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初中美術教學中的情意教育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美術教學中的情意教育就是在教師教與學生學的過程中融情于意。教師要讓學生在美術特定的情境中體驗情感,感悟寓意,從而對美術學習產生興趣,接受知識,陶冶情操。初中美術情意教育應從環境和體驗兩大方面入手,教師應充分挖掘和有效利用教材中的情意因素,讓學生感知并體驗美術的“美”。在美術教學中,教師應給予學生自主創作的機會,讓他們在創作中體驗“情意”;為學生提供欣賞的機會,讓他們在欣賞中體驗“情意”;實施多元化評價,讓學生在評價中體驗“情意”,真正體驗到學習美術知識是一種“美”的享受。
  關鍵詞:初中美術;情意教育;環境滲透;體驗滲透
  美術教學中的情意教育強調的是學生對情感、審美、情操的個性化體驗,注重“美”的教育,注重學生的個性化學習。教師通過感知———體驗的教學模式,在培養學生美術思維能力、創新能力的同時,也要盡可能地喚起學生對美術的熱愛之情,感受美術帶來的“情意”和“美”。
  一、在環境創設中滲透情意教育,感知“美術”的“美”
  要讓學生感知“美術”的“情意”和“美術”的“美”,單純依靠課堂學習繪畫技巧是不夠的,一個良好的熏陶環境創設也是很重要的。一方面是教室的環境創設,學生接觸最多的地方就是教室,教師可以考慮在教室里搭建一塊美術園地,把平日里學生創作的優秀作品置于墻上,供學生欣賞。例如,教師可以不定期給出一個主題,讓學生自主完善這塊美術園地,可以是雕刻作品,也可以是繪畫作品,還可以是折紙作品等。例如,每年5月份的母親節,我布置了“母親的愛”主題活動,讓學生自主發揮、創作,有的學生把他與母親之間濃濃的愛畫了出來,有的學生制作了小卡片,形式多樣,學生仿佛置身于“愛”的海洋。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受到環境“耳濡目染”的熏陶,有助于學生對“美術”的“情意”和作品中要表達的“美”有更加深刻的感知。另一方面是學習環境的創設,以往的初中美術教學不受重視,通常教師讓學生臨摹教材中的某幅畫,就算是完成任務,以學生畫得像不像為評判的標準,營造了一種壓抑、枯燥乏味的學習氛圍。情意教育強調的是發展學生的能力,而能力的發展離不開一個輕松愉快的學習環境,教師要讓學生能夠無拘無束地享受“美”,感知“美”。
  二、初中美術教學滲透情感教育的方法
  1.教師應提高自身素養,樹立榜樣
  教師能夠為學生提供榜樣作用,教師的人格魅力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如果教師在工作時比較敬業,那么其優秀的人格魅力就會影響學生的具體行為。教師擁有優秀的道德品質,會給學生創造優秀的學習氛圍,從而使學生樹立樂觀、積極的態度,進而不斷提升自身的道德素養。情感教育是一個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從自身的言語、行為出發,不斷要求自己,使這種影響潤物細無聲地融入學生的生活,從而影響學生的思想和行為,比教師直接教給學生一些大道理更有效。所以,教師在美術教學中一定要結合學生的特點、教學內容與目標進行恰當地情感滲透,培養學生的美感體驗。同時,教師要不斷提升自己的教學修養,確保樹立嚴謹、認真的教學態度,從而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不斷提升學生的道德修養。
  2.合理使用多媒體教學,提高教學效率
  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和生產力的不斷提高,多媒體技術已經逐步運用到課堂教學當中。在進行情感教育的同時配上音樂營造氛圍,讓學生更快融入課堂教學。同時搭配符合主題的圖片、視頻,可以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
  情感教育是一種潛移默化影響的教學,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最大限度地融入其中并且親身體會其中的深刻含義,這樣學生才能最有效果地吸收。與此同時,情感教育的宗旨就是以學生為課堂的主人公,以實際生活為出發點讓學生受到感染,發展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有利于提高學生的美術素養,有利于扎實學生的美術基礎。
  3.挖掘情感資源,產生情感共鳴
  教師應充分考慮到學生實際的鑒賞水平與學習狀況,結合實際為學生挑選出符合其年齡與水平的畫作。教師對于畫作中所體現的情感要有準確了解,在為學生講解過程中要注意自身的語言邏輯,不能照本宣科。教師在講課過程中應積極與學生交流,及時接收學生的問題,及時解答學生的問題,增強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教師選取的畫作應符合學生水平,引導學生充分挖掘作品中表達的情感,讓學生在欣賞畫作的過程中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4.教師要適時的轉變觀念
  初中美術老師在進行美術教學時,要嚴格地落實新課改的要求,打破傳統教學模式的束縛,改變教學觀念,在教學中既要培養學生的技能,教給學生基礎的知識,也要把學生的情感教育重視起來,不要限制學生們的思想。應該樹立“以人為本”的觀念,把學生們的全面發展作為最終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把學生看作是各種學習活動中的主角,尊重學生的情感和思想,調動他們學習的積極性。例如:在欣賞美術作品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先談一談對作品相關的一些看法,說一說自己所知道的與美術相關的知識,要把學習的主動權還給學生,這樣也有利于拉近教師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融入了情感教育的美術教學不但能激發學生們的積極情感,培養他們的創造性思維,還能為學生提供非常廣闊的表現空間,為學生將來的持續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5.利用課外實踐活動
  所有的學生都需要有一個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然而積極、向上的生活學習態度源于對生活中美的發現。那么,為了使學生能夠積極有效地感悟身邊的一切積極因素,并形成良好的自我情感調控能力,教師需要做的是在課外實踐活動中不斷引導學生學會發現。例如,當學生在學習中國民間美術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親身感受民間的藝術,如剪紙、窗花、年畫等民間藝術形式。這些民間藝術蘊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將美術的實用性和審美性高度結合,將實際的美術形式融入課堂之中,這些能夠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并成功塑造學生積極樂觀的生活態度。
  三、結語
  實踐表明,“情意教育”展示了它在初中美術教學中獨有的價值。實施“情意教育”可以使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得到有效提高,在環境的熏陶下,在自我創作、欣賞、評價的過程中,學生有了自主思考、自主創新的機會,美術思考能力、創新能力、個性都得到了很好的發揮。學生在主題要求下想怎么創作就怎么創作,擺脫了以往受教師思維束縛的局面。與此同時,在“情意教育”這個過程中,學生也真正地感受并體驗到了美術帶來的“美”和“情意”,感受到了同學與同學之間合作交流之“美”、教師與學生之間的關愛之“美”。因此,我認為初中教師應該合理、恰當、科學地運用“情意教育”,讓學生體驗到學習美術知識是一種“美”的享受。
  參考文獻:
  [1]孟永春.美術教學中的情意教育[J].考試周刊,2007(50).
  [2]李雅莉.美術教學中的情意教育初探[J].新課程學習(基礎教育),2009(6).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5746.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