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美感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美育,是使受教育者具有美的素養,美的體驗,具有發現美、欣賞美的能力。語文教學即培養學生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從而能鑒賞美、表達美。我們要從美學的角度審視這些美,從而拓寬學生視野,陶冶學生美的情操,樂學語文。
  【關鍵詞】美感教育;朗讀之美;讀寫訓練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8-0155-02
  克萊德·E·柯倫所說:“當教師更多地懂得了美的素質怎樣進入人的生活,當他們能夠有意識地來完善、擴展這種美的體驗方法時,他們也就踏上了教學藝術之路?!痹谡Z文教學中教師要善于運用審美形式來表現教學內容,努力成為課堂教學設計的巧匠,使學生在學習活動中享受求知的快樂,變“被動學”為“主動學”,在教學中更多地關注聽說讀寫的不同表達方式,從而提高學習語文的能力和鑒賞美的能力。
  一、情感朗讀,在品讀中感受美
  情感體驗是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美育教育的一個重要途徑,而誦讀課文又是體驗情感的有效方法之一。語文教材中往往蘊涵著人格美、生活美、景物美、語言美等,這就需要教師引導學生多層次品讀課文,讓學生在語文文字的熏陶中,不斷地提高語文學習的能力,進一步感受到思想情感的陶冶,領悟到語言文字之美。
 ?。ㄒ唬┙處煼蹲x,樹立起美的意識
  教師范讀時一方面要再現課文中的情境,另一方面要引領學生深刻體會課文的情感,從而獲得最真實的感受。在教學中,教師需要通過范讀把學生帶入文章特定的情境,讓學生產生如臨其境的感受,從而在對文章人物的進一步審視和評價中得到了性情上的陶冶,產生對審美對象自我感知的審美評價,在情感上產生共鳴。如課文《安塞腰鼓》,節奏感強、氣勢恢弘,在教師激情的誦讀中,學生能真實感受到安塞腰鼓的生命律動。而學生在觀看視頻后對安塞腰鼓有了初步的了解,卻無法將情感透過朗讀表達。教學時,教師采用了范讀,結合視頻聲情并茂地朗讀課文,透過語言色彩揮灑美文的魅力,學生聽后深受感染,仿佛也被安塞腰鼓那恢弘的氣勢所吸引,躍躍欲試,一下就調動起了閱讀興趣。教師聲情并茂的范讀,濃縮了教師領悟教材的深刻體會,這樣,伴隨著教師的范讀,學生的情感就如涌泉噴發。
 ?。ǘW生自讀,激發出美的情感
  在學習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激發出學生美的情感,增加學生對課文的感知以及體驗創造審美化的教學氛圍,讓語文充滿著藝術的魅力,讓學生帶著人文的情感進入學習和思考。學生在認真閱讀和反復品味課文時,教師不斷為其創造接受美的情緒,促使他們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在教學《安塞腰鼓》一課時,教師利用激情的范讀將學生帶入特定的情境,在范讀和視頻的牽引下,學生的情緒在自讀感悟中愈來愈高漲,有的學生將“發狠了,忘情了,沒命了!”演繹得淋漓盡致;有的跟隨“隆隆,隆隆,隆隆”的鼓聲搖頭晃耳;在自由的朗讀中他們充分感受到了安塞腰鼓帶來的動態美。而讀到“當它戛然而止的時候,世界出奇地寂靜,”時學生的情感很自然地平靜下來,此時又在欣賞安塞腰鼓那一種靜靜的美。語文教學中應將學生帶入情境,通過朗讀體會語言表達的含義,感受語言之魅力。
  (三)教師引讀,增強些美的感受
  教學中,引讀也能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老師聲情并茂,用語言魅力帶領學生邊聽邊感悟,他們的情感隨著教師語調的變化而產生變化,漸漸融入當時的情境,逐步體悟,進一步與文本產生共鳴。在自我品讀時就能以聲解義,讀出文章的語言美。教學《錢學森》一課時,教師引讀道:錢學森雖然身在他鄉,卻一刻也沒有忘記自己的祖國,他激動地說——“我是中國人。我現在所做的一切,都是在作準備,為的是回到祖國后能為人民多做點事?!痹谝x中升華了學生的情感,讓學生感受到了錢學森的形象之高大,從錢學森的語言中品析了人物性格,感受到了言語中折射出的人格魅力。
  二、形象對比,在分析中鑒賞美
  課文中往往會出現鮮明的形象對比,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就要善于指導學生發現美與丑的強烈對比,在逐步的揣摩與感悟中感受到美的形象。對比的表現手法是幫助學生提高審美能力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學《牛郎織女》一課,教師可引導學生關注文中對比特點。首先,幫助學生羅列兩種代表人物,分別是牛郎、織女和王母娘娘兩類。接著讓學生劃出相關語句,讀一讀悟一悟,發表對美與丑的不同看法。最后通過比較,使學生認識到牛郎的勤勞質樸、織女的美麗賢惠,也了解到王母娘娘的陰險狡詐,從而意識到封建社會勞動人民所受的壓迫和他們敢于與惡勢力作斗爭的精神。這樣的教學環節,幫助學生透過人物形象感知到了人性的美與丑,有意識地培養了學生的審美能力。課文中類似的文章中的形象還有很多,國內外的人種不同,階級層次的人物不同,都各具特色,這些形象的美感通常都是通過對立的兩個方面體現出來。所以,教師應著力引導學生對人物之間的外表與內心進行比較,引導學生對人物的形象與本質進行相互比較,讓學生在對比中認識美、感知美和評判美,從而不斷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表達能力。
  三、說寫訓練,在想象中評價美
  審美是一種精神活動,應當貫穿于教學活動中。要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讓課堂成為體悟美的場所,那么學生將真正成為評價美、鑒賞美的主體。
  (一)“說”體悟,感知語言之美
  課堂中的語言美源自于思維美,課堂上要不斷創設情境,讓學生勇于說,樂于說,加強對學生的感情朗讀、創造性復述方面的指導,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情。如在教學古詩《聞官軍收河南河北》時,教師可首先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接著讓學生反復品讀,分析詩句。學生在朗讀中感受到杜甫強烈的愛國之情。在理解詩文的基礎上,再讓學生用自己的話把《聞官軍收河南河北》說給同桌聽。這樣的說話練習既是對文章內容的復習鞏固,又訓練了學生“說”的能力。通過讀文、說練,讓學生真正感悟到杜甫的拳拳愛國情。
  (二)“寫”感受,創造文字之美
  以說促寫,以讀促寫。在講讀課后,結合課文進行想象說話,如教學完《愛之鏈》這篇課文后,讓學生根據課文合理想象,以“喬依醒來后”為開頭寫一段話。學生寫道“喬依醒來后,望著親愛的妻子,笑呵呵地說:‘親愛的,今天我又賺到了一些錢,生活會好起來的,請相信我?!薄皢桃佬褋砗蟮弥形焕蠇D人幫助了妻子,十分感慨,他在心中默默地祝福那位老婦人。”從字里行間可以感受到學生已經透過文章體悟到了人物的人格魅力,也被人們之間這種互相關愛的情感所感動。
  在教學中,教師應當讓課堂多一些美感教育,多一些美感體驗,既要讓學生得到美的享受,又要注意培養學生鑒賞美和創造美的能力,變“苦學”為“樂學”。在教學中充分發揮聽說讀寫的作用,讓學生喜歡上朗讀,樂于表達,善于描寫,這樣就能使學生產生愉悅的心境和良好的審美體驗,在美感教育中融合知識進行學習、陶冶情操、內化語言、提高學習能力。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3350.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