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錫林郭勒歌曲旋律中純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包括民歌和創作歌曲)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風格的同時,還具有突出的地方風格,主要是旋律中純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純五度通常在大調式中由屬音下行進行到主音,用于樂句的結束及歌曲的結尾;小七度在大調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屬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在小調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導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本文選取幾首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分析旋律中純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關鍵詞】蒙古族民歌;旋律;純五度;小七度
  【中圖分類號】J61                               【文獻標識碼】A
  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包括民歌和創作歌曲)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風格的同時,還具有突出的地方風格,主要是旋律中純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在一些歌曲中均有體現。本文選取幾首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分析旋律中純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
  一、純五度的使用
  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旋律中純五度常用于樂句的結束及歌曲的結尾,在大調式中由屬音下行進行到主音。例如,格日勒圖創作的二連浩特市市歌《天長地久二連浩特》的結尾。
  該句中“浩”為前十六拍,結束在屬音,“特”為主音,旋律由屬音下行進行到主音,作為全曲的結尾。
  另一首由克明作詞、斯琴朝克圖作曲的歌曲《錫林郭勒大草原》中純五度的使用也是在樂句的結束,由屬音下行進行到主音。
  該句中“遼”結束在屬音,“闊”為主音,旋律由屬音下行進行到主音,作為全曲的結尾。
  二、小七度的使用
  旋律中小七度的使用也是錫林郭勒地區歌曲的風格,在大調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屬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在小調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導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例如,錫林郭勒蒙古族民歌《剪羊毛》。
  這首小調式民歌總共四句,雖然短小,但體現出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風格。第三句的第三拍和第四拍是主音到導音的小七度上行跳進,體現出錫林郭勒的地方風格。
  又如烏·阿力瑪斯作詞、齊·寶力高作曲的《錫林河》中也有小七度的使用。
  這首創作歌曲也是小調式歌曲,譜例4中的第一小節第二拍和第三拍是導音到主音的小七度下行跳進,第二小節的最后一拍是主音到導音的小七度上行跳進。可見這首創作歌曲中小七度的上行跳進和下行跳進均有使用,體現出錫林郭勒的地方風格。
  上文中提到的克明作詞、斯琴朝克圖作曲的歌曲《錫林郭勒大草原》中也有小七度的使用。
  這首創作歌曲是大調式歌曲,譜例5中的第一小節第三拍和第四拍是屬音到下中音的小七度下行跳進,體現出錫林郭勒的地方風格。
  錫林郭勒地區歌曲旋律中的小七度的使用在大調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屬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在小調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導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
  當之后的旋律大調式進行到上主音時,和聲上大調式可以采用Ⅵ級大小七和弦到Ⅱ級小三和弦,如譜例6,或Ⅵ級小小七和弦到Ⅱ級小三和弦。
  當之后的旋律小調式進行到下屬音時,和聲上小調式可以采用Ⅰ級小小七和弦到Ⅳ級小三和弦,如譜例7,或Ⅰ級大小七和弦到Ⅳ級小三和弦。
  三、結束語
  本文中分析了幾首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包括民歌和創作歌曲)旋律中純五度和小七度的使用,可見錫林郭勒地區的歌曲在具有典型的蒙古族民歌風格的同時,還具有突出的地方風格。對于蒙古族民歌風格本文中不予分析討論,而對于錫林郭勒地方風格,突出表現在:純五度通常在大調式中由屬音下行進行到主音,用于樂句的結束及歌曲的結尾;小七度的上行跳進、下行跳進在大調式中通常是下中音和屬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在小調式中通常是主音和導音間的上行跳進或下行跳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284.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