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價值與意義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群文閱讀是語文閱讀的一種形式,與傳統的單元整體教學、主題教學即有聯系又有區別。它不是只把文章按人文內涵組合在一起,而是更深入文本內部,關注文章的表達形式內部結構核心觀點承載信息,在文章之間形成結構化的互文關系,讓學生在探索群文時,發展學生閱讀技能和發現能力。歸結起來,群文閱讀是同一個議題、多個文本的探索性教學模式。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在提升學生的閱讀量、閱讀方法,閱讀興趣與自主閱讀的習慣的培養方面起著重要作用。
  一、關于群文閱讀
  關于群文閱讀有多種解釋,有廣義狹義之分。廣義的群文閱讀是一種閱讀形態,是指閱讀者通過傳統媒介以及各種新媒介,通過多種途徑與載體,在復雜資源中進行信息的自由提取和有效聚合,從而實現閱讀者個體自我或社會意義的建構。此概念來自日本佐藤學教授倡導的群書閱讀,他在其《課程評論—— 走向公共性的重建》、《教師這一難題——走向反思性實踐》等著作中提出“群書閱讀”觀念,倡導學習共同體;其后,臺灣香港的教育家將此理論應用于教學實踐,稱為多文本閱讀或群文閱讀。狹義的群文閱讀是一種特殊的閱讀教學形態,它是中小學語文教學視野下閱讀教學活動的創新,其理念是語文教師遵循閱讀教學原則,以接受美學理論為指導,在特定的課間和環境中,將一組相關文本(文章)萃集在一起,提供給學生閱讀學習,培養學生合作學習以及閱讀能力探究能力的教學活動,通過群文閱讀,力求構建以一定主題為依托的,以略讀初讀為主的閱讀教學方法,以分享感悟為核心,以合作學習為樂趣,以探究發現為追求,最大限度地解放與培養兒童的閱讀能力。臺灣教授趙鏡中和吳敏而認為這是一種具有突破性的閱讀教學實踐。在語文教育領域,它是一種創新的教學思想,改變了單篇教學的傳統,沖破了單元教學的框架;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它是一種有生命力的教學形態,群文閱讀既是對傳統教學思想的突破,也是對教學內容觀念的突破。
  二、小學群文閱讀的價值與意義
   群文閱讀教學活動與傳統意義的閱讀教學,在目標過程和意義上既有相同之處,也有自身的特質,著力打造閱讀教學高效課堂,提高學生語文素養是群文閱讀教學創新的核心目標。因此,精心構建的群文閱讀應具有以下優勢:
 ?。ㄒ唬┳寣W生在大量的閱讀量中學會閱讀
   朱永新教授說:“一個人的精神發育史就是他的閱讀史,一個民族的精神境界取決于這個民族的閱讀水平”。中小學生學會閱讀是學會學習最重要的部分,群文閱讀要促進學生學會閱讀。多讀書、多積累是我國傳統語文教學的寶貴經驗,但就目前的學習情況來看,許多學生的閱讀量都遠遠達不到要求。《語文課程標準》在“課程目標”中規定,第一、二、三學段的學生課外閱讀總量分別不少于5萬、40萬、100萬字。世界各國也非常重視兒童的閱讀量,美國紐約州規定小學生每年必須讀25本書。量變是質變的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當前我們的語文教學,教師仍然比較重視語文教材中課文閱讀的教學。以小學語文12冊教材、每冊教材平均30篇課文、每篇課文平均500字計算,閱讀總量只有15萬字左右,這樣的閱讀量是遠遠不夠的。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有效地增加了學生的閱讀量,擴大了學生的閱讀面,為學生閱讀素養的發展提供了必要準備。但同時,關于閱讀僅僅依靠量來取勝是遠遠不夠的,在大量的閱讀中,只有學生通過對大量的信息的提取、整合、消化之后,真正的與閱讀文本交流、對話,不斷總結閱讀心得與體會,才會在大量的閱讀中學會閱讀。
  (二)讓學生成為語文學習的“主體”,培養興趣
  語文教學開展過程中,由于受教學模式的影響,導致部分學生對語文學科感到枯燥。這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傳統語文教學中,以教師講解為主,學生只是被動的接受知識?!墩Z文課程標準》在“基本理念”中強調: “語文課程是實踐性課程,應著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碑斍拔覀兊恼Z文教學,一節課教一篇文章,學生很快讀完,內容基本理解,教師只好不停地問、不停地講,學生被動地答、被動地聽,主體意識缺失,閱讀興趣降低。群文閱讀教學,學生在一節課中讀五篇左右的文章,新的閱讀內容不斷激發學生的閱讀期待,教師不得不少問少講,學生忙著進行看書、思考、陳述、傾聽等語文實踐,真正成為語文學習的主人。這樣,學生成為語文課堂上的“主體”,主人翁意識得到提高,便于學生轉換角色,帶著興趣與求知的欲望,主動地去學習語文。
 ?。ㄈ┤何拈喿x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習慣
  有了閱讀興趣之后,重要的一點在閱讀習慣的培養。著名教育家葉圣陶說過:中小學的根本任務就是培養學生的習慣,這包括學生的學習習慣與生活習慣,就學習習慣而言,閱讀習慣顯得尤為重要。新課程標準下,大力提倡群文閱讀的目的,就在于培養學生良好的閱讀習慣。閱讀習慣是在一定條件下經常地完成閱讀行動的需要,它使閱讀者遵循一定的閱讀方式去形成閱讀習慣的培養,既有閱讀本身的意義,也有教育的意義。新課標強調: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要讓學生自己主動參與閱讀實踐,自己去積極感受思考,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從中得到營養,群文閱讀能更好地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覺閱讀的習慣。教師是學生閱讀活動的參與者引導者,鼓勵學生積極探究,獨立思考,敢于發表自己的感受,建立一種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學習方式,培養學生自主閱讀自覺閱讀的習慣,促進學生自主發展。
  三、小學群文閱讀的策略
   (一)重組教材,縱向比較
   小學語文教材中收錄的文章,不僅文質兼美,字字珠璣,而且各個篇章之間都存在內在的聯系。教師在教學中,既要深入研究每一篇課文,又要整體把控每一本教材,根據教學需要,重組教材。一方面可以考慮單元內的重組,另一方面可以考慮單元間的重組。通過對教材課文的重新組合,充分分析它們之間的異同,這樣,既能加深學生的閱讀印象,提高閱讀效率,而且還能對學生進行有針對性的專項訓練,提高閱讀技能。
   (二)內外結合,橫向鏈接
   雖然小學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是無數優秀編者精挑細選而來,既具有教育意義,又符合小學生的身心特點。但是,一本教材的容量有限,收錄的文章在篇幅上也是固定的幾篇。教師在教學中,一定要有效引入一些課外的閱讀材料,既豐富了課堂教學容量,又拓展了學生見聞。教師在引入課外讀物時,要考慮:引入文本作者的其他文章進行群文閱讀,讓學生感受作者不同時期,不同的心境、不同的風格,提高學生鑒賞能力。引入文本主人公相似的文章進行群文閱讀,加深了解,提高理解能力。就整本教材的精彩片段進行整合性的群文閱讀,激發了學生對語文教材的閱讀興趣。
   群文閱讀立足點在于學生的基礎上,在大量的閱讀中,讓學生學會閱讀,從而培養起學生對語文學科的興趣,從而培養良好的自主閱讀習慣。群文閱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運用,是語文教學模式的大膽嘗試與創新,利于學生語文素養的全面生成和提高。群文閱讀是教學創新,是語文閱讀教學的突破和優化;同時在師生的平等互動下,是構建有效課堂的重要途徑之一??傊瑢W生閱讀能力的提高依賴于大量的閱讀,群文閱讀,不僅能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增加課堂閱讀容量,而且還能有效豐富學生的閱讀方法,提高學生閱讀能力,使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全面提高。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9135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