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年級隨文識字教學初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在低年級教學中,識字教學占據著重要地位,然而在傳統教學模式下,教師一般會一一羅列出需要學習的生字,而且會特別安排一整節課指導學生識字、寫字,這種單一的識字模式脫離了相應的語言環境,很多學生即使能夠識記生字,也不能靈活運用,所以,隨文識字的教學方式極為關鍵,也就是說,學生應立足于教師的指導,積極主動地參與識字的過程,結合相應的語言環境,一方面掌握生字的音、形、義,另一方面也能夠做到靈活運用。隨文識字是一種高效的識字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了和閱讀教學的有機融合,在這樣的過程中,學生自然就能夠高效識字,從而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
一、引導圈點勾畫,切中識字要點
在低年級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情有針對性地設計恰當的教學方案,一方面幫助學生迅速掌握生字詞,另一方面也可以保證高效的識字效果。隨文識字的方式可以為學生創設相應的識字環境,有助于激活學生主動識字的興趣,使學生可以一邊閱讀一邊識字。小學生思維發展相對緩慢,只有充分激活他們主動參與的興趣,才能夠使其快速融入識字學習中,才能保證高效的識字教學效果。因此教師可以發動學生自主尋找生字,特別是在初讀文本時,教師應引導學生一邊閱讀一邊圈出生字詞,這樣必然可以為接下來的深入學習奠定良好的根基。
以《春天在哪里》的教學為例,教師首先借助多媒體向學生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并由此引發學生的想象,讓學生自主在腦海中勾勒出春天的景象,還可以讓他們借助手中的畫筆畫出眼中的春天。在情境的浸潤下,教師引導學生閱讀文本并提出閱讀要求:大家可以追隨作者的腳步一起尋找春天,如果在閱讀的過程中發現不認識的字,可以先將它們勾畫出來。之后教師便開始巡視具體的圈畫情況。有的學生在勾畫之后很高興地說:“在這篇課文中,我不認識的生字很少,只有五個,看來讀課外書的好處還是很多的?!币灿袑W生很不好意思地說:“為什么在這篇課文中我不認識的字會這么多,加起來有十幾個,看來我要認真地學習這篇課文和這些生字!”
在上述教學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自主圈點標注文本中所出現的生字詞并加以整合,使學生可以自主創建相應的認知,并掌握生字詞的讀音以及書寫,這樣就能夠為接下來的閱讀認知的架構奠定扎實的根基。
二、借助多樣展示,拓展識字空間
每一個字和生活都密不可分,所以識字教學應立足于生活實踐,并以此為突破口,將課堂教學和生活經驗緊密地聯系在一起,這樣必然有助于激活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同時也能夠使課堂教學充滿生機和活力。
例如,在教學《誰的本領大》時,有兩個字“推”和“掛”,于是,我邀請兩名學生上臺分別表演兩個動作:一個表演推小車,一個表演掛鈴鐺。
師:大家知道為什么這兩個字都是提手旁嗎?
生:因為在做這兩個動作時,都需要用手。
師:大家還知道哪些同樣是提手旁的字?可以寫出來。
生:拍、打。
生:扛、挑。
我首先立足于分類的視角,引導學生體會字詞的含義,結合字理適度拓展識字量?;诶首x的視角,學生可以體會到字詞所承載的情感色彩,能夠體會其在表情達意方面的重要作用。
面對“驚訝”這一詞,我做出了如下設計:
師:為什么太陽會對風表示驚訝?
生:那是因為太陽自認為自己的本領更大。
師:通過哪些地方你能夠發現這一點?他又對風說了些什么?
生:看我的吧。
生:這有什么難的?
生:這個容易。
師:太陽說出這些話的時候是怎樣的態度?
生:他一定認為自己擁有強烈的光,特別了不起。
通過太陽的話,學生可以感受到太陽的自信,基于朗讀體會到太陽不斷改變的心理。立足于“驚訝”這個詞,了解到風的本領其實也很大,并借助“推”這個字感受到風的威力。
在以上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課堂上開展展示活動,有效地拓展了他們的識字空間。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就會以一種積極的學習熱情投入到識字中去,從而達到高效識字的目的。
三、引導朗讀識記,拓寬識字渠道
識字教學環節,教師所采取的教學方法應尊重學生的個性特點和發展規律,重點對識字方法進行教學,以豐富學生今后應對生字學習的方法。為此教師可結合豐富的朗讀活動來進行生字的字音教學。對于課文的學習,由于是結合學生年齡特點進行編寫的,所以內容上會引起學生的興趣。教師在教學課文時就要把握這一規律,鼓勵學生通過朗讀課文來強化對生字的記憶,進而更高效地完成生字學習。
在對《廬山的云霧》進行教學時,教師可引入與課文描寫對象相同的古詩——《望廬山瀑布》:“同學們,聽完這首古詩,你們知道它描寫的地方是哪兒嗎?你們有沒有去過呢?有了解過這里嗎?”這一連串的問題,就可吸引學生走進課文。然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閱讀,以加深他們對課文內容和字詞的理解和體會。在閱讀過程中,教師可要求學生以不同的閱讀方式進行分組閱讀,同時邊讀邊勾畫重點字詞,并結合課文語境對其進行理解。這種充滿自主性的閱讀方式,能更好地發揮學生的積極性。當各組完成閱讀和理解后,要求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成果展示。于是有一組學生針對課文第1自然段進行了總結:我們小組通過齊讀,找到了這段話中“變幻無?!崩锏纳帧盎谩?,通過觀察可知它的結構為左右結構,偏旁為“幺”。結合這個成語的意思,可以理解這個“幻”表達的是一種虛無、虛假的意思,用在課文里對云霧進行描寫,重在表現云霧形狀變化的無規律性的特點。
以上案例中,教師引導學生在朗讀中識字,就有效地拓寬了學生的識字渠道。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學生自然能夠進行“無痕化”識字,突破識字的難點。
四、引導隨文讀寫,提升識字效率
對于低年級的學生來說,識字教學的最終目標所指向的是正確熟練地運用,也就是學以致用。所以,在教學中,教師要結合文本特點,鼓勵學生有意識地運用所學習的生字。這種立足于語用的教學,既有助于鞏固學生對生字的認知,也可以全面提升其語用能力。
如,《狐貍和烏鴉》這篇課文講述的是烏鴉口中的肉被狐貍騙走的故事,引導學生理解如果只愛聽奉承的話,必然會上當受騙這一道理。在這一課的學習過程中,存在以下生字:“棵、叼、肉珠、轉、陪、臉、麻、差、剛”。在實際教學中,為了有效避免學生的重復機械式記憶,教學結束之后,我結合文本特點,為學生設計了一個讀寫結合的實踐活動,讓學生以“肉被騙走以后”為主題,發揮自己的想象,續寫一段內容,同時要盡可能地使用本課中所學習過的生字。
在以上案例中,我引導學生開展隨文讀寫練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自然就會碰到生字詞,在隨文讀寫中識字有效落實了學以致用,有助于促進學生識字能力的提升。
在低年級教學中,隨文識字可以最大程度地降低識字的難度,同時也可以有效地將閱讀、識字與語用三者有機地結合在一起。這樣的識字教學更自然,效果更顯著,同時也會有效地促進學生的靈活運用。在教學實踐中,教師切不可將閱讀和識字割裂開來,應引導學生隨文識字,同時還要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和改善,長此以往,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識字能力。
(作者單位:江蘇海安市教師發展中心附屬小學)
責任編輯 宋園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39916.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