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閱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微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它不僅可以讓人快速地進入閱讀狀態,還能節省出來長篇閱讀的時間,提高閱讀效率。小學高年級的微閱讀不同于廣義上的微閱讀,是現階段教學發展的一種新興形態。作為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該充分利用微閱讀的教學方式來輔助教學,全方位地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承上啟下,注重長遠發展。
關鍵詞:小學語文;高年級;微閱讀;教學方法
引言: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影音資料、課外經典閱讀等微閱讀方式進行輔助教學,從而拓展學生的知識廣度,同時作為教師在微閱讀的選材過程中要貼近教材,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通過文字引導、圖片引導等方式,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所學課文中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和興趣。筆者以小學五年級為例,探討微閱讀在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應用。
一、課內呼應,注重積累
首先小學五年級的學生不同于其他年齡段的學生,此時他們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識字和理解能力。其次,這一時期的學生個性思維也有進一步的提升,具有了一定的獨立思考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打破傳統課堂模式在有限的課堂時間上擠出時間帶領學生進行相關內容的微閱讀延伸,而這些時間不僅是學生積累課內外知識的大好時間,還可以通過延伸閱讀鞏固課文知識。
例如在課文《白楊》的教學中,文中運用了大量的比喻、擬人等描寫手法對于白楊樹的形象進行刻畫,課后的習題中有對于課文表達方式的討論,為此可以在課后為學生截取矛盾的《白楊禮贊》一文中對于楊樹形象描寫的相關內容進行賞析,通過大屏幕展示給學生,要求學生對這一片段進行有感情的閱讀,并分小組討論找出其中擬人和比喻的部分,將兩篇文章進行對比,進一步鞏固課文中對于事物特點描寫的方法和表達方式,把兩篇相似的文章機的結合起來,這樣學生在閱讀的過程中不僅積累了未來中學的相關知識也更深入地了解了本篇課文所表達的中心思想。
二、課內共讀,注重選材
學生在課堂上的微閱讀不僅要保證素材的經典性,還要保證與教材的互通性。課堂上的微閱讀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微閱讀,其目的既不是利用瑣碎時間提升個人修養也不是利用微閱讀濃縮經典,而是通過尋求與所學內容相關的成語典故或是名家經典引用到所學的課堂內容上,通過誦讀與討論師生共同交流心得,促進常規課程的豐富性。
例如在《晏子使楚》的教學前,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閱讀“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這一典故的由來的相關資料,學習過后再通過這一典故引出今天所學《晏子使楚》的課文,以點概面的,并設置一個思考問題,為什么晏子憑著“淮南為橘淮北為枳”這一例子就能夠巧妙地維護了自己和國家尊嚴,鼓勵學生小組討論并在今天所學的課文中尋找答案。這樣一來,課內外資料有機結合,不僅增加了學生的知識儲備,也激發了學生對本課的學習興趣。
三、豐富教學手段,合理利用教學資源
隨著國家對于教育的大力支持,學校的教學手段日益豐富,教學方式也更加多元化、現代化。作為當代教師,要充分利用現有教學資源和網絡信息時代的便利條件,把微閱讀簡化圖片或影音資料,以更為直觀的方式為載體,從而達到“四兩撥千斤”的效果。尤其是在學生思維想象遇見瓶頸的時候,一張圖片、一段視頻往往會起到“一切盡在不言中”的效果,甚至在一些特定的情況下可以采取“圖片優先,文字讓路”的方式,觸碰學生的興趣點,使得課堂更加具有活力[1]。
例如在課文《草原》的學習之前,可以為學生播放一段蒙古族人民那達慕大會的科普資料,讓學生先對于蒙古族的一些風俗習慣有一定的了解,不至于對課文所表達的一些風俗習慣過于陌生。同時還可以為學生展示幾張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草原圖片,盡早把學生的思維帶入到課文所渲染的環境當中。在此基礎上再對課文進行學習,似乎更容易體會“蒙漢情深何忍別,天涯碧草話斜陽”的情感。
四、延伸閱讀,觸碰課外知識
由于五年級屬于高年級,對于未來的學習有著承上啟下的功能,所以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不應該只局限于對教材知識的范圍內,更應該著眼于課外知識,適當地延伸學習一些中外名著來豐富自身知識寬度也有助于未來的學習。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進行微閱讀的時候也要注重這一要點,不僅在課堂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其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意猶未盡的情緒下產生對新知識的渴望,同時還要契合實際的在微閱讀的材料中融入一些經典之作的片段,從而讓學生的淺閱讀轉化成深閱讀,提升自身的感悟能力[2]。
結語:信息時代的來臨,閱讀活動已經全面進入微閱讀時代。而在小學語文教學活動中,引入微閱讀,也可以讓教學活動緊跟時代步伐,提高教學效率。微閱讀作為一種新興的閱讀方式,具有長遠的發展意義,可以讓學生快速的進入閱讀狀態、學習狀態,同時,又不會占用太對課堂時間,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開拓無限的視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微閱讀引導學生們進行課外閱讀,同時教師還要注重閱讀材料的選取及教學手段的采用,全方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效率。
參考文獻:
[1]李淑俊.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微閱讀”的引入[J].雜文月刊:學術版2015年(上):134.
[2]陳曉玲.小學高段語文課堂引入“微閱讀”的研究。教學理論研究(第四輯):104.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1271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