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十點”創作思維讓作文出彩動人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作文在語文考試中占有較大的分數比重,它是一個學生書面語言表達能力的最直接體現。同一個作文標題,不同的學生會寫出不同效果的文章。有的真情感人,有的枯燥乏味,有的生動活潑,有的平鋪直敘。針對記敘文,筆者認為要抓住十大要點,運用創作式思維,讓作文更加出彩動人。
【關鍵詞】中學生作文;創作思維;創作技巧;創作情感
【中圖分類號】G633.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1270(2019)12-0103-02
作文為人而作,由人而寫,因人而異。同樣的生活,不一樣的中學生作文就不同。家庭生活是中學生作文的一個重要方面,讓情感更動人是反映家庭生活題材作文的一個著眼點。作文是人文,作者是文人,應該有為文創作的意識,應該認識到自己是創作的主體,讓作文有味有情。中學生作文要擺脫直接照搬生活、簡單敘事、千篇一律的模式,作文時應該有一個明確的創作思維。寫記敘文要想讓文章有文采,情感更動人,可從以下十點入手。
一、發現親情點
家庭生活無非父母長輩和子女。對孩子衣食的關心,身體的關照,生活用品的安置,學習的保障,時時處處考慮周全,無微不至。早早起床為孩子做飯,做孩子愛吃的飯菜,一頓飯有父母的感情灌注,愛的味道在一日三餐,更在幾十年如一日的衣食住行的鋪排和勞作。孩子要善于從父母長輩的日常言行及對自己所做的事情中,稍加思索,感悟其心,理解言行中的深意,發現父母對自己的關愛。感悟到他們默默的付出,始終如一的對子女那顆永不變異的真心。不離不棄的呵護,以及在平時處理一些家庭事務甚或解決子女所做錯事、內心困惑中所蘊含的教育智慧。距離或遠或近,真情伴隨一生,任何時候都不曾遠離,不曾分開,不曾褪色,不曾減少。用情關注,親情如空氣彌漫在周圍,不難發現。
二、感悟動情點
親情最為可貴的一點在于持久,在于包容,在于純凈,在于不帶功利性。在日復一日的為子女的付出中,任何一件事,無論大小,都有最真摯的父母心。如父母為自己學習的服務準備及要求,父母和老師、親友的交談,殷殷之心,只要如實敘寫,親情自現,由一而二,由二而三,推及凡此種種,自然就有了動情點。
另外家庭生活中的一次特殊經歷如旅游登山,一場突發事件如孩子突然生病等更是最好的作文題材,人在難以預料狀態下的表現最為真實,更容易暴露一個人的內心思想,最容易折射出父母,特別是感情粗疏的父親最感性的一面,最熾熱的愛。我們就可以從中深刻感悟,聯想思考,從而找到生發的動情點。
三、選取時間點
一是特殊時間,如生日宴會,假日聚會,婚喪禮會,民俗節日以及長輩去世,這些特殊的日子,集體場景中,人物的言行會有更豐富的表現,通過直接的觀察人物言行,處理事務的方式方法,人物在群體中帶有社會性的一面的個性特色就會具有較為充分的展現,捕捉到的細節,人物多種特質都會有所展現。學生能夠發現其中的精彩與深刻之處,可以豐富人物尊老愛幼、機智幽默、冷靜沉著、親情可感的多面。
二是一些突發事故,甚或家庭生活中的一些矛盾糾紛、意見分歧等都是表現親情的最好素材。這些特殊事故中,人物在慌亂中、沖動時、必須做出重大抉擇時,親情必然會有更強烈的表現,只要合理取舍,服務于一個較為明確的目的,一定能夠創作出打動人心的佳作。
三是在習慣背后的日常堅守,更應該仔細的去體會。多少年如一日的對子女的愛,都包含在一點一滴的瑣碎小事中,接送等待、飲食起居,幾乎占據了父母全部生活重點,涓涓細流,春風化雨,霖霖甘泉,清風明月,大多以最溫和的狀態存在,最容易讓人忽略。如果習以為常就會漠視;如果深刻感悟,引入自己的內心深處,以心比心,內心的思潮就會掀起層層的漣漪。只要發現其內在的堅守,情感的升溫,客觀的敘述,巧妙的呈現,就能引人共鳴,產生藝術力量。
四、切入發生點
可以表現家庭親情的大事小事比比皆是,但貴在找準切入點、突破口,能夠充分體現父母用情的持久,做出的犧牲,才能讓尋常小事反映出親情的奪目光輝。
一是選擇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如早起給孩子做飯,中午給孩子準備可口的飯菜,晚上等孩子放學回家,從小處入手,抓住父母言行中的細微之處,感悟他們的愛意。
二是從細節著意,如一個鼓勵關愛的眼神,一句征求意見的話語,一個贊賞肯定的動作,細微之處見真情,深入思考感悟,由此擴展引申聯想,就可做出情感真實、內容充實的作文。
三是從看到的文章、影視節目中來感受,反映親情的紀實文學或虛構的小說,能夠發表播出的必然是精品,能夠啟導人心,由彼即我,將心比心,同類聯想,便有了一個很好切入點。
四是要善于觀察自然現象,從中思悟,類比人事,或者構思寓言式故事,詳寫自然故事,簡短議論,由此及彼,由物及人,由他及我,同理同心同感,從中發現生活真情。
五、再現情景點
看到作文題目,眼前會浮現出清晰的情景影像,讓自己感動至深的場景會像電影鏡頭一樣回放,如實的敘述和描寫,父母校門口接到自己放學欣喜,兒女學習進步的欣慰,考試優異的興奮,都會清晰的呈現。再由眼前所看到的,聯想以前的相似或相反的場景,加以插敘回放,反復重復中感情遞增。以前情景朦朧的底色,與眼前的清晰的圖景相互疊加,傳遞出更富韻味更具溫情的親情效果。由一個點,一條線,穿起一串珍珠,使故事情節豐富而有情致,變化而不覺
呆板。
六、構思技巧點
一些學生作文,只會再現生活場景,敘事清楚,卻平淡無奇,了無意趣,究其原因在于不善為文,不會構思,不知取舍與變通。寫作文,應該在類型化的生活中,尋求不一樣的地方,做一個心靈真摯、內心多情的人,做一個善于講故事的人,一個會作文的人。作文不同于我們一般說話,應該善學善悟,學以致用,師法范文,靈活創新,用不同于常人的帶有主人公精神氣質光環的神貌關照現實生活,發現平常人中的可貴,平凡中的偉大。要善于發現不尋常之處,見人所未見,思人所未思,善于感悟人的內心,透過表面看內在。選材要力求獨特或者平中有奇,有個人感悟的事例。開頭可以以歌詞或者直接敘事,人物言語開始,干練簡潔,有意味,不拉雜,讓人耳目一新,有清爽之感。清楚敘事中一方面要細致傳神的描寫以凸顯人物性格品質,另外還要適當運用景物描寫或抒情化簡練語句,使文章具有多種表達方式綜合運用的豐富情味。結尾卒章顯志,呼應開頭,為文之技巧,在于自然而然,不著痕跡。 七、制造催淚點
欲先動人必先感動自己,只有感動自己才能打動別人,把握那一剎那的瞬間,父母愛、兄弟情,在于可以為對方犧牲自己,忍受責難,承受苦楚,做到最真。真情流露,讀之淚下。情感從鋪墊,生發,到醞釀,蘊蓄,爆發,回味,水到渠成,自然而然,無以多言,此時無聲勝有聲,一切盡在不言中。一些佳作能制造出淚點,擊中讀者心靈的秘密,就在于穩穩的抓住了這條感情線,適時的給以搖動、緊致,讓讀者的心在無形中追引故事,情感在不斷的升騰發酵,直至達到人物的做出最大犧牲或者謎底被揭開之時。朱自清《背影》就有這樣的筆法,川端康成《父母的心》父母的心路也在最終一個子女也不送中,讓人淚下。有學生作文寫長輩去世,在回憶描寫與之生前相處的時光種種美好情景,最終使感情得到爆發,淚如雨下。其實催淚的根本是真情的蘊蓄與表達。
八、完美自然點
大多學生作文,能夠如實敘寫真實生活,如同照搬照抄,夠真實,但不夠藝術。生活原生態是粗糙的,隨意的,必然是發散的,有不合事宜的一些東西,人物言談中必然會有一些與作文主題內容偏離的一些東西,必然要舍棄。為了表現人物品質思想,需要對人物言行有意識的進行合理加工改造,只要這種事情會發生,對表現人物有較大作用,就可以大膽挪用或“借用”,變成這一人物此時此地所作所為。只要符合生活真實,又具有時代特點,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做到恰到好處,就大有可為,使主題突出,人物形象更加鮮明。所謂自然,就是服務于一個中心,對于材料的取舍,藝術的加工改造,保持敘事的純粹性。
九、符合自身點
第一人稱敘事,“我”一定要符合年齡,身份,不能有讓讀者一看,感覺到生編硬造不符合人物身份之感。
一是不能受一些范文例文的束縛影響,讓人感覺抄襲他人。二是對自己真實思想要約束在作文所表現的主題中,為中心服務。即便是構思第三人稱的小說形式,社會角色的定位,都應該自帶標識,讓讀者能夠發現符合人物身份的典型特征,避免導致人物言行不一,或者言非本人,陽春白雪與下里巴人應該有明顯的區分度,人物能夠說出個性化語言。一篇作文,有限的文字,必然需要精雕細琢,不容有欠美傷美的敗筆。
十、渾然一體點
作文構思嚴整,行文流暢,結構得當,是應有之意,但真正達到發表水平的作文必然離不開反復的推敲修改。增刪改調,力爭使文章無閑雜段字,形式能出新出奇,敘事多變自然,主題呈現別有意趣,方為佳作。推敲修改具體要注意:謀篇布局,做到首尾圓合,過渡自然。如果是開門見山直入敘事的作文,先聲奪人,中心開膛,但又能迂回曲折,使敘事完整,兼顧全貌。讓人覺得本就如此,沒有違和之感。結尾的議論抒情,不能脫離敘事,應該源于人事而有升華,使意旨更高更遠,言有盡而意無窮。
總之,十點要義在于,細觀察,能描寫,會感悟,善聯想,由此及彼,見微知著,小事不小,滴水見陽,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必然親情易寫,真情可感,樸實靈巧,皆盡其妙。任何一篇作文選取的只能是很小的一個方面,一個側面,表現一個主題,只要掌握正確方法,靈活運用創作規律,對生活有真切感受,文章就會更加出彩動人。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4795.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