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六合農民畫(非遺)的重構、創意與衍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在中國絢爛的民俗藝術寶庫中,農民畫作為特殊的民間藝術,獨樹一幟,是“民間藝術的瑰寶”。六合農民畫汲取眾多傳統藝術的精華,融會貫通而自成一派,成為眾多民間藝術中的佼佼者。本文通過分析六合農民畫的藝術特點,探尋六合農民畫的設計模式、設計方法、設計風格,用中國精神、現代理念,對六合農民畫進行重構、創意與衍生,探尋設計助推農民畫產業發展的新思路、新作為。農民畫元素與農產品包裝的結合,讓大眾從包裝中就能感受到地道的農耕文化;欣賞到原生態的鄉村美景;分享農民樂觀向上的生活情懷;感受到民間繪畫淳樸大膽的藝術魅力,能夠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上體現出農民心中的詩意世界。以期達到農產品的推廣與營銷,讓農產品從田間地頭走向千家萬戶,讓大眾享受地道農產品帶來實惠和福利。
  關鍵詞:農民畫;農產品;包裝設計;重構;創意;衍生
  六合農民畫是南京民俗繪畫藝術,六合農民畫的手工性、民間性、鄉土性、實用性是她真正的內涵和審美。在如火如荼振興鄉村,建設美麗家鄉的運動熱潮中,六合農民畫作為珍寶得以開發和利用。
  一、六合農民畫的原創“土味”精神與審美
  六合農民畫是冶山鎮民間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大眾的、生活的、民俗的藝術。六合農民畫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是組成人們精神生活的重要內容,是民間文化的寶貴財富。六合農民畫反映了人民的勞動和生活內容,表現了人民的審美理想和情操。它反映著勞動人民獨特的生活情趣,包含著豐富深刻的社會歷史信息,代表著民眾的審美理想。作品富有詩意和幻想,在質樸的藝術形象中,常常洋溢著生動的民間的幽默感。創作構思獨出心裁且大膽,都充滿了質樸的美,生活就是藝術,藝術就是生活本身。六合農民畫陶冶著人們的性情,也培養著一代代中國民眾審美的眼光。
  藝術最主要的功能是滿足精神需求,其中既有對未來希望的表達,也有愉悅精神的審美活動,六合農民畫就是希望的藝術,是吉祥的藝術,是充滿生命力的藝術。表達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與理想,富有浪漫主義色彩,讓人有更多的愉悅感覺。六合農民畫是勞動人民按照美的規律來創造的藝術,積淀著勞動人民按照美的規律把握世界的經驗、技巧、法則,表現了勞動者美好的情感和愿望。
  民藝學家張道一先生曾這樣定義民間美術——“民間美術是一個特殊的范疇,特指在歷史發展過程中,主要由當時身處社會下層的普通勞動群眾,根據自身生活的需要而創造應用、欣賞并和生活完全融入的美術形式”。六合農民畫與民族民俗的關系密切,可以說,它是民族民俗文化的形象載體,是民族民間風習生活的直觀性、審美性的象征表現。六合農民畫裝飾、美化、豐富了社會生活,表達了人民群眾的愿望、信仰和道德觀念。六合農民畫世代相沿且又不斷創新、發展,成為富于民族鄉土特色的優美藝術形式。
  六合農民畫是生活的美術。我國古代的宇宙觀與西方不同,我國勞動人民重視現世,熱愛生活,而不去追求天國,寄于幻想,因此,我國人民祈望有美好的現實生活,并延續這種現實。總之,這些內容是一種人間的、現實的、生活的祝愿,是勞動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最樸素的表達,直接反映我國民族的性格和品德,具有一種內在的精神文化價值。
  六合農民畫中體現出來的民俗意蘊,在時代性、民族性等方面都有其一定的局限性,但它是特定時期、特定范圍下不自覺的群眾意識和群體意識行為的結果,具有巨大的內在力,形成了民族精神世界的內心凝聚力。
  六合農民畫建構起自身獨特的語言特色,濃縮了鄉愁記憶,體現了多維的審美價值與社會價值。農民畫在當下的文化特點恰恰在于用藝術的角度審視了我國農村的社會現狀,不僅如此更在于用藝術的眼光表達了對急劇變化的現實給予的關切,契合了“失根”“懷舊”的文化表征,整合了因迷茫與困境造成了價值多元。在當前城鎮化進程中階段的農民畫創作,對其理解與記憶與其說是對它的觀察與了解,不如說是對現代人情感焦慮的撫慰,成就作為人類關懷的倫理性記憶,從而更多的與人建立深厚聯系,進入更為廣闊的人類共同體。
  將六合農民畫打造成一種新能源。借助典型傳統“手工技藝符號”,傳達東方文化理念,增強民族認同感、歸屬感,從而實現全球化時代語境下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訴求。由于保護和發展不足,造成農民畫文化流失,它不僅會使六合農民畫本身包含的民俗、審美等文化凝聚力被消解和替代,甚至可能使本土的文化淪為其他民族價值觀傳播的媒介和工具,導致傳統文化樣式的“空心化”。
  農民畫是民族文化的一種象征,從中我們可以窺見一個民族的生存方式、審美意蘊、生活態度及民族與自然和諧共處的場景。六合農民畫無不流露出勞動人民淳厚、率直、誠實的秉性和積極樂觀的豐富情感,表現出鮮明、艷麗、圓滿、夸張的特點和濃郁的人文“鄉土”氣息。
  當今社會經濟髙速發展,人類的思想觀念、生活方式、生存環境等都在發生著變化,日益繁雜的外來文化和現代文明也在沖擊著中國民間美術——六合農民畫的生存和發展。在現代社會,這種民間美術形式逐漸被推擠到藝術審美情趣的邊緣。農民畫作為反映我國民族風貌和民族情感的重要的一種藝術形式,其存在的空間正在被現代化一點點地吞噬掉。
  六合農民畫蘊含著豐富的哲學思想和人文情思,是民族文化傳承的載體。六合農民畫題材常表現出十分明顯的同質性,百姓們并不會厭倦某一主題,而是在無數次地重復再重復。包含著人們最迫切的愿望,表達最美好的心愿等。這種“恒常主題”就像是用一個模子壓制出來的一般,變成了農民畫創作中的“基本模式”。這種現象暗示著,在六合農民畫作品和觀念之間,有某種恒穩的規范,一種大家都認同的意識在起著維系作用。
  總之,農民畫是中國民間美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研究當代民俗民風有極大的參考價值,同時農民畫這種藝術表現形式本身就有一定的藝術價值。六合農民畫作為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它的傳承方式和發展模式,值得我們關注,進而使更多的民間美術門類得到很好的保護、傳承和產業化發展。   二、六合農民畫在農產品包裝中的運用
  在持續變革的現代語境中,對于六合農民畫來說,既是嚴峻的挑戰,也是千載難逢的機遇。六合農民畫的脫俗為農民畫的發展創新創造了有利條件,是對民間美術“生產力”的解放。脫俗化的發展趨勢無疑增強了六合農民畫的適應性,以至于可以不受時空限制地匯入現代生活潮流,給農民畫的產發展提供新的商機。這也為農民畫創造了更大的開發空間。
  隨著當代人們物文化消費的逐漸膨脹,一股“返璞歸真”之風也逐漸掀起,抓住了民間藝術品“淳樸天然”的賣點,廣泛地汲取農民畫的精華和養料并將其釋放于農產品包裝設計中,通過一定的商業運作手段,讓它們相繼登上大雅之堂,實現產品增值,這也是物質文明發展到一定時期的必然現象。
  農民畫長期以來都是與底層勞動人民的現實生活緊密貼近的,是屬于生活的藝術。它是人民群眾現實生活不可缺少的部分,它為人們提供了物質性服務,也為滿足人們的精神需求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六合農民畫中的審美內涵,是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之中逐漸發展和完善的,是人們文化觀念和社會生活環境的重合。它使人的存在、人的本質力量得到充實和促進,是一種獨特的原始藝術混合性的物質文化形態。勞動人民的生產和生活習俗密切聯系,是以實用的形態存在著的藝術價值,是農產品包裝設計的靈感源泉。
  六合農民畫在農產品外包裝的設計運用過程中,通過理想化視覺形象的塑造,使審美主體在審美想象中,抒發被現實所壓抑的功利愿景,從而有效地消除某些由現實生活引起的心理緊張和焦慮。
  六合農民畫與農產品的包裝設計的結合既要注重創新,又要充分尊重農民畫獨特的創作形式??茖W研究表面,一見鐘情的瞬間只要0.2秒。這件事在人與設計之間則同樣成立。日本包裝設計大師笹田史仁在《0.2秒設計力》中曾說:“購物的客人在經過貨架前,讓商品映入眼簾的時間只有0.2秒。想要讓顧客在這個瞬間驚嘆一聲‘哇!’并且愿意駐足停留,那就必須靠搶眼的包裝。”由此可見,包裝設計對于農產品的銷售來說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
  通過調研發現,目前市場上大多數的農產品包裝相對土氣,很多產品草率選擇塑料包裝或者瓦楞紙箱,缺少設計感。這樣的包裝讓人感覺檔次低,不利于吸引高端消費群體。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在外觀上沒能達到當今消費者的欣賞水平,也很少考慮到甚至忽略了包裝設計在銷售中能夠起到的重要作用。農產品的包裝要和農產品的優良品質相匹配,這樣才能相得益彰,塑造品牌形象,提升品牌價值。研究發現,一個產品的價值,60%來自于包裝,因為消費者有時并不了解產品本質,往往只能借助于包裝設計、文字說明、生動的展示才能感受到。
  只有深研六合農民畫的傳統內容和傳統形式,才能夯實農民畫元素農產品包裝開發的基礎。
  “稚拙美”是六合農民畫的一大特色,很多六合農民畫作品雖然簡單、質樸,但是它能給人以美的感受,大部分作品都是由普通勞動者創造出來的,所以,簡拙、自由是民間美術的主要表現形式,雖然六合農民畫看上去非常笨拙,但是其中蘊藏了非常豐富的生活哲理。農產品包裝設計應該借鑒六合農民畫的“稚拙美”,這樣,設計出來的作品能夠給人一種親切感,消費者能從包裝中體味到民間的真情冷暖。借鑒六合農民畫的“稚拙美”,農產品的包裝設計就能融入六合農民畫的精髓,體現出不拘一格的自由形式,能夠在情感上引起消費者者的共鳴,從而大大提高農產品的銷量。
  農民會把自己的美好祝福融入農民畫作品當中,所以,六合農民畫體現出樂觀、積極的生活態度。百姓具有淳樸、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這是“祝福生命”的審美理想形成的重要原因,透過六合農民畫作品,我們可以看出,即使人民的生活條件十分艱苦,但是,大部分百姓還是保持著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雖然創作六合農民畫的老百姓并沒有過上富足的生活,但是他們仍然對自己的未來充滿了憧憬與希望。農產品包裝設計也應該繼承民間百姓的審美理想,讓人們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中看到積極樂觀的人生態度和美好的祝福。“祝福生命、關愛生命”是人類永恒的話題,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中融入這些理念,能充分體現出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愿望。
  六合農民畫在創作過程中講究“真”,這里的“真”,不僅指生活真實在農民畫中的再現,還指創作者在進行創作時真情實感的流露,這樣,創作出來的農民畫作品才會具有人性美。農民畫藝術家對日常生活的細心觀察是農民畫生活真實和藝術真實的源泉。除此之外,在農民畫作品中,創造者對作品的素材非常重視,從農民畫中,可以看到勞動者勞作時的汗滴、豐收的喜悅以及農時的忙碌。藝術源于生活,六合農民畫就是典型的例子,農民畫作品反映出人們的生活習俗和情趣,不但能夠提高人們的審美情趣,還能夠引起人們情感上的共鳴。把具有美好意象的事物用藝術的形式展現出來就是農民畫中的“善”。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中也不缺乏“善”的身影,將人們的美好心靈在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中展現出來,陶冶人,傳遞積極樂觀的精神,進而提升農產品的包裝設計的社會價值。六合農民畫的“真”“善”“美”從來都是一以貫之,歷久不衰的,將其繼承和發揚并真正應用到農產品的包裝設計中,可以在形式和內涵上大大增強農產品的包裝設計的精神力量。
  在農產品包裝的設計中,必須保證包裝上面的元素都是來自六合農民畫的作品,這樣才能保證包裝設計的純正度。由于一般農民畫的作品篇幅較大,整體運用在外包裝上時,與包裝的融合。這時可以打破常規的束縛,將六合農民畫的作品拆解,提取作品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將這部分元素運用在包裝中。更進一步的,可以提取多個元素,將這些元素組合,創造出新的圖案。除了將農民畫作品拆解提取元素加以利用外,還有很多的創作方法,例如加減、覆蓋等。
  從六合農民畫自身出發,在深入了解農民畫藝術形式的基礎上,吸取藝術精髓,巧妙地結合現當代設計形式進行創作,使得農產品外包裝既有高格調的現代感,又具有濃濃的民族文化氣息。
  六合農民畫中存在著農民畫家投入生命、情感、藝術技巧所成形的詩意世界,凝結于作品之上,應珍視其存在價值,探析其構建的精神世界。如何在重構、創意與衍生中保留其純粹性和完整性,這對計者來說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如果作者構建的那個詩意世界在農產品包裝中為別人所感知,那么六合農民畫的價值本真就體現出來了,而不是機械的生搬硬套,如同一些試圖用西方當代藝術來改造中國陶藝的陶藝家的作品,顯得不知所云。六合農民畫有一套自身的語言系統。盲目、錯誤的結合,必然誕生非驢非馬的怪胎,這樣的結果導致丟失六合農民畫的文化之根,其構建的精神世界也變得模糊不清。   浮躁與不安是工業社會中的普遍心理狀態,人們試圖通過獲得更多的物質財富來消除不安,但在獲取的過程中卻發現自己迷失在物欲的世界之中。在這種情況下,人們期望尋求心靈的放松,希望親近自然,以消除都市生活帶來的精神疲憊,在物欲橫流中重返童年故園,在故園中覓得自己童真的身影。借助六合農民畫所設計出的農產品外包裝欲為人們所接受,則必須構建一個能滿足現代人心靈欲求的詩意世界。注入傳統文化的底蘊和現代文化的氣息使其在現代生活中重置,融入現代和未來的生活中,讓這朵奇異的農民之花,得以延續原生態根脈創造符合現代人審美的經典之作。滿足現代人的理想和寄托心理和精神需求。
  當下單一的表達元素對社會已經毫無沖擊力,一成不變的畫法技法和顏色運用同樣會制約其發展。六合農民畫應該從題材、技法、顏色等方面進行本質上的革新,吸納時代新元素。國內整個產品包裝產業在一段時間內停滯不前,創意水平還比較低劣,主要體現在名不副實,貼著文化標簽卻無法傳遞文化思想。六合農民畫在農產品外包裝的運用時一定要明確產品特色,努力探尋農民畫的內涵,做到與其它同類型產品包裝相比有自己的產品亮點。但不能失去農民畫作為民間藝術原有的韻味,農民畫發展過程中的身份、價值與功能的轉變,是內部規律和外部環境相互作用的必然。
  結語
  隨著時代審美的進步、人們生活習慣的改變,凸顯設計的民族性、個性化、文化性成為一種必然的趨勢。在農產品包裝設計中,六合農民畫元素的運用,是對中國傳統文化精神的傳承,六合農民畫與包裝設計的關系是一脈相承。其間的相互借鑒和融合,促使六合農民畫有新的突破和發展。將六合農民畫的設計理念和造型語言運用到農產品包裝設計中去,與現代化的進程節奏和現代意識融合,將傳統的民族文化價值和內涵傳遞給大眾,探索、繼承、發展、創新農民畫多元化的存在及發展方式,孕育中國文化精神的“中國元素”將為“中國品牌”走向世界奠定自信,必將締造新的輝煌。
  參考文獻:
  [1]呂艷.農民畫的藝術特色及其文化內涵[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7,36(02):39-42.
  [2]陸廈偉.農民畫創作發展路徑探析[J].民族藝林, 2017(01):106-111.
  [3]許蕤.論農民畫之美學特征[J].藝術評鑒,2016(01): 89-90.
  [4]裴杰.關于農民畫家作品的發展問題和對策[J].美術教育研究,2018(16):46-47.
  [5]田衛平.新時代背景下農民畫的發展與衍生品[J].美術教育研究,2018(05):26.
  [6]亢寧梅.美妙世界的永恒鏡像——現代性視閾中的農民畫多重內涵解析[J].內蒙古大學藝術學院學報,2017,14 (04):20-25.
  [7]龐建軍.農民畫產業設計模式探索[J].設計,2018 (02):96-97.
  [8]劉華年.應是無言詩——中國傳統手工藝品的當代價值[J].文藝研究,2015(02):131-137.
  [9]關紅.中國傳統民間藝術的產業開發[M].湖南:湖南美術出版社,2015.
  [10]笹田史仁.0.2秒的設計力[M].大智通,2012.
  作者簡介:
  王南杰,男,出生年月:1967.6,籍貫:山東青島,職稱:副教授,教研室主任,在職博士,研究方向:藝術設計。
  吳怡凡,男,1996.8,江蘇鎮江,學生,學士,視覺傳達設計。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14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