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自讀自悟珍視獨特感受凸顯課堂語文味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在教學《柚子樹下》中,教師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通過質疑、寫摘錄筆記、感悟文本、語言訓練,在尊重學生閱讀感受的同時,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凸顯課堂語文味,將課堂真正還給學生。
  【關鍵詞】自讀自悟;質疑;感悟;獨特感受;語文味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229-02
  小學語文北師大版四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主題是“收獲”,語文天地有一篇自讀課文《柚子樹下》。在教學中,教師以讀書訓練為經,語言文字訓練為緯,引導學生采用“自讀自悟、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參與學習過程,理解課文內容,學習作者的觀察方法和表達方法。
  一、運用金鑰匙,鼓勵學生質疑,寫摘錄筆記
  三單元的金鑰匙告訴我們:看到文章題目,可以先猜想文章的內容,讀的時候再對照印證。出示題目,請學生按金鑰匙教的方法先猜想,學生各抒己見,有的說柚子樹長什么樣的,有的說寫在柚子樹下發生的事情,有的說寫在柚子樹下看到的風景。教師肯定了學生的猜想和敢于質疑的勇氣,鼓勵學生深入文本尋找答案。猜想和質疑激發了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為后面學習課文打下基礎。
  四單元的金鑰匙告訴我們:摘錄的生字新詞要自學。指導學生運用金鑰匙教的方法,練習通過寫摘錄筆記進行獨立識字,并在摘錄筆記中記下課文中優美生動的句子。學生通過這種自學方式,將課文讀通讀順,并積累詞句,豐富了語言。
  二、結合“收獲”主題,感悟文本深層,提高閱讀能力
  “收獲”一詞在《現代漢語詞典》中有兩個解釋:一是取得成熟的農作物;二是比喻心得、戰果等?!惰肿訕湎隆愤@篇故事記敘了柚子豐收季節孩子們游戲、勞動的情景。故事充滿童真童趣,洋溢著收獲的喜悅。學生讀起本文來,佷感興趣。但因為學生的生活閱歷,文本深層的生命意義卻難以領悟。教學時,教師讓學生自讀自悟:課文講收獲了什么?學生帶著問題走進了文本,進行小組合作探究。學生你一言我一語,深入文本找到關鍵詞句,當文字對心靈有所觸動時,文本的生命意義就顯現出來,學生也很快有了答案。收獲一:柚子、蓮蓬、菱角。收獲二:本領(爬樹、劃盆采菱)。收獲三:勇氣、快樂、友情。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朱熹主張:“凡讀書,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牽強暗記。只要多讀數遍,自然上口,久遠不忘”。他還認為讀書要“逐句玩味”“反復精評”。文本前三個自然段記敘柚子的生長過程,描寫了柚子春華秋實的獨特景象。特別是幾個比喻句非常生動地寫出柚子樹的形象。彭州市的特產之一就是柚子,學生也經常和家人一起到盛產彭州柚的花園溝游玩,我們還寫過作文《我愛家鄉的彭州柚》,對柚子的形象,學生非常熟悉。學生一邊朗讀課文,一邊回憶柚子樹的形象,做到“眼前有景,心中有物”,自然而然對文本就加深了印象,理解感悟了教材內在的蘊意。
  再如6自然段寫人們在柚子樹下唱歌摘菱采蓮的場面雖然簡略,卻有聲有色?!皣W啦嘩啦”的水聲、“用手代替木漿”“靈巧地摘”“唱歌”,都渲染了豐收的喜悅氣氛,美好的景與美好的人交融。學生讀得也是有聲有色,笑意融融,完全沉浸在文本所創造的意境里。
  三、挖掘教材細節,強化語言訓練,凸出課堂語文味
  《柚子樹下》寫得生動形象,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其中最難忘的是細節描寫。四單元的習作正好是“我收獲了”,《柚子樹下》不失為一篇可以借鑒的好文章。在教學時,教師特別注意挖掘文本中的細節,強化語言訓練,為作文訓練做鋪墊。如請學生勾畫出文章中對我的描寫,看看有什么描寫?你體會到什么?文中有我的動作描寫和心理描寫,其中心理描寫尤為傳神。一開始“膽小”,拒絕柚根子的邀請,然后“怕別人嘲笑”,只好跟柚根子走,坐進木盆“心兒撲撲直跳”,有柚根子護著,“放心了,愜意極了”柚根子搖晃木盆,我“嚇得直叫媽”,漸漸的“心平穩了”,最后“特別高興”?!凹t木盆像一只戰艦勇往直前”是我克服恐慌,戰勝自我,獲得成功最好的贊揚和肯定。學生勾畫細節描寫,品讀句子,展開想象,文本中的一幕幕就像放電影一樣出現在他們的眼前,不僅感受到了我的心理變化,也學習到了細節描寫的方法。在筆者學習劃盆采菱的過程中,農村孩子柚根子起了很重要的作用。首先,邀我去采菱,并從家里拖來木盆,我坐在盆里,他又“護著盆”,當我學會了不免得意時,他“搖晃木盆”,并“鉆到木盆底下”,最后我能平穩劃行時,“向我揮動他的紅背心”。這些細節描寫,可以看出柚根子是一個能干、熱情、率真、細致、快樂的少年,在農村豐收的大背景下,更顯得朝氣蓬勃,有這樣的朋友,是我最大的收獲。這些都落實了對語言文字的理解和訓練,凸顯出語文課堂的語文味。
  四、重視課堂生成,珍視獨特感受
  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盧梭曾說“兒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們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簡直是最愚蠢的?!弊鳛閭€性鮮明的生命個體,學生有不同的生活經驗,有不同的心智活動,在課堂中也會產生獨特的感受,這既無法預設也很難預知,老師要重視隨時捕捉這瞬間的課堂生成。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要珍視學生獨特感受、體驗和理解?!北咎谜n中,學生就帶著自己已有的知識、經驗和情感來接觸文本,學生思維的閘門一旦被打開,語言思維就如泉水噴涌而出。如當“柚根子正站在柚子樹上,向我揮動著他的紅背心”,學生有的認為是柚根子向我打招呼,有的認為是贊揚我終于學會了劃碰采菱,有的認為是鼓勵我把木盆劃到他那里,學生急于表現,急于交流。聽著孩子們精彩的發言,我只是一個引導者,一個聆聽者。學生是課堂的主體,只有尊重、珍視他們“獨特的閱讀感受”,才會幫助他們展開思維的翅膀,才會點燃他們的學習熱情,才會將課堂真正還給他們。
  這節課有令人欣喜的地方,但也存在不盡人意之處:①因材施教的原則不明顯。很多學生思維活躍,發言精彩,閱讀能力得到提高,但有個別學生學得吃力,跟不上步伐。在教學中還要根據每一個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和學習能力,進行分層要求和訓練,使各類學生都能得到提升。②面對學生出現思維瓶頸時,會沉不住氣。今后在教學中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潛能,在課堂中,教師精講、少講,把大量的時間留給學生去思考,去探究,去展示,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
  【作者簡介】
  唐海燕(1973~),女,四川省彭州市延秀小學中小學一級教師。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295.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