沖刺能力。
2.2.4 通過游戲教學提升“50m快速跑”競技能力
經過學習逐步克服各環節的重難點,并對完整動作過程形成表象。要提升快速跑的競技能力增強技術動作的協調性是關鍵步驟,故實施飛揚的紅領巾游戲既要考慮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要考慮技能環節的銜接。
游戲:飛揚的紅領巾。
方法:將學生的紅領巾固定在校服背部,設置略遠于終點線的紅帶,四人一組,聽哨音起跑同時秒表記錄,從起跑、加速跑、中途跑到完成終點沖刺,紅領巾保持騰空飛揚的狀態,獎勵5個拇指帖,途中每貼衣服一次扣一個,直至扣完,結合秒表和體質健康標準評價表,并做好等級定位記錄。作用:拇指帖評價可增強學生練習的競賽狀態,紅領巾和紅帶可增加快速跑的趣味性,增大學生的運動參與度,通過等級分布整體把握班級“50m快速跑”的學習情況。
在鞏固和提升階段中,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趣味性開展綜合性游戲教學,例如撕名牌、抓尾巴、胸前貼報紙跑等,逐漸培養學生的競賽狀態,同時結合秒表和評價表的輔助,對每位學生的學習過程做到有記錄有分析有反思。
3 三年級游戲化教學實踐結果與啟發
2018年9月我校將三年級1、2、3班設為實驗班共97人,進行游戲化體育教學;4、5、6班為普通班共99人,進行一般性體育教學。經過一學期的教學實踐,對每位學生進行“50m快速跑”測試,統計各等級的比率,并與2016、2017學年各等級比率匯總。
由圖1知,在50m測試中,實驗班學生的優秀率約為60.82%、良好率約為19.59%,優良率約為80.14%;普通班學生的優秀率約為43.43%、良好率約為9.09%,優良率約為52.52%;2016、2017學年的優良率分別約為72.73%、65.87%;經分析得,2018學年實驗班的優良率不僅遠高于同年普通班的優良率,還高于2016和2017學年普通班的優良率,即50m單項測試中,實驗班學生較普通班學生有較大幅度的提高,這和快速跑游戲化教學的趣味性、有效性及評價的激勵性是分不開的,但普通班的優良率隨學年的增加逐漸降低,這反饋了學生對一般性傳統教學的興趣逐漸減弱,也說明游戲化教學策略備受學生青睞。
三年級“50m快速跑”游戲化教學的嘗試啟發我們,在小學體育教學中,要嚴格依據《上海市中小學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注重教材的內容分析,注重學生實際的衡量;貫穿“課程標準評價指南”,制定適齡、激勵、有效的評價方式;緊抓學生興趣的內驅力,以學生為中心開展趣味化教學,培養學生自主健身的習慣,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
參考文獻
[1] 姚衛.我的“50米快速跑”教學體會[J].中國學校體育,2014(2):95.
[2] 肖克凡.跑跳類體育游戲對三四年級小學生下肢快速力量影響的實驗研究[D].廣州體育學院,2017.
[3] 張彥飛.《50米快速跑》教學心得體會[J].中國學校體育,2012(S2):10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6517.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