例談家校合作促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教師引導學生成長的過程中,不僅需要與學生進行耐心、細致的溝通,營造良好的班級氛圍,而且需要與家長建立良好的家校合作關系。文章就家校合作促學生行為習慣的形成,從摸清情況,對癥下“藥”;知錯能改,正向強化;家校攜手,共同理解三個方面進行論述。
關鍵詞:家校合作;小學生;行為習慣
剛承擔班主任工作的時候,筆者常常為班里少數的“熊孩子”忙得焦頭爛額,他們有的學習習慣不好,有的智力有缺陷、學習素養不高,有的甚至患有多動癥、自閉癥、讀寫障礙等。那時筆者花費很多時間關愛學生,然而收效甚微。少部分學生占用教師絕大多數的時間和精力,屬于教育的“二八定律”現象。隨著班主任經驗的增加,筆者逐漸認識到家校合作的重要性,通過家校聯手教育對“熊孩子”進行教育,與家長們進行良好、有效的溝通,是一種有效的途徑。
一、摸清情況,對癥下“藥”
一年級入學第一天,五個學生先后“狀告”小博。小羽說小博抱她還親她的臉頰;小婷說小博拽她的頭發,被拽得很疼;小浩說美術課上小博未經他的同意,搶走水彩筆繪畫;小實說數學課上,小博用鉛筆在小實的桌上涂滿鉛筆線條;班長說體育課上,小博從操場上偷偷溜走,在整個校園里“參觀旅游”。筆者找到小博,在和小博溝通的過程中,發現小博一直不說話,眼睛不停地眨,嘴角抽動,搖頭聳肩,還有很多怪表情。經過與家長的溝通,筆者了解到小博的家庭情況,爸爸常出差,媽媽上班地點較遠,回家很晚,小博平時由奶奶接送。
每一次小博犯錯,奶奶會大聲指責他,小博有時跑得離奶奶遠遠的,有時像“吵架”一樣喊叫。小博的奶奶說:“小博有病,我也管不住他,吃藥也這樣?!毙〔┑陌职终J為孩子之間的打鬧和矛盾是“小事”,認為所有男孩子都是這樣“打鬧”長大的。在筆者詢問小博抖動癥的病情時,小博的爸爸說:“小博的抖動癥表現主要是眨眼睛,是上幼兒園時看電子設備過多導致的,已經治好了。”小博的媽媽說:“我們對孩子的管教很嚴厲,我看了很多教育孩子的書,試過很多種方法,跟小博說明很多不可以做的行為,卻不起任何效果。小博其實很善良的,但就是處理不好與同學之間的關系?!?
最后,筆者對小博的家長說:“請不要只想自己的方法是否可行,你們想過孩子的內心需求了嗎?”筆者和小博的家長約定,不斥責孩子的行為錯誤,激勵與贊美孩子的每一次努力,常常對孩子進行語言激勵,如“我喜歡愛笑的小博,我喜歡努力的小博,我喜歡……”
二、知錯能改,正向強化
在不斷正向強化小博的行為的情況下,小博的情緒失控的次數減少了,而且小博的課堂表現進步很大。但還是會做一些同學不太理解的事情。如小羽在作業本上這樣寫:“我不想跟小博做同桌,他每天都欺負我,吐口水到我桌上。”筆者問小博:“是否做過在別人桌上吐口水的事?”小博點頭,說:“她不跟我玩,我想跟她做好朋友?!庇谑枪P者組織開展了一次 “怎么樣讓別人成為自己的好朋友”的主題班會,學生七嘴八舌,有的說:“要幫助朋友?!庇械恼f:“要聽話,成為好孩子。”有的說:“好朋友要互相幫助。”有的說:“要想別人成為自己的朋友,要先對別人友好。”雖然學生的表達可能并不流暢,卻讓筆者印象深刻。當天晚上,小博用水彩筆畫了三幅畫,并寫上“對不起,好朋友”,這是小博向同學認真道歉的證明。
在與小博家長進行多次溝通后,我們決定幫小博尋找好朋友。一天放學后,奶奶帶了清潔工具,與小博一起,認真把班里的桌子擦干凈。第二天,筆者表揚了小博,對全班學生說:“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小博擦干凈了班里的桌子,小博很棒!”筆者還建議小博與好朋友分享小禮物。然后小博與媽媽商量后,帶了兩袋餅干,是小博自己最喜歡的番茄味和巧克力味,他和同學們說:“我想和大家分享我最喜歡吃的餅干,我想和大家做好朋友!”
之后的兩個月,小博時不時犯點錯誤,動動同學的水杯,拿了同學的橡皮,課堂上經常要求去洗手間,體育課上說頭疼不愿意運動……每當有同學投訴,筆者找他談話的時候,小博總是很快地承認錯誤,也時不時會送道歉禮物給小伙伴們。小博的行為陷入了一種奇怪的循環中:時不時招惹同學,犯點小錯,接著馬上承認錯誤,主動道歉,然后再犯點小錯……在這樣貌似平和的氛圍下,在筆者暗自滿意于家校合作的效果時,發生了一件事。
在一個大暴雨的下午,筆者正在外開會,突然接到給我們班上課的劉老師電話,劉老師說:“小博剛剛發瘋了,打了小羽和班長,摔了班里很多東西……”筆者馬上聯系小羽的媽媽了解情況,小羽的媽媽說:“老師,今天的場面讓我特別擔憂,小博見什么都摔、踢,拿東西就扔,報復心理特別強。如果不嚴加管教,他以后會更加肆無忌憚的……”筆者在與小羽的媽媽溝通過程中,還收到另外三位家長的信息,都描述了同樣的事件經過。筆者與小博的家長溝通后,小博的家長非常憂慮,說:“小博現在看起來很平靜,但他不認為自己有錯,堅持說別人先有錯,他才動手……他每次都是這樣,我們也不知道應該怎么做……”
三、家校攜手,共同理解
小博剛樹立的良好形象快速瓦解,說明筆者采用的方法還不夠全面。第二天,筆者在班里跟學生分享了一個《生氣湯》的故事,告訴學生:“如果你的朋友生氣了,你可以幫助他,幫他制作一份生氣水,撒點鹽、放點糖,扮個鬼臉,吐二十下舌頭,然后生氣水就做好了。學生問:“該怎么準備鹽和糖呢?”于是筆者對小博說,“如果有這么多同學愿意和你做朋友,幫助你,你可以幫班里準備鹽和糖嗎?”
小博答應了,不但帶來了鹽和糖,還帶來了一次性水杯。筆者和小博的媽媽在分享完這個故事之后告訴小博:“小博,好朋友之間要真心相待,控制情緒,減少傷害,友誼才能長久維系,以后找機會想想如何挽回吧!”
半個月后的一天,小博打電話給筆者:“老師,過兩天是我的生日,我想在班里過生日,可以嗎?我還想告訴大家,我不發脾氣了……”筆者馬上答應下來并開始組織。和小博得家長一起制定了小博的生日計劃。那一天,每個同學都吃到了小博端來的蛋糕。那一天,班里同學大聲地為小博唱生日歌。那一天,小博的媽媽聲情并茂地朗誦了吉卜林的作品《如果》,詩的內容雖然有點難度,可能學生并不能理解,卻能感受到那深深的愛。
在同學的理解和愛的幫助下,小博開始積極參與體育鍛煉,還參加科學實驗課程和編程課程,與同學們的關系越來越融洽,好朋友越來越多,再也沒有發過脾氣了。小博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上課的狀態越來越好,小博的家長越來越滿意孩子的進步。小博的成長離不開良好的班級氛圍,離不開家長觀念的改變,更離不開融洽的家校合作。
參考文獻
[1]丁蘭華.論高校校園文化的德育功能[J].今日科苑,2010(08).
[2]姜超.中學家校合作的問題透視與對策研究[D].吉林:東北師范大學,2013.
[3]劉曉.基礎教育“家校合作”的探析[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0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569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