繪本閱讀對小學生“語用”能力的培養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語用教學注重學生言語能力的培養,強調語言驅動的內容,在豐富多彩的言語實踐中實現意義與言語的結合。所以,教師應該重視以各種方式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繪本,是兒童文學的一種新形式,它結合了直觀的圖片和簡潔的語言文字講述故事。本文認為,圖畫書閱讀教學應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使其語言更加靈活、富有活力。【關鍵詞】繪本閱讀;“語用”能力;教學策略【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98-01一、繪本閱讀的特點圖畫書主要指以圖畫為主體、文字為補充的兒童讀物。圖畫書的圖畫形象精彩,故事情節獨特,富有創造性。圖畫書既有圖畫的直觀而獨特的魅力,又有文字簡潔而含蓄的美。首先,圖畫書有著直觀的獨特魅力,可以吸引孩子們的興趣。它們內容豐富,孩子們可以樂享其中。其次,圖畫書具有交際性。兒童畫的特點是表現和描述事物。畫冊是一種視覺藝術,繪畫的交流性是畫冊最本質的特征。我們欣賞圖畫書,圖畫書中的文字和詩一樣簡潔,圖畫書中的圖畫總是遵循美的規律,使圖畫書受到賞識。二、何為“語用”能力“學習語言和字符使用”縮寫為“語用學”。這里的“語用學”不是指真正意義上的“語用學”,而是指學生學習漢語后的“語用學”。語用能力是指在聽、說、讀、寫的基礎上運用語言和寫作的能力。這一能力水平是以理解、表達、認知和情感能力為基礎的,綜合指標包括理解、表達、認知和情感能力。它還把理解能力作為最基本的先決條件。在繪本閱讀教學中,語用學不僅是對繪本閱讀中所內化的語言和寫作方法的模仿、傳播和創造,而且是對生活記憶的表達和傾注,它融化了繪本閱讀中激活的情感態度價值和知識。通過“說”和“寫”兩種方式對文本進行探索,進入語境和文本對話,總結文本主題的提取,激發想象。三、繪本閱讀對學生語用能力培養的教學策略進入小學階段,兒童讀圖不能只停留在讀圖階段,教師應成為提升學生語言能力的一種媒介。曹文軒教授說:“近年來,漢語教育的現狀暴露了人類教育和工具教育的弱點。這其實忽視了語言的工具性,導致了學生語用語言能力的不足?!苯處煈ㄟ^讀圖準確、藝術地表達他們的認知能力。教師應結合圖畫書的基本特點進行教學,促進學生言語能力的形成和發展。1.源于圖,學其文。語用能力的培養是以圖畫書中的圖畫和文字為基礎的,即漢語文本。以文本為出發點,在教學中應與學生進行對話。(1)插入獨特的翅膀——培養垂直和水平的想象力。繪本閱讀的教學中,教師要重視引導學生對繪本進行橫向動態想象和縱向的發散聯想,從而達到培養學生的語用能力的目的。例如在《神奇飛書》中,每一本書都有一雙腿和翅膀,可以彈琴、說話、甚至飛翔,莫里斯要像照顧人一樣好好照顧每一本書,不同類型的書有自己特有的脾氣等。在執教時,教師可以拓展思維的空間,啟發聯想,讓學生充分想象故事的發展方向,激發學生的理解和表達能力,讓學生在豐富的想象表達中使詞語鮮活起來、獨特起來。(2)彰顯自我的色彩——積累特色的語音。圖片文本最大的特點是節奏感強,易于閱讀,因為它使用了許多優美的單詞和句子,并且非常注意押韻。教師要讓學生理解和深刻理解文本內容是如何以語言的形式表達的,引導學生理解語言的特點。事實上,他們正在訓練理解和表達。例如《我媽媽》中,繪本中的媽媽“像蝴蝶一樣美麗”,對于這樣的句式的刻意練習可以培養學生的造句能力,對文章中“像什么一樣”這種模板化的句型進行仿寫練習,可以實現文章內容的深化以及語言的自然過渡,同時還能對語言的理解和把握上升一個更深的層次,因此語文教學的核心理念就是對現有文章的運用,仿寫就是運用文章的一個典型方式,學生通過對通讀和仿寫的練習量的積累,就會潛移默化地培養了學生對于語言的組織能力以及個人的理解能力,在擺脫仿寫之后,可以更加自如的運用語言,掌握語言。(3)譜寫個性化的樂譜——鼓勵個性化的閱讀。所謂個性化閱讀是要從學生的喜好出發,讓學生根據自己的情感和經驗去選擇自己喜歡閱讀的書目,由于是出于本心去選擇閱讀,因此在閱讀過程中與文章所要表達情感的交流也就變得更加順暢。在進行《神奇飛書》的教學過程中,一部分學生希望可以在對文章誦讀的基礎上,將其中的情節通過表演的方式更加清晰地呈現出來,還有一部分學生則是希望老師能聲行并茂的讀給他們聽,有些學生希望通過分享電影情節來進行拓展,由此可以看出學生對于學習過程中對知識的獲取方式呈現出不同的觀點,這些方式體現了學生的個人意愿和興趣愛好,而老師在這個過程中所要扮演的角色是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學生們的想法,并積極引導他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完成對文章中知識的汲取,老師要將學生對自己學習方式選擇的自由歸還給學生,要尊重學生的天性,讓學生可以自由地利用這個課堂,老師需要做的是引導他們的喜好,要讓學生在自己喜歡的領域踴躍發表意見和看法,把教條式的授書學習過程變得生動活潑起來,讓學生能夠把自己代入進學習的快樂中去,并在學習中不斷提高自己。2.創情境,激能力?!稘h語課程標準(2011年版)》的修訂按詞序和表達方式分別為80%、20%和20%,明確界定了漢語課程的性質:“漢語課程是一門綜合性、實踐性的語言與寫作學習課程”。因此,我們可以通過創造語言環境來提高學生的語言和寫作能力。語言環境是語言材料轉化的場所。在沒有環境的情況下,完全呈現語言是不可能的。為了激發學生的語言能力,必須在教學過程中創造一個熟悉的語言環境,把生活環境轉化為教學環境。(1)為有源頭活水來——讓語境生活化。繪本閱讀教學應該從生活出發,通過生活體驗來激發學生的個人體驗,進而了解起作用后會有什么樣的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獨特的同情心。在對《愛打嗝的斑馬》這本書目進行學習和探討的過程中,為了充分調動起學生對于書本中故事情節的閱讀興趣,可以讓學生以自己喜歡的方式去代入進這個故事情節中去,比如可以讓學生通過表情和肢體語言將這個故事以自己理解的方式呈現出來,這不僅能增強學生的代入感,而且能夠使學生對書中的情節能有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悟。(2)游戲讓閱讀變得有趣——讓語境兒童化。精彩生動的圖畫和音樂是孩子們熟悉的方式。對于枯燥文字的閱讀,學生更愿意接受這些文字所要傳達的畫面感,因此教師在對課本知識進行講解的過程中可以將書中的情境進行一些處理,利用一些生動的圖片或者是好聽的歌曲來讓書中的情境更加生動地傳遞給學生,引導學生的發散思維能力,學會將枯燥的文字轉化為生動的圖畫,這不僅能提高學生對于書本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培養學生的閱讀能力。在《我要吃掉一個小孩》的學習過程中,由于內容過于抽象,難以讓學生理解。教師可以讓學生運用富有想象力,借助各種生動形象的圖形特征,用文字變得生動、真實。這正好迎合了學生偏好的夸張本質,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和使用。(3)注重民族文化的傳承——讓語境民族化。每個國家的語言和語言都代表著自己獨特的文化。語言的根基是文化,語言的特點和美感也是在深厚文化的前提下得以呈現,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通過增設相關問題的方式來提高學生的求知欲望,引導學生對問題提出自己的想法和見解,這不僅能改變傳統對于語言教學枯燥刻板的印象,而且還能提高學生的閱讀和思考能力,以及探求知識對于學生的吸引力。能成為教學亮點的,往往是爭議最大的文字,利用各種形式的課堂活動,引導學生提問、探索秘密,使學生自覺、有意識地提問、探索。這能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3.融合學法,實現內化。要實現語言的內化,離不開豐富的語言積累和持續的語言訓練。我們可以引導學生,從對比、聯想和模仿三個方面將語言能力內化。(1)利用對比巧“煉金”。學生對詞、詞、句、段的掌握和表達的辨別實際上是一個積累的過程,其準確性將不斷提高。教師應善于運用比較法教學,培養學生主動對知識進行學習的能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熟練運用提問法,活躍課堂氣氛。(2)插想象之翅妙織“網”。想象力對學生來說是一種很有價值的能力。只有運用想象力,學生才能將語言材料與個人生活體驗緊密結合。學生的對于知識的不斷累積能力,以及在學習過程形成好的閱讀習慣都是需要教師去引導的,這對學生知識網絡的形成具有重要的意義。語用能力集學生的生活、課文內容和內在情感于一體,可應用于語文素養的培養。(3)借共讀之力促表達。不僅在課堂上與教師的互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回到家中學生還可以和父母講故事,互相解釋,互相傾聽,一方面可以增進家庭感情,另一方面還可以讓學生以更加喜歡的方式去融入進書本中的情境,既培養了學生的求知欲和閱讀興趣,還培養了學生對于學習的深刻思考。四、結束語語言能力是在長期的應用過程中成長起來的。要培養學生自如運用語言的能力,必須立足于學生語言智力的發展水平。根據繪本閱讀的文本特點,對繪本書目以是否能增進學生閱讀和思考能力為標準進行篩選,教師在授課的過程中就可以利用繪本中生動的情境去引導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讀寫和表演等多種方式來發散學生的閱讀思維,引導學生代入進書中所描繪的情境,切身的去體驗去感悟,以此來提高學生的思考能力和對語言的應用能力。參考文獻[1]劉仁增.以“語用”為核心的閱讀教學新視野.[2]陳慧敏.繪本閱讀讓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更精彩[J].新課程(中),2011(8).[3]凡倩.淺談繪本閱讀在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學工作中的引用[J].語文學刊.基礎教育版,2013(10).[4]季校校.淺談繪本資源在培養低年級兒童語言能力的運用[J].內蒙古教育,2015(04).[5]陳嬌錦.小學低年級繪本閱讀教學中語用能力的培養[J].學法指導,2016(0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7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