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及農村普通高中基礎音樂教育的價值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音樂無處不在,它與我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反應了我們最現實的生活情感。音樂能培養人的審美趣味,凈化人們的思想。我們時常通過音樂來抒發情感,它使我們的很多情緒得到緩解和釋放。在學校教育中,音樂學科與其它文化學科相互滲透,對學校教育工作的順利開展有著積極的作用。在農村,基礎音樂教育仍舊是學校教育的一個薄弱環節,因此,重視和抓好學校音樂教育是教育者亟需關注的問題。
關鍵詞:音樂;教育;審美;價值
一、普通農村高中音樂基礎教育的發展現狀
音樂教育是學校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和內容,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內容。然而,相較于成績喜人、場面輝煌的全國中小學藝術教育成果展演,場場爆滿、覆蓋校園的高雅藝術進校園活動,以及報名火爆、場面壯觀的各級社會音樂考級,人們更容易看到的是場面、榮譽、鮮花和政績,而往往看不到面向全體學生的學校音樂教育與課程教學的價值追求,看不到音樂教育基礎依然薄弱、課堂效益原則缺失等問題,即使有認識、有判斷、有改進也變得逐漸模糊,客觀上造成學校音樂教育人力、物力年、財力上的不小浪費。
尤其在高中,課業壓力繁重,很多教師、學生以及家長認為音樂教育無益于學生綜合成績的提升,因此對音樂課毫不關注,包括一些老師甚至占用音樂課堂的時間用來上文化課程,剝奪了學生許多陶冶情操、享受音樂氛圍的機會,這對學校素質教育的發展,以及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來說都是非常不利的。
其實,在《學校藝術教育工作規程》中,早有開足開齊藝術課程的規定,并且在2007年、2008年和2014年出臺的三個《意見》中都提出了開齊上好藝術課的要求。從“開齊開足”到“開齊上好”藝術課,這并非只是字眼上的變化,而是國家對學校藝術教育公平的內涵提升和質量治理的具體要求與強烈期待。
二、基礎音樂教育的普及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
世界衛生組織給出了健康一詞的定義:“健康不僅僅是指身體健康、沒有疾病,而是軀體、心理和社會功能都呈現出來的一種良好的狀態”。然而,日益激烈的社會競爭和越發繁重的學習壓力、導致學生心理問題也日益凸顯。而音樂課能夠通過潛移默化的滲透和影響,對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道德水平、以及塑造健全人格等,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高中生正處于人生的成長階段,世界觀尚未完全形成,同時正處于青春期的學生,往往具有嚴重的叛逆心理,加之繁重的學習壓力、人際關系等影響,很容易產生焦躁、悲觀、抑郁、自我認同感喪失等不良情緒。如果這些情緒長期得不到調節和發泄,將會導致嚴重的心理疾病,影響身心健康。
欣賞音樂可以消化壓力,疏導情緒,還可以緩解疲勞,消除緊張、克服焦躁,使負面的情緒得到宣泄,使人的心情恢復平靜。同時,音樂可以提供一些正面的能量,激發學生的學習生活熱情,從而樂觀地面對學習和生活。同時,音樂可以滌蕩心靈,培養生活情趣。音樂學科還與其他美學知識相互滲透,相互影響,相互成就,美好的東西都是相似的,都會給人們帶去美的體驗和享受,這種相互交錯的知識體系會使學生的藝術鑒賞水平得到進一步提高。
我們要選擇健康的、積極的、正能量的、符合學生年齡特點需求的音樂內容。隨著信息技術的發展,各類媒體開始出現在人們的視野,很多音樂作品的形式粗糙、內容庸俗,不僅不能使人產生美的感受,甚至會對學生的成長產生不利的影響。 所以,我們要對音樂作品進行仔細的篩選。家長和老師可以幫助學生學會分辨歸類和挑選。應選擇基調陽光、歌詞勵志、曲調舒緩或富有激情的音樂內容。另外,還可以選取一些有聲誦讀的形式,例如喜馬拉雅FM,有許多優秀的有聲誦讀節目。睡前聽一聽,可以舒緩一天的學習壓力,促進睡眠,促進身心健康。
三、基礎音樂教育的普及促進學生的人格完善
音樂教育作為教育課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對人類的思維、意識等心理因素產生非產深遠的影響。對學生健康人格的形成與完善有著潛移默化的作用,在激發學生學習動力和培養審美情趣的同時,促使他們形成良好的思想品格。興趣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的重要方面,興趣之所在,以及興趣的價值方向,能夠非常直觀的反應個體的人格特質是否完善。通常來說,興趣高雅的人,對生活都有著積極、樂觀、熱情的心理特征;而性格孤僻、品格丑陋的人,其定然缺乏健康穩定的情緒和向上的生活態度。
在音樂課堂教學中,還能夠培養學生的協作能力和激發他們的集體榮譽感,例如合唱課的開展。接觸合唱藝術的孩子,他們能夠在練習的過程中學會聆聽,學會欣賞,學會表達與合作,從學習控制音量和氣息,到服從指揮的安排,都能夠賦予學生安靜的力量。
各種風格類型的音樂作品也能夠在提高學生審美的同時,培養他們對愛的理解,樹立崇高的信念,激發愛國熱情。例如《黃河大合唱》、《我愛你,中國》《我們的生活充滿陽光》等音樂作品。還有一些近年來涌現的優秀的創作歌曲、歌劇作品,都是學生課內課外提升自我認知、提高自我修養、培養健全人格的良方。音樂教育的核心是使學生從音樂中感受到美,陶冶情操、凈化心靈,從而提高審美能力,并能根據自身體會去創造美、表達美、傳遞美。音樂是通過聽覺傳播的,而這種力量是可以直擊心靈的,它能夠幫助學生釋放掉學習和生活里的一些負面情緒,拋除許多外界的不良影響,通過對音樂美的感知,去體會周圍美好的事物。將健康、積極的能量集聚,鼓勵學生熱愛生活、熱愛自己、熱愛美好的一切,做一個有趣的人,一個會思考的人。
四、基礎音樂教育的普及促進了學校的全面發展
藝術教育尤其音樂教育以其特有的方式,能夠開發學生潛能,展示學生個性,培養學生創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對于學校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大的意義。我縣目前有四星級高中兩所,民辦高中兩所,四所學校均開設有高考藝術班,旨在為有夢想的孩子搭建平臺,幫助他們走入更高水平的藝術殿堂。其中,我校是江蘇省藝術教育特色學校,學校嚴格執行新課改要求,使學生在普遍達到藝術課程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實現對藝術課程各個學習領域的自主選擇。各類藝術課正常開展,普及性高。例如混聲合唱團、舞蹈隊、器樂興趣小組。老師帶領學生課內掌握知識,課外動手訓練,學生的藝術修養不斷提高,藝術個性不斷顯現,藝術創造力不斷發展,啟發學生多元思維,對學生的文化課學習起到了極大的促進作用。近年來,我校堅持走特色辦學之路,堅持文化、藝術兩條腿走路,努力創造條件,加強并大力支持藝術教育,促進學生全面和諧發展,走出了一條創新發展之路,幫助更多有天賦的學生圓了大學夢,每年都向各類專業藝術院校輸送大批音樂類畢業生,在全省高中藝術教育方面產生了極大的影響,成為淮安市乃至江蘇省藝術教育的一面旗幟。
正是學校的基礎音樂教育得到了健康、有序、全面的展開,才讓教育工作者們發現了更多的教育規律,我們不能以文化論成敗,而應該以培養具有健全人格的學生為首要目標,總結從教過程中的一些激進的做法,為學校教育注入更多、更好的土壤。教育不是一蹴而就的,它是一個長期的過程,我們需要耐心等待,每一株小苗都有長成參天大樹的一天。
愛因斯坦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一個健全的人最重要的特質,不是多高的智商,而是具備一定的形象思維和創造能力。我們作為教育工作者,應當充分認識到素質教育中音樂教育的重要性,利用各種教育手段,培養學生的健全人格、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因地理位置偏、經濟發展水平低的局限性,還有許多農村高中的基礎音樂教育長期處于無人問津、一片荒蕪的尷尬境地,如何深入改進學校藝術教育的發展方式,如何深入推進學校藝術教育管理體系的自身建設,如何提高學校美育幸福指數,這條路,任重而道遠。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63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