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寶玉“癡呆憨傻”內涵探究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賈寶玉行為表現出來的“癡呆憨傻”源自其出身,他含玉而生之玉本為女媧煉石補天唯一遺棄在青埂峰下的一塊大石,本已通靈,而靜極思動,后央求兩位瘋癲的癩頭和尚和跛足道人攜其游歷紅塵,經癩頭和尚大展幻術成了美玉,且鐫有數字,故而通靈寶玉不凡。因賈寶玉身份具有多重性,前世又為神瑛侍者,自然他的性格和行為不同于凡夫俗子,因此,“癡呆憨傻”為他所獨有,有別于大眾常見的癡性呆氣。《紅樓夢》中共有38處寫到他的“癡呆憨傻”,本文試著分析其中12處有代表意義的“癡呆憨傻”,并探究出其內涵。
關鍵詞:《紅樓夢》;賈寶玉;癡呆憨傻
《紅樓夢》中賈寶玉所有獨特的行為和性格都可歸結為“癡呆憨傻”,但他在不同年齡、不同場合表現出來的“癡呆憨傻”內涵不同,接下來我將把“癡呆憨傻”內涵相同相近的地方加以歸類,探討背后的深意。
一、“癡呆憨傻”中的淡泊名利
《紅樓夢》開卷詩的寫道:“浮生著甚苦奔忙,盛席華筵終散場。悲喜千般同幻泡,古今一夢盡荒唐。謾言紅袖啼痕重,更有情癡抱恨長。字字看來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尋常?!边@里提到了“情癡”,而情癡的第一代表便是賈寶玉。
小說第三回寫黛玉進賈府與賈母等眾親人初次相見,寫到當時寶玉的外貌與底細,作者稱有《西江月》二詞,批寶玉極合。其詞曰:“無故尋愁覓恨,有時似傻如狂,縱然生得好皮囊,腹內原來草莽。潦倒不通事務,愚頑怕讀文章。行為偏僻性乖張,那管世人誹謗。富貴不知樂業,貧窮難耐凄涼,可憐辜負好韶光,于國于家無望。天下無能第一,古今不肖無雙。寄言紈绔與膏粱,莫效此兒形狀?!痹~中有明顯的“似傻如狂”“愚頑”“行為偏僻性乖張”等詞句說明賈寶玉“癡呆憨傻”,且不知“學而優則仕”,不是富家公子哥的榜樣。但作者并沒有真心批判寶玉的性格和行為,這二詞不過是作者借世俗人之觀點和眼光表達出來罷了。正是如此,道出了的寶玉“癡”是因為異于凡夫俗子熱衷建功立業、仕途通達,轉而追求清心寡欲、淡泊名利的生活。《紅樓夢》中賈寶玉一直抵觸科舉進士的書籍,也排斥父親、賈代儒等正統思想的代表,他常常叫他的“小幺兒”茗煙偷偷給他找傳奇、野史的書籍,最后他答應母親去應試也只是為了讓母親臉面有光,報答母親的養育,最后他的出走正是證明了他不慕功名、淡泊名利。
二、“癡呆憨傻”中的女兒觀
賈寶玉在七八歲時就發出驚世駭俗的言論:“女兒是水作的骨肉,男人是泥作的骨肉,我見了女兒,我便清爽;見了男子,便覺濁臭逼人!”這可以算是他的女兒觀,這樣的女兒觀也被當時賈府的人視作癡兒胡語,雖然童言無忌,完全可以看作童稚戲語,但這里面卻包含了某種社會真諦。在《紅樓夢》里,可以看出是一個完全的夫權社會,但《紅樓夢》中的大部分男子卻并不作為,隨意胡為,“爬灰的爬灰”,為官不仁的為官不仁,徇私舞弊的徇私舞弊……反而倒不如那些女子有情有義。賈寶玉在賈府中見到的男子大都令他失望,男人們身上集中了太多的丑惡、骯臟。而且,賈府中的男子呈現出“一代不如一代”的樣子。
賈寶玉在行為上的表現也是認同其女兒觀的。他在晴雯生氣時,甘心陪著她撕扇子,不管襲人在旁邊如何說他“瘋”了,他依舊認為“千金博美人一笑”是值得的,何況幾把扇子值不了幾個錢。他平常也并不在意房里的姑娘將瑪瑙碗、玻璃瓶摔碎,他并沒有作出富家子弟的架子來嚇唬人,反倒總是“傻乎乎”地被房里的姑娘們吆喝,為了賠罪,給襲人端茶遞藥。
再有第三十回寫寶玉“癡看”齡官畫“薔”。寶玉看那女孩子“大有林黛玉之態”,于是“寶玉早又不忍棄他而去,只管癡看”,見那女孩兒反反復復畫“薔”字,心里為那女孩兒想:“外面既是這個形景,心里不知怎么煎熬”。不久,暴風驟雨襲來,寶玉又擔心“他這個身子如何禁得驟雨一激”,于是寶玉大聲提醒她快離開。這里的“癡”是先是因好奇她的行為起,進而體貼關心她的狀態,揣測她的心情,為她的身體擔心。這里寶玉而并沒有像其他男子一樣看到嬌柔的女孩兒便心生歹意,反而生出關懷和善意。
賈寶玉女兒觀的又一經典再現是第十六回寫秦業逐出尼姑智能后暴打秦鐘,自己又氣絕身亡,因此寶玉“悵然如有所失,雖聞得元春晉封之事亦未解得愁悶”“獨他一個視有如無,毫不曾介意”,與寶玉不同的是寧榮二府近日無比熱鬧,因此,“眾人嘲笑他越發呆了”。但寶玉聽人報信說賈璉與黛玉“明日就可到家”時,“方略有些喜意”??吹竭@里,難免會有些許疑惑,自己的親姐姐被選為賢德妃為何不開心呢?賈府上上下下的人都洋洋喜氣盈腮,為何一人悶悶不樂苦臉呢?為何聽到黛玉一回來就變得開心了呢?親姐姐和林妹妹誰的消息更重要更值得開心呢?這也正是寶玉的“癡呆”之處,平常人也許會興高采烈迎接貴妃省親,但寶玉仁義,朋友有難,心系友人而顧不得家中喜事了,加之寶玉認為好端端的女兒嫁出去了就被濁物沾污了,因此寶玉心中應該是林妹妹比親姐姐珍貴,與林妹妹分別的半年也常常無精打采的,好容易盼回了林妹妹,固然從擔憂秦鐘的煩惱中解脫了出來。
三、“癡呆憨傻”中的癡情
賈寶玉癡情也是他性格中很重要的組成部分。第五回寶玉夢游太虛幻境,警幻仙子受榮寧二公的囑托,希望警幻“先以情欲聲色等事警其癡頑,或能使彼跳出迷人圈子”,于是警幻仙子讓寶玉聽了十四支有警示規勸作用的歌曲,但見“寶玉甚無趣味,因嘆:‘癡兒竟尚未悟!’”這里警幻仙子將寶玉視為“癡兒”,怪他參不透歌曲中藏著的深意,怨他聽不出歌曲中隱藏的關于家族興衰的玄機。但警幻又道:“吾所愛汝者,乃天下第一淫人也”,這“淫人”是何意呢?寶玉也不解,于是警幻解釋道:“淫雖一理,意則有別。如世之好淫者,不過悅容貌,喜歌舞,調笑無厭,云雨無時,恨不能盡天下之美女供我片時之趣興,此皆皮膚濫淫之蠢物耳。如爾,則天分中生成一段癡情,吾輩推之為‘意淫’?!痹瓉砭眯蕾p的這“淫人”就是“癡情人”,這“意淫”就是說寶玉“癡情”。也怪道第五回結尾詩云:“一場幽夢同誰近,千古情人獨我癡?!?
第二十七回寫寶玉兜花尋舊花冢途中聽到有人哭泣,便“煞住腳步,聽他哭道是:‘花謝花飛花滿天,紅消香斷有誰憐……明年花發雖可啄,卻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傾……爾今死去儂收葬,未卜儂身何日喪。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寶玉聽了,不覺癡倒?!睂氂癖臼侨づf花冢的,卻在不知曉是黛玉哭訴的情況下靜靜聽他念完葬花吟,且漸漸被引入悲傷之中,可見寶玉的“癡”中有他耐心、平易近人和飽含多情善感之意。 第二十九回的回目中有一句“癡情女情重愈斟情”,但二十九回中卻不止是寫到黛玉的“癡情”,也有寶玉的“癡情”。其中寫到“原來那寶玉自幼生成了一種下流癡病,況從小時和黛玉耳鬢廝磨,心情相對;及如今稍明時事,又看了那些邪書僻傳,凡遠親近友只加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皆未有稍及林黛玉者;所以早存了一段心事,只不好說出來。故每每或喜或怒,變盡法子,暗中試探”,這是寫寶玉對黛玉自幼生出好感,所見的那些閨英闈秀在黛玉面前都黯然失色,因此是一心一意對待黛玉的,癡情于黛玉。
在第三十二回中寶玉勸解黛玉放寬心,要對他放心,說“你放心……果然不明白這話,不但我素日之意白用了,且連你素日待我之意也辜負了。你皆因總是不放心的原故,才弄了一身病”,黛玉細細想后,感到這話很懇切,略帶感傷地離開了。于是“寶玉站著,只管發起呆來”這里寶玉的“癡”體現為對黛玉暗暗許諾和堅定,讓黛玉放心,明白他是不會變心的,即對黛玉的癡情和堅定。加之,每次黛玉哭鬧著尋死覓活,寶玉總說若黛玉死了,他便去做和尚,而結局正是如此,寶玉考了第七名后便不辭而別當和尚去了,那便是他癡情的終結。
四、“癡呆憨傻”中的真性情
賈寶玉“癡呆憨傻”中有他真性情的一面,雖然“當局者迷”,紅樓夢中人并不明晰,但我們身為局外人應當明晰。第三回里,寫寶玉看見黛玉時說出的“胡話”?!啊瓕氂窨戳T,因笑到:‘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賈母笑道:‘可又是胡說。你又何曾見過他?!瘜氂裥Φ溃骸m然未曾見過他,然我看著面善,心里就算是舊相認識的,今日只作遠別重逢,亦未為不可?!Z母笑道:‘更好,更好。若如此更相和睦了?!痹谫Z母及眾親人耳中寶玉所說之言確為胡話,是犯傻,是糊涂,是胡說八道的表現,因為賈府眾人與黛玉素未謀面,按理說寶玉也不可能見過。其實,這與他二人前世身份密切相關,黛玉前世為西方靈河岸上三生石畔的一株絳珠草,而寶玉恰為赤瑕宮神瑛侍者,每日為其澆灌。寶玉見到黛玉有這樣的反應并不奇怪,黛玉此時也覺得吃驚和眼熟。因寶黛二人前世的因緣和初次相見二人的心有靈犀,使得日后旁人眼里乖戾、癡呆、難以理解的寶玉,卻深得黛玉理解。
第三回中第三次寫寶玉的“癡”因得知這位神仙似的林妹妹無玉而起。“……登時發作起癡狂病來,摘下那玉,就狠命摔去,罵道:‘什么罕物!連人之高低不擇,還說通靈不通靈呢!我也不要這勞什子!’嚇得地下眾人一擁爭去拾玉。賈母急的摟了寶玉道:‘孽障!你生氣,要打罵人容易,何苦摔那命根子!’寶玉滿面淚痕,哭道:‘家里姊姊妹妹都沒有,單我有,我說沒趣。如今來了這么一個神仙似的妹妹也沒有,可知這不是個好東西。’”這里寫寶玉摔玉、咒玉,他不認同凡人“物以稀為貴”的觀點,想要與家中姐妹相對平等,不想因自己有玉而變得特殊、尊貴起來。且有一種女兒觀植入寶玉的行為中,他始終認為男兒是濁物,見了男子,就濁臭逼人,而見了女兒,他便清爽。這也可能是他覺得眾姐妹及神仙似的林妹妹都不曾擁有通靈寶玉,獨自己這樣的濁物有了,感到愧怍憤怒非常,這就是他真性情的體現了。
在寶玉摔玉咒玉后,賈母用一個平常人都能輕易識破的謊言蒙住了寶玉,賈母安慰寶玉說,林妹妹先前有一塊玉的,姑媽去世時當作殉葬之禮帶去了。而寶玉“想一想,竟大有情理,也就不生別論了”。這樣哄小孩兒似的話在《紅樓夢》里也只有寶玉才傻傻地深信不疑,這不僅僅是年歲輕沒有經驗,更是由于寶玉內心單純透明。這也像第三十九回劉姥姥順口胡謅了個茗玉抽柴的故事,寶玉便一定要打破砂鍋問到底,獨他一個人心中記掛著這事,“信以為真,盤算了一夜”。次日一早便叫茗煙帶了錢按照劉姥姥說的方向地名踏看明白。等到日落,茗煙回來也沒找到劉姥姥說的地方,茗煙這時提醒他“二爺又不知看了什么書,或者聽了誰的混話,信真了”,可寶玉心中卻堅持“劉姥姥有年紀的人,一時記錯了”“改日閑了,你再找去”。這里有茗煙的提醒,但寶玉仍不死心,可見寶玉對人是以誠相待。若不是真性情,怎么會執念,怎么會如此信任他人,正是真性情,他才如此純真執著,心靈極為善良澄澈。
綜上所述,寶玉的“癡呆憨傻”并不是平常意義上的癡性呆氣,而是有著他獨特的內涵的,不同地方對待不同的人,寶玉表現出來的癡呆憨傻都是有不同的含義的,本文主要總結為四個大的方面。
參考文獻:
[1][清]曹雪芹、高鶚.《紅樓夢》[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
[2]劉永良.矛盾眼中的曹雪芹和《紅樓夢》[J].北京:紅樓夢學刊,2007,6
[3]朱談文.賈寶玉形象探源(下)[J].北京:紅樓夢學刊,1996,6
[4]尤海燕.20世紀賈寶玉研究綜述[J].河南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3,3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4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