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略談幼兒園美工坊活動設計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幼兒園美工坊作為美術區域活動的衍生物,更加突出了幼兒和教師在美術區域活動中的共同參與動作,使幼兒能夠在開放性的美術活動中感受到更多的藝術快樂與藝術滿足,讓幼兒在掌握美術技巧的同時能夠收獲更多的藝術修養與藝術欣賞能力,為幼兒的心靈播下美育的種子。
  關鍵詞:幼兒園學前教育;美工坊;活動設計
  
  美工坊的活動特征符合幼兒在美術學習中的身心發展規律,教師利用精巧的美工坊活動不僅能夠讓幼兒的大小肌肉在美術動手實踐中得到鍛煉,更能讓幼兒的美術素養在身心放松的美術氛圍中萌生。因此,幼兒教師需要在美工坊的活動設計上巧費心思,將美術教學資源做到物盡其用,以實現幼兒綜合素養各能力方面的協調發展目標。
  一、合適的美術內容牽引幼兒參與
  幼兒園學前教育學段的幼兒因為年齡較小,再加上心智發展的不完全,因此習慣性的使用直觀思維模式來考量活動。所以,要想美工坊的活動能夠助力幼兒的素養成長,就必須以幼兒的認知發展實際情況為活動設計的基礎,教師要在尊重幼兒美術認知的基礎上為幼兒選擇與幼兒生活認知經驗相貼合的美術內容,只有美工坊的活動內容對幼兒的成長是有效的,美工坊的活動才有繼續進行的意義。教師在思考美工坊的活動內容時,可以將幼兒身邊最常見的事物作為素材選取對象,這樣就自然跳過了幼兒與美術內容的熟悉磨合過程,讓美工坊的活動能夠更加順利的進行。并且,幼兒在面對熟悉的美工坊活動內容時,幼兒的創造想象力的發揮也能有具體的認知經驗作支撐,幼兒參與美術活動的意愿也會更加的強烈。例如,在植樹節來臨之際,教師可以讓幼兒用廢紙板、廢報紙等制作一塊“植樹地”,讓幼兒在美工坊的創意活動中能夠對植樹的意義有更多的認識,使幼兒更多的美好品質能夠在藝術美育活動中被啟迪。
  二、充分的材料準備激發幼兒興趣
  對未知事物的好奇是幼兒們與生俱來的共性特征之一,美術區域活動本身就有著良好的幼兒基礎,所以教師只要在美工坊活動中抓住幼兒的好心心理,美工坊的活動目標就完成了一半。但是由于幼兒的好奇興趣來得快,去的也快,自發性持續的時間較短,所以教師需要利用更加充分的道具,讓幼兒的興趣續航力更加的持久。在過去,由于受到的學前教育起步晚的現實情況制約,所以幼兒園的美術材料往往是單一的、不夠豐富的。時間一久,幼兒就很容易在美工坊活動中滋生出乏味感。但是,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入推進,幼兒園學前教育不論是在教育理論、教育方法還是在教育物資上有有了更多的支持,所以幼兒教師要學會利用多樣化的教學資源,為幼兒爭取更多更豐富的美工坊活動材料,讓幼兒的美術興趣能夠在各不相同的趣味材料的吸引下保持的更長久,讓幼兒在美術活動中始終能夠感受到快樂。
  三、明確的主題形式促進幼兒創思
  幼兒園美工坊的活動離不開特定的美術環境和氛圍,幼兒教師在為幼兒選取適合的美術活動內容后,還需要有計劃的將繁雜的活動內容進行梳理,按照培養幼兒美術能力側重的不同進行明確的主題分類。當幼兒的美工坊活動能夠以“主題”的形式進行展開之后,幼兒的美術認知增長以及參與美術活動的動作都會更加的有條理。幼兒教師可以以時間、熱門話題、身邊的大事為線索,將美工坊的活動主題化。如“喜羊羊”、“小豬佩奇”、“奧特曼”等深受幼兒喜愛的動畫片元素就可以歸為一個美術主題。幼兒在明確的美術主題中,由于不斷受到同一種美術感受的刺激,因此幼兒的創造性思維更容易在聯想中被促進,使幼兒在美工坊活動中可以收獲更加突出的品質成果。
  四、豐富的美術情境提升幼兒美感
  幼兒園學前教育階段的幼兒是十分感性的,幼兒很容易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這種影響既包括積極影響,同時也包含了不利于幼兒成長的消極干擾。因此,幼兒教師要有意識的利用幼兒的發展特征,將能夠影響幼兒成長的因素都轉變成積極的助力。在組織美工坊活動時,教師要善于借助美術情境的力量,提升幼兒美術活動參與的渴望程度與認真程度。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資源、手機網絡、微課課件等豐富美工坊的活動情境,讓幼兒脫離乏味的美術活動感受。在更富新鮮感的美術情境中,不僅幼兒積極參與的意愿能夠被調動,而且幼兒欣賞藝術美感的能力也能得到有效的凝聚,美工坊的活動氛圍也會更加的愉快和諧。
  五、自由的組合搭配培養幼兒合作
  高質量美工坊的活動不能缺少幼兒間相互配合的環節。但是由于幼兒都是獨立的個體,幼兒不論是認知水平還是動手能力都不可能完全的相同。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幼兒分組時,應該以尊重幼兒為原則,讓幼兒間自由的進行組合。這樣既能保證幼兒在美工坊活動中的共性成長成果的取得,同時又給了幼兒個性發揮的空間和機會,使幼兒的個性成長能夠繼續散發光彩。當幼兒在美工坊活動中自由結伴以后,幼兒會有意識的對活動任務進行分工,這樣幼兒的合作意識就能得到有效的啟蒙,使幼兒在實際的美術操作交流過程中,可以更加深刻的感受合作的意義,讓幼兒的溝通素養與協作能力通過美育實現提升。
  六、恰當的介入引導助力幼兒審美
  幼兒在美工坊活動中除了需要豐富的美術材料、多樣的美術情境外,還需要有效的美術教育引導。此時,幼兒教師的作用就有了明顯的顯現。素質教育主張將課堂還給學生,在幼兒園教育中,對幼兒的素養培養同樣也是以幼兒為主體。但是由于幼兒的學習生活經驗積累不足,所以還不具備完全的獨立活動能力。因而幼兒教師要加強對幼兒美工坊活動情況的觀察,在發現幼兒遇到美術問題時,及時恰當的介入幼兒的美術活動,自然的對幼兒進行美術引導,使幼兒的審美能夠在教師巧妙的引導下得到質的提升。但是,值得注意的是,教師對幼兒的介入引導不能以生硬的方式插入,教師要在美工坊活動中尋找契機,將融入動作柔美化。并且,教師對幼兒的引導只是在關鍵環節進行啟發式的指點,而不是對幼兒的美術行為從頭到尾的進行點評。教師要在引導的度上合理斟酌,謹防將幼兒的美術創造活動變成了教師活動想法的傀儡。
  總之,幼兒教師需要以積極主動的態度對幼兒的美工坊活動進行設計創新,讓幼兒能夠在美工坊活動中獲得滿足感與享受感,使幼兒的美術核心素養可以接受良好的氛圍感染,為幼兒的終身藝術美育找到有效的落腳點。
  參考文獻:
  [1]李建君.區角新視界[M].北京:少年兒童出版社,2016.
  [2]蔡秀萍.幼兒園探究式環境創設[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55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