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納洛酮治療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的效果觀察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 目的 探討納洛酮治療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的效果。方法 126例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 按照隨機性原則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63例。對照組患者采用常規治療, 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納洛酮治療。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及治療前后的缺血情況。結果 對照組患者有效51例, 無效12例, 治療有效率為80.95%;實驗組患者有效59例, 無效4例, 治療有效率為93.65%。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2, P<0.05)。治療前, 對照組患者哈金斯基(Hachiski)缺血指數量表(HIS)評分為(9.34±1.71)分, 實驗組患者HIS評分為(9.29±1.68)分,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對照組患者HIS評分為(6.91±1.27)分, 實驗組患者HIS評分為(5.20±1.81)分, 兩組患者HI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且實驗組患者HI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采用納洛酮治療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關鍵詞】 納洛酮;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臨床療效;老年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9.01.071
  目前, 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是臨床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人們對其極為重視[1]。近年來, 我國逐漸步入老齡化社會, 老年人口的數量逐漸增多, 由于我國社會經濟的發展, 人們的生活質量逐漸上升, 老年人口的平均壽命也在逐漸延長, 這就使得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的發病率逐漸升高[2]。腔隙性梗死性癡呆主要發生在50~75歲老年人群中, 主要病因為人的大腦組織中的一些小動脈出現一定程度的硬化, 從而導致部分的腦組織死亡[3-5]。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對老年人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目前臨床上治療這類疾病無有效的方法, 所以說在治療時就會有一定的困難。本文選取本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 分析納洛酮的治療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2016年5月~2017年5月本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其中男75例, 女51例, 年齡65~84歲, 平均年齡(64.75±11.27)歲。所有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 保證患者自愿參與本次實驗。所有患者均患有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 未患有其他的病癥。按照隨機性原則將所有患者分為實驗組與對照組, 每組63例。
  1. 2 方法 首先, 為所有患者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確?;颊卟⑽椿加衅渌募膊?。兩組患者均行常規藥物治療, 給予胞二磷膽堿注射液靜脈滴注, 1000 mg/次, 1次/d;實驗組患者在常規治療基礎上給予0.8 mg納洛酮加到200 ml的0.9%氯化鈉溶液中靜脈滴注, 1次/d。兩組患者均以10 d為1個治療療程。
  1. 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①比較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療效判定標準:采用改良長谷川癡呆量表(HDS-R)對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智力情況進行評價, 最高分為30分, <20分為癡呆, 得分越高越好。以治療后HDS-R評分與治療前的比值>0.2視為有效, 治療后HDS-R評分與治療前的比值<0.2視為無效。有效率=有效/總例數×100%[6]。②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缺血情況。采用HIS量表對兩組治療前后的缺血情況進行評價, 總分為18分, ≥7分考慮為血管性癡呆, 評分越高, 血管性癡呆的可能性越大。
  1. 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兩組患者的臨床療效比較 對照組患者有效51例, 無效12例, 治療有效率為80.95%;實驗組患者有效59例, 無效4例, 治療有效率為93.65%。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χ2=4.582, P<0.05)。見表1。
  2. 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HIS評分比較 治療前, 兩組患者HI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HI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且實驗組患者HI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是近幾年臨床治療中較為常見的一種疾病, 并且這種疾病多發于老年人群中, 對老年人的生活產生了極大的影響[7]。這種疾病的主要病因是人大腦組織中的一些小動脈出現一定程度的硬化, 從而導致部分的腦組織死亡。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會伴有其他的并發癥, 因此社會上對這類疾病極為的關注。一旦人大腦中的細胞出現多次的梗死后, 就會導致患者的腦功能下降, 嚴重影響患者的生活質量。
  老年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患者的腦細胞死亡部位是不相同的, 所以說患者就會出現不同的臨床表現。當患者的梗死部位出現在腦干時, 就會使患者的椎基底動脈出現短暫的缺血;除此之外, 患者也會出現短暫的失明或者是語言障礙, 這些病癥都是具體的臨床表現。若是患者的腦梗死部位出現在雙側大腦時, 患者就會出現一定的吞咽障礙, 甚至是表情也無法控制, 只會長期保持著呆板的表情, 與此同時患者的肢體也會不協調。根據以往的研究可以明確發現, 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的普遍病癥大多是生活能力降低, 喪失部分記憶力, 出現一定的肢體不協調等[8]。對于腦梗死患者, 若能在疾病早期給予其合理、有效的治療, 使腦組織受損及腦功能損害降到最低程度, 改善患者腦缺血, 就有可能降低血管性癡呆的發病率及癡呆的嚴重程度。目前, 治療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仍無具有充分循證證據的藥物, 但隨著對其病理的深入研究, 具有針對性且有效的藥物正在不斷驗證, 膽堿酯酶抑制劑應用較為廣泛, 但療效有限。納洛酮是一種純粹的阿片受體拮抗劑, 是羥二氫嗎啡酮的一種衍生物, 可自由穿過血腦屏障, 具備高度的親和力, 選擇性結合腦組織受體, 對嗎啡樣物質對腦組織受體的結合產生競爭, 從而減少腦組織的損傷。此外, 納洛酮具有非阿片肽受體介導作用, 通過對溶酶體膜的鞏固和穩定作用, 減少釋放蛋白水解酶, 進而抗氧化, 調控鈣離子穩定, 穩定中樞系統內環境。本研究結果顯示, 實驗組患者治療有效率93.65%顯著高于對照組患者的80.95%,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治療前, 兩組患者HIS評分比較, 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 兩組患者HIS評分均顯著低于治療前, 且實驗組患者HIS評分顯著低于對照組患者, 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P<0.05)。
  綜上所述, 采用納洛酮治療老年多發性腔隙性梗死性癡呆患者的療效顯著, 值得臨床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1] 李軍, 戴艷萍, 張春媛, 等. 急性腦梗死患者甲狀腺激素變化及臨床意義. 中華地方病學雜志, 2017, 36(3): 223-225.
  [2] 付文亭, 邵長娟, 李清, 等. 腦白質疏松對缺血性腦卒中后早期神經功能惡化的影響. 中華全科醫師雜志, 2017, 16(6):448-452.
  [3] 王偉, 宋義周, 鄭麗平. 老年急性缺血性腦卒中患者合并腦微出血的危險因素// 中國中藥雜志/專集:基層醫療機構從業人員科技論文寫作培訓會議. 2016.
  [4] 馮清春, 黃達, 胡少敏, 等. 急性腔隙性腦梗死后進展性腦微出血的臨床特征及與腎功能減退的相關性分析.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7, 40(9):817-820.
  [5] 唐曉娜, 楊士斌, 王欣, 等. 丹參川芎嗪聯合丁苯酞治療兒童腦梗死的臨床療效觀察. 中國醫師進修雜志, 2017, 40(2):164-166.
  [6] 亓鵬, 趙連友, 彭佑華, 等. 高血壓病患者血漿纖維蛋白原、載脂蛋白和異常形態紅細胞的變化及其與腔隙性腦梗塞的關系. 中華高血壓雜志, 2003, 11(6):548-551.
  [7] 高聚, 姜華, 肖展翅. 急性期缺血性腦梗塞患者CT與MRI檢查結果比較分析. 中國CT和MRI雜志, 2017, 15(3):30-32.
  [8] 習艷兵. 急性腦梗塞患者血清MCP-1、VE-cadherin的水平與神經功能、頸動脈粥樣硬化的相關性. 海南醫學院學報, 2017, 23(9):1272-1275.
  [收稿日期:2018-11-12]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6/view-14870621.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