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概述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原發性肝癌是我國目前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病情發展迅速,預后較差。手術、化療和生物治療等是西醫治療肝癌的主要手段。近年來,中西醫結合治療肝癌在抗腫瘤、減毒增效和延長患者生命等方面取得了長足的進步。
[關鍵詞]原發性肝癌;中西醫結合治療;綜述
[中圖分類號]R273.357
[文獻識別碼]B
[文章編號]1002—8714(2019)03—0255—01
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是我國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及死亡率呈逐年遞增趨勢。它是指因肝細胞或者肝內膽管細胞的惡變而引發的肝占位性病變,起病隱匿,多數患者發現時即為中晚期,失去手術的機會,且發病迅速,生存率低。其發病原因與具有慢性乙型肝炎病史關系極為密切。肝癌的西醫治療主要包括手術、肝動脈介入術、放化療等。但術后,尤其是介入術后以及放化療后患者會出現一些列包括疼痛、惡心、嘔吐、乏力、食欲差等不良反應,嚴重的影響了患者的生存質量。此時,中醫藥在緩解患者不適癥狀方面發揮了巨大的優勢,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給予適合患者自身的中醫治療來改善患者的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
1 肝癌的中醫藥治療
各醫家通過大量的實驗室研究以及臨床經驗總結出了治療肝癌的中藥湯劑和中成藥制劑,來源于古代經方的加減應用和現代的專方專藥。邵夢揚[2]認為肝癌的主要證型為氣滯血瘀型,主要癥狀為脅下有痞塊,脹痛兼有刺痛,腫塊固定不移,人夜尤甚,舌青紫,有瘀點或瘀斑,脈弦細或澀。治法為行氣活血、消瘀散結,給予膈下逐瘀湯加減治療。周岱翰[3]認為肝癌患者可分為4個證型,主要包括肝郁脾虛型、肝膽濕熱型、肝熱血瘀型和肝腎陰虛型,分別給予逍遙散、茵陳蒿湯、蓮花清肝湯和滋腎養肝飲古代經方加減治療。何任教授通過幾十年臨床經驗總結出的專方專藥(藥物組成主要為:延胡索、烏藥、川棟子、沉香、白芍、生甘草、制香附等)治療氣滯血瘀型肝癌患者療效顯著。
中成藥制劑治療肝癌也取得了良好的治療效果,目前常用的治療肝癌的中成藥制劑包括艾迪、華蟾素、康艾注射液等。胡正操‘5將63例晚期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30例,治療組33例,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艾迪注射液,結果顯示治療組的腫瘤病灶變小、不良反應減輕及生存質量得到明顯改善。龍德等[6]將12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60例,對照組給予西醫常規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華蟾素注射液結果顯示華蟾素在防止腫瘤增長和轉移、保肝、控制乙肝病毒復制、改善生存質量及延長生存期方面有明顯優勢。
2 肝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
肝癌的中西醫結合治療,主要體現在中醫藥對手術、介入治療,放化療出現的毒副反應、并發癥的治療和提高手術、介入治療,放化療的療效方面,特別注重辨病與辨證相結合。
2.1 中藥配合手術及介入治療:手術切除是目前治療肝癌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包括根治性和姑息性切除術。術前或術后配合中醫藥治療能提高患者對手術的耐受性、利于術后恢復,提高治療效果。鐘崇等將120例肝癌術后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西醫常規治療)和治療組(加用健脾化瘀中藥),結果顯示治療組在肝癌術后的治療效果明顯優于對照組。劉德明將80例中晚期肝癌患者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各40例。對照組行單純介入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給予中藥聯合治療,研究結果顯示治療組可有效的促進介入術后患者的病情恢復及生存質量的改善。
2.2 中藥配合化療:對于肝癌晚期失去手術機會的患者給予全身化療是最佳的治療手段。單藥化療效果較差,常用的化療方案為FOLFOX方案(四氫葉酸、氟尿嘧啶、奧沙利鉑)和GEMOX方案(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中醫藥可有效的減輕化療所引起的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以及肝功能異常等毒副反應。陳孟等將35例肝癌肺轉移患者隨機分對照組15例和化療組20例,對照組予以GEMOX(吉西他濱聯合奧沙利鉑)化療方案,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自擬消癌方中藥口服,結果顯示治療組在增強機體免疫力、減毒增效等方面明顯優于對照組。李雪青等[10]將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單純化療)和治療組(自擬芪術參枝湯聯合化療),結果顯示治療組的減毒增效作用和遠期生存率明顯優于對照組。
2.3 中藥配合放療:放療在肝癌綜合治療中地位日漸突出,但放療引起相關毒副作用仍不可避免,中醫藥可以減輕放射性肝損傷、減輕放射性腸炎。中藥因其具有多靶點、多效性、毒副反應少的特點,被廣泛應用于肝癌的放射治療中。龐軍[將100例大肝癌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52例和治療組48例,對照組予體部伽瑪刀治療,治療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加用中藥協定1號方(治以健脾和胃、清熱理氣)和2號方(治以健脾和胃、疏肝理氣),治療組與對照組相比能明顯提高患者生活質量、減輕臨床癥狀和改善肝功能。
3 結語
中西醫結合是我國腫瘤治療的特色和優勢,故肺癌在治療過程中,以中醫藥理論為指導,與現代醫學有機結合,合理地應用現有各種治療手段,揚長避短,具有改善臨床癥狀、提高生存質量、穩定病灶、延長生存期等療效特點和優勢,具有更廣闊的應用價值。
參考文獻
[1]李屏,韋巍,李明芬,殷君,鄧增富,林洪升,楊磊.原發性肝癌的中醫及中西醫結合臨床治療研究進展[J].河北中醫,2018,40(04):628—632.
[2]邵玉英,孫宏新.邵夢揚主任醫師治療肝癌經驗[J].中醫學報,2009(6):16—17.
[3]周岱翰.中醫腫瘤學[M].北京:中國中醫藥出版社,2013:259—264.
[4]何若蘋,徐光星,顧錫冬,何任教授中醫藥辨治肝癌經驗探討[J].中西醫結合肝病雜志,2012(3):174—175.
[5]胡正操 .艾迪注射液治療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近期療效分析[J].右江醫學,2011,39(4):424—425.
[6]龍德正.華蟾素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HBV一DNA高表達悲者的近期療效[J].廣州中醫藥大學學報,2014,31(1):35—39.
[7]鐘崇,李惠東,陳智遠,等.健脾化瘀中藥治療肝癌臨床研究[J]新中醫,2013,45(12):129—132.
[8]劉德明,中晚期肝癌患者經中藥聯合介入治療的多層螺旋CT影像及肝功能動態觀察[J].臨床醫學研究與實踐,2017,2(21):98—99.
[9]陳孟,鄧明.自擬消癌方治療原發性肝癌肺轉移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6,24(4):151—153.
[10]李雪青,喬欽增,焦建民,等,中西醫結合治療中晚期原發性肝癌的臨床療效分析[J].中國藥物與臨床,2011,11(7):820—821.
[11]龐軍.立體定向放射治療聯合中藥治療原發性大肝癌的臨床研究[J].中國癌癥防治雜志,2012,4(2):158—16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857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