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微課助力解決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問題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隨著信息化技術的逐漸進步,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學習已經進入一個信息化時代。近年來,微課課堂逐漸興起并運用于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助力教師解決課堂上遇到的一系列問題。本文分析了當前信息技術學科課堂中存在的主要問題以及將微課帶入課堂的優勢,以期為提升課堂效率提供一定參考。
  【關鍵詞】微課;信息技術課堂;教學問題
  【中圖分類號】G633.6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8437(2019)16-0104-01
  微課指的是以先進的信息技術為基礎,依據學生的基本認知規律,將課堂上的教學內容分解成碎片,讓學生對知識點進行更好的掌握和理解,提升教師課堂教學效率的一種教學模式。微課課堂的主要特點在于教學內容具有針對性,一個教學視頻的時間為10~15分鐘,可對課堂上的重難點進行針對性解答,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1 信息技術學科課堂教學存在的問題
  1.1 學生對理論性知識缺乏興趣
  信息技術學科的理論知識較為抽象,專業性較強,因此,對于抽象思維和理解能力較差的學生而言具有一定的難度。在當前階段,教師在進行信息學科理論知識的教學中依舊使用傳統的灌輸式教學,這種單一的講解方式會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導致課堂效率的降低和學生掌握的程度較差。
  1.2 學生動手操作能力不強
  信息技術課堂主要分為操作課堂和理論課堂兩種。操作課堂主要培養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但是,因為信息技術是一門新興學科,重難點知識較多,學生在實操過程中常因為過程的復雜性而跟不上教師的同步演示。筆者在調查研究過程中發現,在信息技術實操課堂中,不管教師如何控制課堂節奏,依舊存在學生不能跟上教師節奏的問題,重難點的操作過程不斷累積問題,造成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下降。
  1.3 學生學習能力差異顯著
  學生從小的學習環境和成長環境都存在一定差異,因此,學習能力存在一定差異,如家庭環境較為優越的學生從小和電腦進行接觸,其實際操作能力相對優秀。對于農村或偏遠地區的學生而言,其接觸電腦的機會較少,其基礎相對較弱。這就造成學生的學習基礎和學習能力都存在一定差異,教師對一些基礎較差的學生反復講解內容,優秀學生無興趣的情況存在。距離實際教學目標存在一定距離。
  2 微課助力解決信息技術學科課堂問題
  2.1 提升學生對理論知識的興趣
  針對信息技術學科抽象性和專業性較強的問題,教師可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借助于微課,如在備課時多多收集和課堂內容相關的微視頻,或課堂延伸的拓展內容展現給學生,將專業技術性的知識變得更加形象,讓學生便于理解,提升學生學習興趣和理解能力,提高教師教學效率。
  2.2 助力教師攻克動手操作知識重點
  在傳統的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在進行實踐課程的教學中通常采取邊操作邊授課的方式,但是由于學生對課程的理解能力不足,在對課程的重點難點上跟不上教師實際操作進度的情況。因此,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針對課堂上學生難以理解的重點難點,進行微視頻的錄制,這就解決了學生跟不上教學速度的情況,學生可在課程結束后,針對課程的重難點進行反復練習,并根據自身的學習情況,對微視頻中的重難點進行實際操作,保證學生的學習進度。
  2.3 助力教師開展分層教學
  信息技術學科和其他學科有所差異,受到學生從小的環境、學習能力等條件的影響。使學生的知識接受能力存在一定差異,經常出現部分學生已經熟練掌握基礎知識但部分學生對基礎知識的學習困難重重的情況。針對這一情況,教師可借助于微課進行分層教學,在備課時針對基礎知識和進階知識進行不同微視頻的制作,在課堂上針對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進行知識的分層學習,實現不同能力學生的學習目標,拉近學生之間的差距。
  總之,微課是近年來大力發展的授課方式,教師在信息技術課堂的授課過程中,借助于微課,可實現分層教學,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同時對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也有著重大的意義。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可積極的運用微課,讓抽象的信息技術課堂更富有樂趣。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343.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