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低年級趣味識字教學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全日制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第一學段(1至2年級):喜歡學習漢字,有主動識字的愿望。認識漢字1600至1800,其中800至1000個會寫。低年級學生掌握好大量的漢字也是感受閱讀快樂,開啟閱讀大門的金鑰匙,更為看圖寫話打下堅實的基礎,讓學生養成主動、獨立識字的良好習慣,培養學生自主識字與運用漢字的能力,感受到識字的樂趣,熱愛祖國的語言文字。在一次語文課中,筆者有了新的想法“為何不嘗試讓學生在有趣的游戲中、故事中識字呢?”這樣既能啟發學生的想象力,又能讓學生牢牢記住生字,還能趣味識字,一舉三得何樂而不為?于是,筆者進行了低年級趣味識字的教學研究。
關鍵詞:低年級;識字;趣味
識字是低年級學生的重要任務,因此讓低年級的學生掌握大量的漢字是教師教學中的首要任務,學生識字也便成了教師教學的重中之重。在教學的過程中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求知欲很強,識字興趣很濃厚,但學過的生字很快遺忘。
孩子喜歡的課堂
怎樣教他們對識記生字有興趣而又牢牢不忘記呢?無獨有偶,一次課堂上,我在教學生識記“亮”字的時候,發現“亮”字筆畫較多,講起來有些枯燥無味。孩子們沒精打采,注意力不集中。我靈機一動說:“孩子們,我們來做個有趣的游戲吧!”學生一聽做游戲,一下子變得精神抖數,小眼睛發亮了!“老師請四個同學上講臺,一字排開,最前面的是老大,第二位是老二,依次老三、老四。”孩子們排好之后一臉興奮,但又不知道老師要干什么。于是我說:“同學們,我們看看字卡上面的‘亮’字,再看看站在講臺前的四位同學,你發現了什么?”這一下孩子們可積極了,小手齊刷刷的舉起來,一下子就說出來了?!啊c橫頭’是老大,”“‘口’字是老二,”“‘禿寶蓋’是老三,”“‘幾’字是老四,他們幾個加起來就是字‘亮’?!弊钣腥さ氖怯幸粋€同學補充:“老四是‘幾’最調皮,把腳勾出來想使壞。全班哄堂大笑……一個“亮”字就這樣被孩子們記得牢牢的了。盡管只是一個簡單的游戲,但從孩子們興奮的表情上可以看出,孩子們很快樂;從孩子們津津樂道的語言中可以感受到,孩子們對這種識字方法是有興趣的。我一下子有了靈感:將枯燥的識字方法融進趣味性,我們的課堂將別有一番風味!
眾所周知,低年級常見的識字方法有以下幾種:加一加,即偏旁加熟字或熟字加偏旁;減一減,即減偏旁變新字;合一合,即兩個熟字合成一個新字;猜一猜,即猜謎語識字;還有找同音字,看圖識字,講故事等方法記憶漢字。這些識字方法我們在課堂上經常應用,教師只是根據生字的需求而告訴學生們用哪一種識字方法,時間長了,學生們也就感受到索然無味了,因為識字方法已經變成了一個固定的模式,教師不講,學生們也知道,因此課堂的氣氛,教學效率,學生們的積極性都是大打折扣的。更重要的是學過的生字很快就會遺忘。的確,把這些識字方法巧妙地融入簡單而有趣的游戲,故事中去,那樣的課堂是學生們最喜歡的課堂,也是理想的課堂。
講故事識字
低年級學生剛剛入學不久,所認的漢字很少,識字的方法一片空白,不太會看文字閱讀,但是,學生有一個共性,非常喜歡聽故事。簡單的識字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啟發他們的思維,發揮其想象力,也比較適合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征。在學習同音字的時候,我們可以采用這種方法。例如,學習“清、晴、請、情、睛”這類同音字的時候,通常教師在教學生識字方法的時候都會用“換一換”或者“加一加”的識字方法,當時學生會記得較清楚,但過不了幾天又會混淆。原因是識記不牢,概念模糊。教師可以編一個識字故事讓學生既可以牢牢記住生字,又可以感受到原來識記生字是那么生動有趣的,筆者是這樣做的。
講故事的要求 ①聽清老師講到了幾個生字;②說說你們是怎樣猜到的? ③同學互相復述故事,說一說。
教師出示多媒體講故事,學生聆聽 故事開始了:星期天,字寶寶起床了,他要去河邊抓魚。來到河邊,看見清清的河水中有許多青草(清),抬頭看到一輪日頭升起,天空格外晴朗(晴),他揉了揉眼睛(睛),跳進河里抓魚,抓住了一條大鯉魚,他的心情特別愉快(情)!他想,我一定要多抓幾條,晚上請爸爸媽媽吃魚(請)。老師在講故事的過程中語句應該有所側重,語速不可太快,還可加上肢體動作輔助,讓學生聽清楚。
學生復述故事,說出故事中的生字 學生在復述的過程中難免有些差池或者牽強,只要學生的解釋合情合理,能夠分清生字、說清生字的特點即可。如“三點水加青”就是“清”,“日加青”就是“晴”等等。
學生互評,教師點評總結 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讓學生各抒己見,互相評價。教師只是傾聽者,最后做一個小結。
拓展 教師鼓勵學生課后試試自己編故事識字,學生識字的興趣會更加濃厚。
實踐證明,這種課堂學生非常喜歡,因為他們覺得在課堂上不是在學生字,而是在聽老師講有趣的小故事,不知不覺學到了生字,而且記得非常牢靠。原本沒生命的漢字,在老師的故事里變得有血有肉了。但是,老師們切記,識字小故事不宜過長,宜簡潔明了有趣,才能吸引學生注意力。
掌握生字共性
在課堂中,我們常會碰到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學生非常喜歡問答式的課堂。所謂問答式的課堂就是老師問,學生答,或者是學生問教師答等。通過角色轉換,看似簡單的一問一答,其實蘊含很多奧妙!老師可以利用學生的心理特征,把它充分運用到教學中去。在教學生識字的課堂中,筆者就運用了這種方法。整個課堂生動有趣,氣氛熱烈,學生積極主動,全員參與,學生識字正確率達百分之百。
在識記生字“問”的時候,學生通常都會這樣識記,“門字框加口”半包圍結構;或者是偏旁加熟字。不用老師說,學生也明白。筆者是這樣教學生識記“問”的。
創設問答情境,趣味識字 上課時,老師走出教室站在門口,手指敲門。然后問:“請問教室里有人嗎?”學生們很好奇,不知道老師要做什么。大聲回答:“有人,請進!”然后,教室里像炸了鍋似的,學生開懷大笑 。等學生安靜之后,筆者問:“同學們,你們已經認識了一個字哦!”有的學生納悶,有的學生議論紛紛……但有一只小手舉得高高的,她站起來回答:“老師,你剛才是不是給我們表演了‘問’字?”老師贊許地對學生點點頭,說:“是的,那老師問你來答,行嗎?”老師問:“門口?!睂W生答:“問?!逼渌麑W生恍然大悟,全班學生給了熱烈的掌聲,游戲繼續。 乘勝追擊,拓展延伸 多媒體出示“閑、閉、閃、闖、間”。首先,筆者讓學生說出這幾個生字的特點:結構相同,偏旁相同,字不相同。學生一看到這幾個字情緒高漲,興趣盎然,因為它們的結構和“問”字一樣。如法炮制,老師問,學生答?!澳鹃T閑” “才門閉” “馬門闖”“人門閃”。一問一答,易記易讀朗朗上口。等學生比較熟練之后再換角色問答,或者同學之間問答,小組之間問答。老師隨機抽查,學生識記正確無一人答錯。最后,讓學生動腦想一想還有哪些字可以用問答的方式來記住生字呢?如果學生長時間還回答不出,老師可提醒品字結構的字。經過點撥學生又想到了“眾、晶、品、森、磊”。“三人眾”“三日晶”“三口品”“三木森”“三石磊”等,把沒學過的生字也找出來了。就這樣循序漸進,教師一步步引導學生,學生識記生字的興趣就像蜜蜂采花蜜一樣,欲罷不能。
做猜字游戲
中國的漢字看似靜止不動,但卻博大精深,栩栩如生。倉頡賦予了漢字花、蟲、鳥、獸等形狀,才使得漢字那么生動形象,活靈活現。而低年級的學生,活潑可愛,膽大,好奇心強,他們的想象是五花八門的,他們喜歡做有趣的游戲,喜歡生動形象的課堂。我們為何不把漢字的特征與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機結合在一起,讓學生享受快樂有趣的漢字王國呢?學生親力親為,上臺表演或者展示,那才叫一個精彩有趣!
形象猜字 說到做游戲學生最喜歡了,我們可以做猜字游戲,并由學生用肢體來表演。例如,識記“休”字,老師可以請一個學生上講臺靠在木頭邊,然后讓學生猜一猜:一個人靠在木頭邊是什么字?學生通過想象便記住了“人木休”。又如,識記“從”字,老師請兩個同學上講臺,一前一后站好,然后讓學生猜一猜:“二人”打一字。學生很快就會猜出“從”字。這樣的猜字游戲很有趣,很直觀,很形象,學生稍加思考就會猜中,而且牢牢記住不會忘記。
猜字謎 老師出謎面,學生答謎底,難度稍稍大一點。常見的字謎有:一口咬斷牛尾巴(告),二人坐在土堆上(坐),自大一點(臭),車來了還不走(連),心里有他就會想(想)等等。教師也可以根據生字的結構特點,結合字義等等編寫字謎,學生一旦猜出永遠不忘。
一個個靜靜的生字,有了鮮活的生命,有了飛翔的翅膀,有了生動的形象,枯燥無味的課堂變得妙趣橫生。事實勝于雄辯,趣味識字法對學生是非常有效的。課堂上,學生不僅把生字牢牢地記住了,還真真切切地體會到了學習漢字的樂趣,語文教學目的也達到了。
?。ㄗ髡邌挝唬簭V東省東莞市茶山鎮中心小學)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384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