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詞塊記憶對英語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多樣性影響的實證研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中圖分類號】H31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099-02
  1.研究背景
  隨著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中國與世界各個國家的交流也越來越密切,英語作為溝通媒介,在國際交流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因此,提升大學生英語口語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抓住機遇,應對挑戰。然而,目前大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方法單一,學習效果不佳,因此,提高學生英語口語學習效果成為高校教師需要解決的一個重要問題。詞塊教學法注重培養學生的詞匯語法運用能力,為大學英語教師提供了英語口語教學新思路。
  詞塊在本研究中指的是語法結構完整、語義明確、意義相對固定的常用搭配和句子框架(戚炎等2015;戚炎,徐翠芹2015)。詞塊可以分為四類(Lewis 1993;戚炎,徐翠芹2015):(1)由兩個及其以上的詞語組合而成的多詞短語,其形式和意義是固定的,如“last but not least”。(2)高頻出現的固定詞組搭配, 如“have dinner”。(3)形式固定或者半固定且具有特定語用功能的多詞組合,部分成分可以被替代, 如“as…as possible”。(4)形式和功能固定或半固定,具有某種語篇功能的句子框架,如“it is reported that…”。(Lewis 1993;戚炎,徐翠芹2015)。 Miller(1956)指出組塊可以緩解語言加工過程的壓力,彌補及時處理信息能力的不足。因此,詞塊的有效運用可以緩解大腦語言加工過程中的壓力,從而提升語言產出。
  目前有許多研究探討詞塊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重要性。部分研究從理論層面探討了詞塊和英語口語教學的關系,從而為詞塊教學法的運用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支撐(Boers & Lindstromberg 2009; Lewis 1997; Wray 2008)。部分研究通過教學實驗論證了詞塊教學法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有效性,從而進一步為詞塊教學法在口語教學中的運用提供實證支持(Boers et al.2006; Wood 2009;原萍,郭粉絨 2010;戚炎,蔣玉梅,朱學媛 2015;戚炎,徐翠芹 2015)。目前已有研究主要集中研究了詞塊教學和詞塊運用在英語口語教學中的重要作用,關于詞塊記憶與英語口語關系的理論和實證研究較少,宋纓(2004)探討了以背誦詞組、句型為核心的濃縮式輸入對口語輸出的影響,實驗發現濃縮式輸入有利于提高學生口語成績。戚炎和夏珺(2016)調查了背誦詞塊對英語口語水平和作文水平的影響,主要探討詞塊記憶對口語和寫作影響的差異,實驗結果表明英語詞塊記憶有利于提高學生口語和筆語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復雜性。以上研究實驗樣本容量較小、實驗周期較短。鑒于此,本研究擬擴大實驗對象數量并延長實驗時間,著重探討詞塊記憶對大學公共英語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的影響。
  2.研究設計
  2.1研究問題
 ?。?)詞塊記憶對學生英語口語流利性有何影響?
 ?。?)詞塊記憶對學生英語口語準確性有何影響?
 ?。?)詞塊記憶對學生英語口語多樣性有何影響?
  2.2研究對象
  本實驗研究對象為二本院校60名非英語專業一年級學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每組各30人。他們教育背景相似,來自同一個學院,有6年英語學習經歷。在試驗前,為了保證實驗組和對照組學生英語口語成績無顯著差異,學生將在試驗前進行口語測試??谡Z測試題目來自學??谡Z題庫,學生需要根據給定話題在限定時間用英語闡述自己的觀點。老師根據學生的綜合口語表現打分。經過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口語成績成績不存在顯著差異(t=1.335,顯著性p=0.187>0.05)。
  2.3 實驗設計
  口語測試結束后,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參加了為期16周(4個月)的教學實驗。在教學實驗過程中,實驗組和對照組同時引入詞塊教學法,筆者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同學的英語任課教師,教授大學英語聽說課程,每周3課時。任課教師每周向學生教授5個短語和3個句子框架,所有短語和句子框架均來自教學教材,例如“and things like that”,“It is significant that…”。實驗組學生需要課后背誦短語和句子框架,對照組學生無背誦要求。為了確保學生完成背誦任務,任課教師在課前以聽寫方式檢查學生背誦情況。16周教學結束后,學生進行期末口語測試。期末考試題目也來自學校口語題庫,學生需要在給定時間之內針對特定話題用英文闡述自己的觀點??谡Z測試全程錄音,錄音轉寫為文字材料作為口語語料,運用獨立樣本T檢驗分析口語語料,從而確定詞塊記憶對英語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多樣性的影響??谡Z測試結束后,筆者隨機抽取3名實驗組同學進行采訪,主要了解學生對詞塊記憶的認知及學生課后詞塊記憶情況。
  2.4 語言水平指標
  本研究中用來測量語言水平變化的3個指標分別為:流利性、準確性、多樣性。流利性指的是單位時間內語言產出量。在本研究中,流利性的定義是每分鐘學生的發音詞數。計算方法為:總詞數÷時長×60。準確性指的是學生語言產出沒有語法錯誤,符合語法規則。本研究中準確性的計算方法為:無錯的T單位數÷T單位總數。T單位指的是一個主句和該主句的從句所構成的單位(姜琳,陳錦 2015)。多樣性指的是語言產出的豐富度。本研究中多樣性計算方法為:從句總數÷T單位總數。具體評價指標計算方法見表1。
  3.試驗結果分析與討論
  經過16個教學周之后,實驗組(詞塊記憶)和對照組(無詞塊記憶)在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三個方面產生顯著差異。詳見表2。
  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三個指標中的情況
  實驗數據表明:實驗組在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三個方面和對照組形成顯著差異(t=4.377,p=0.000;t=3.761,p=0.000;t=4.474, p=0.000),顯著性p<0.05,證明詞塊記憶有利于提高學生口語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實驗發現和宋纓(2004),戚炎,夏珺(2016)研究結果基本一致。Logan (1988)指出記憶有助于提高語言的流利性,語言產出有賴于儲存在大腦中的知識而不是臨時依靠語言規律來組裝的語句。因此,當學生在大腦中儲備了一定的詞塊知識之后,學生在口語產出過程中可以直接從大腦提取相關詞塊,縮短了大腦處理語言的時間,減少了大腦處理負擔,從而提高了學生口語表達的流利性。此外,詞塊具有固定的詞語搭配和語法結構,同時有特定的語義和使用語境,學生在口語表達時直接提取固定的詞語搭配或句子框架,一方面學生的表達更加地道,符合英語的表達習慣;另一方面也幫助學生降低了運用語法規律自行構建句子框架或搭配詞語的概率,從而減少學生口語犯錯誤的概率,提高了學生口語的準確性(戚炎,夏珺;2016)。最后,通過詞塊背誦,學生掌握了諸多短語和句子框架如“there is no doubt that…”,這些短語和句子框架不僅提高了學生語篇組織的邏輯性和連貫性,同時也使學生的口語產出更具多樣性。   通過訪談筆者發現,雖然實驗組同學認為記憶詞塊對英語口語學習有幫助,但是部分實驗組同學課后不會主動積極記憶詞塊。同學需要在老師的督促之下,才愿意花時間進行詞塊記憶。由此說明,學生對詞塊記憶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同時教師在日常教學中也需要通過適當的方式讓學生認識到詞塊記憶的重要性和好處,并督促學生進行詞塊記憶。
  4.結論
  通過實驗,本研究發現詞塊記憶有利于提高口語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此外,通過訪談,筆者發現大學生對詞塊記憶的認識還有待進一步提高?;谝陨习l現,我們可以得到如下啟示: (1)教師應該認識到詞匯和語法是不能割裂開的,應該將詞塊看成語言的基本單位,提高對詞塊的認識。(2)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當引入詞塊教學的理念,培養學生的詞塊意識,使學生認識到詞塊記憶的好處和重要性。(3)教師可采取多樣的形式讓督促學生記憶詞塊,創造機會幫助學生運用詞塊進行語言輸出,從而提高學生口語的流利性、準確性和多樣性。
  參考文獻:
  [1]姜琳,陳錦.讀后續寫對英語寫作語言準確性、復雜性和流利性發展的影響[J].現代外語,2015,(3):366-375.
  [2]戚炎,蔣玉梅,朱學媛.詞塊教學對大學生二語口語流利性的影響[J].現代外語,2015,(6):802-812.
  [3]戚炎,徐翠芹.詞塊教學對大學生二語口語流利性的影響[J].外語界,2015,(6):26-34.
  [4]戚炎,夏珺.背誦詞塊對英語寫作和口語水平的影響[J].解放軍外國語學院學報,2016,(1):96-103.
  [5]宋纓.濃縮式輸入對輸出能力的促進作用[J].同濟大學學報,2004,(6):105-108.
  [6]原萍,郭粉絨.語塊與二語口語流利性的相關性研究[J].外語界,2010,(1):54-62.
  [7]Boers F.et al.Formulaic sequences and perceived oral proficiency:Putting a lexical approach to the test[J].Language Teaching Research 2006(3):245-261.
  [8]Boers,F.& S.Lindstromberg.Optimizing a Lexical Approach to Instructed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Basingstoke:Palgrave Macmillan.2009.
  [9]Lewis,M.Implementing the Lexical Approach:Putting Theory into Practice [M].Hove: 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7.
  [10]Lewis M.The Lexical Approach:The State of ELT and a Way Forward[M].Hove,UK:Language Teaching Publications,1993.
  [11]Logan,G.D.Toward an instance theory of automatiz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 1988.(4):492-527.
  [12]Miller G A.The magical number seven,plus or minus two: Some limits on our capacity for processing information[J].Psychological Review,1956,(63):81-97.
  [13]Wood,D.Effects of focused instruction of formulaic sequences on fluent expression in second language narratives:A case study [J].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 2009.(1):39-57.
  [14]Wray,A.Formulaic Language:Pushing the Boundaries [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8.
  作者簡介:
  劉嫻(1991.11-),女,漢族,云南人,研究方向:二語習得、語篇分析。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098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