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歌閱讀教學:立足文本,依本溯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是語文課堂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詩歌閱讀更是其中重要的一環,具有很強的藝術性特征。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里提出:“閱讀教學的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薄皩υ挕钡囊馑际牵和ㄟ^課堂上師生的交流,從而相互影響、補充、促進,得以更深刻、更確切地理解作者的意圖,領悟文中的精妙,自然地增進積累。閱讀教學可以概括為三個階段,即“讀得進,悟得出,記得住”。這的確是語文閱讀學習獲益的根本所在。這意味著教師要立足文本,在教學中引導學生認真讀書,挖掘課文本身的內涵,幫助學生將文本的內容、思想轉化為自己的見識。
怎樣才能實現有效的詩歌閱讀教學呢?
立足文本,追尋音律節奏之美。學生在“唱念做打”中沉浸于詩歌的節奏美,有了“情”的涌動,對于詩歌的深入學習就會有積極性、主動性。
立足文本,感悟作者情感之真?!霸娬?,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言為詩?!闭业皆娙烁星榈拿}搏,與詩人產生共鳴,就等于找到了理解古詩的金鑰匙。如果對詩人所處時代情況不清楚,就無法體會他們的“言下之意”,更談不上從中受到熏陶。學生年齡小、閱歷淺,很難與詩人心同此情、意同此理,體悟詩情、探討思想、琢磨詩風的難度比較大。因此,在教學中,教師應把握學情,對詩人生活的時代背景、心路歷程、詩詞風格廣泛涉獵,精心細選學生容易吸收的內容并詳細闡述。學生在此基礎上自讀,感悟就會比較豐富、深刻。
立足文本,探求遣詞造句之妙。劉勰在《文心雕龍》里說:“夫綴文者情動而辭發,觀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討源,雖幽必顯?!痹娙嗽谶M行詩歌創作的時候,往往會精心選擇一些字詞來表達心中微妙而復雜的情感;讀者在閱讀詩歌的時候,也是通過對一個個字詞的理解來感悟作者,從而引起情感的共鳴,獲得精神上的愉悅。因此,詩歌中的字詞實際上是溝通作者與讀者的橋梁,讀者只有牢牢抓住這一橋梁,才能真正地讀懂詩歌。
教師,在詩歌閱讀教學中,聽“音”,思“意”,品“形”,在文本上下功夫,那我們的閱讀教學就不會偏離方向。
?。ㄗ髡邌挝唬豪ド绞兄榻瓕W校)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46502.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