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小學語文三年級階梯式閱讀法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閱讀是學習語文的主要途徑,閱讀的方法有多種,讀的方式不同,其作用和價值也有所差別。針對小學三年級的語文教學,筆者提出階梯式的閱讀方法,從朗讀,到默讀,再到背誦記憶的不斷深入,可以幫助學生提高語感和表達能力,促進學生對書本內容進行具象化理解,整體感知文章內容并進行思考,鍛煉學生自主閱讀能力?!娟P鍵詞】階梯式;語文;閱讀【中圖分類號】G62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3089(2019)13-0188-02引言在小學語文課堂中,如何教會學生閱讀是教師的一項重要任務。閱讀可以幫助學生獲取各個方面的知識,有助于學習語言、強化語言理解能力,因此,語文課堂中應當著重培養學生有效閱讀的能力。基于課堂教學體驗,筆者認為小學學生閱讀有法可循,不可一蹴而就,應循序漸進,階梯式進行。一、情境朗讀所謂朗讀,就是將書本上無聲的文字轉變為有聲的語言的過程。自古以來,在學習中人們一直強調“讀書”的重要性,所謂“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只要讀書多朗讀幾遍,原本晦澀難懂的語句也可變得自然流暢。朗讀的作用遠比我們想象得更多維。首先,朗讀可以助于理解。針對小學學生的特點而言,學生們的形象思維能力較強,想對而言抽象思維能力較弱,因此,在朗讀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對原本抽象的內容進行轉化,在大聲讀書的過程中,讀得越多、越認真就越能夠理解透徹,越能夠感同身受,越能夠投入感情。例如在課本中出現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一詩教學中,學生對于古文表達的理解能力較差,無法設身處地理解詩人處境,進而無法感受其佳節思親之情,但在反復朗讀過程中,朗朗上口的詩句能夠幫助學生記誦,領略韻律之妙、造詞用句之美。其次,朗讀可以助于表達。表達需要我們有堅實的語言基礎,還需要能夠準確應用詞匯,語句自然連貫。朗讀的過程,可以讓學生不經意間積累大量詞語、句式,幫助學生“開口”說出來,長期朗讀的基礎上,學生的口語表達、書面表達都可以得到加強。最后,朗讀可以助于審美教育。教材中常會出現許多描繪自然風光的文章,以小學三年級語文教材中《美麗的小興安嶺》為例,在課文中出現了大量優美語句,描繪出秀麗的景色,在課堂中,多數學生可能沒有機會去往當地領略自然風光,但通過朗讀時聲情并茂的表達可以讓學生進入文中意境,感受文中所描寫的意象,體會自然之美。朗讀可以被視為一種綜合性的訓練,在此過程中,朗讀者的多個器官協同并用,共同得到鍛煉。通過朗讀,學生可以利用自己的想象力創設出書本中文字所描繪的場景、形象,由表及里,深入語言的意境之中,體會作者所要表達出來的感情。筆者認為,在課堂中,教師應當充當起引導者,利用自身技巧將學生引入到書本情景之中,借助朗讀這一方法,激發學生去體會和理解[1]。二、靜心默讀默讀也是閱讀方式的一種,通俗而言,默讀就是在心里不出聲地讀。它是一種獨立的閱讀方式,閱讀速度快。在《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低年級學生應學習默讀,做到“不出聲,不指讀”,中年級應當初步學會默讀。在三年級的語文教學中,教師有義務去教會學生們如何默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默讀,從輕聲朗讀開始,逐漸無聲,慢慢地,速度也有所變化,由低到高,這樣既可以鍛煉學生在安靜的環境里認真靜心讀書,在嘈雜的環境中也可以鍛煉學生們不受打擾地閱讀。在課堂中的默讀訓練應當是要求明確、定時檢查且有目的性的默讀。例如在學習《陶罐與鐵罐》這一課時,可以在課堂開始時給學生定下任務,在十分鐘內進行默讀,默讀的同時思考陶罐與鐵罐的區別、他們在文中分別是什么樣的形象、我們能從中得到什么啟示,隨后的默讀時間里給學生閱讀的自由時間,讓他們在默讀的同時可以帶著目的、不受打擾地思考問題,在結束時請學生們踴躍談談自己的看法,這樣既可以檢驗學生默讀的成效如何,也可以促進學生獨立思考,幫助他們自主理解文章內容。三、理解背誦背誦是我國傳統語文學習方法中一種重要的方法,通過背誦經典文章,可以幫助學生增強自身語感,提高口頭和書面的表達能力,并且陶冶情操,提高自身修養。小學的語文教學任務明確,就是讓學生能夠積累起較為豐富的語言素材,鍛煉自身對語言的應用和表達能力,學會聽、說、讀、寫。其實,在日常生活中,學生可以得到口語化的語言鍛煉,通過日常的對話、交流學生們對日常語言的應用已經能夠掌握,然而,學生們一到寫作文時就開始一籌莫展、抓耳撓腮,不知從何寫起。這正是因為學生對于書面語句、精美辭藻、優美詞匯等的積累較少,因此在課堂中更多的要鍛煉學生非日?;谋磉_能力,例如寫文章、寫詩、記錄事件等,在這些應用場合,對于詞匯選擇、句式使用的要求都更高更嚴謹,背誦就是能幫助學生積累這類優美語句的好方法。背誦也并非盲目背誦,應當選擇經典的名著、古詩、文章等進行背誦。在平時,學生如果有意識的記憶、背誦精美篇章,就能逐漸擴展其語言寶庫,在將外界知識化歸于己的過程中,逐漸對于作者的用詞用句、文章結構等有所理解,了解文章的匠心所在、經典所在,成為詩中所云“腹中藏書一萬卷”[2]。背誦的好處不僅在于一時的積累,也可幫助學生進行長期的理解。小學語文教材常要求學生對課文進行背誦,這對學生掌握課本知識有很大幫助,但是背誦不僅限于課文內容,在課外閱讀上也十分適用。課外閱讀作為閱讀的重要組成部分,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幫助學生強化人文精神,提升人文境界,幫助學生打開視野,開拓思維,去學習和了解更多知識。一般在學校課程中,教師會將一周課程中的某一節作為課外閱讀課堂,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用來課外閱讀的時間十分受限,教師也沒有充足的時間幫助學生學習和理解課外閱讀的內容,因此部分學生對于學習內容可能僅僅進行了淺層次的學習,這時如果教師讓學生進行背誦,則有助于其理解。就比如我們學校1~6年級每周要完成一次課外閱讀的好詞佳句的摘抄和讀后感,每周10分,滿60分換一枚微章。這樣讓學生背誦一些好詞佳句的基礎上,可以幫助學生通過“苦學”和“勤學”增強對文學的理解和素養,真正成為閱讀的主人。四、結束語在小學語文課堂進行閱讀訓練時,教師應充分引導學生進行階梯式的閱讀,通過朗讀將無聲文字具象化,通過默讀訓練學生快速理解文字,通過背誦加強對美文經典的記憶、理解,將文中篇章變為自己的語言儲備,便于學生隨時隨地輕松應用。參考文獻[1]陳紅桔.淺析小學語文階梯式課外閱讀指導[J].新課程,2017.[2]張勝芳.淺談小學語文的閱讀方法[J].好家長,2017(46):79-79.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38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