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初中音樂欣賞課中的有效聆聽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新課標指出:在欣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聆聽,積極參與聽覺體驗,是音樂教學的中心環中心環節,也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讓學生學會聆聽,運用有效聆聽,感悟音樂的真諦,是我們初中音樂欣賞課上的重要部分。
關鍵詞:初中音樂欣賞課;有效聆聽;無效聆聽
音樂是聽覺的藝術,《新課標》中指出:音樂課程各領域的教學只有通過聆聽、演唱、探究、綜合性藝術表演和音樂編創等多種實踐形式才能得以實施。因此,聆聽是一切音樂活動的根本,是重要的教學方法。
那么什么才是有效的聆聽?如何引導學生實現有效的聆聽?我談談我的感受和一些教學經驗。
何為聆聽?“聽”指的是用耳朵接受聲音,是一種生理現象?!榜雎牎敝傅氖羌芯φJ真的地聽,不光是生理的,更是一種心理的活動。我覺得兩者最大的區別在于前者是被動的去接受音樂,而后者則是主動的去感受音樂。
何為有效的聆聽呢?新課標指出:在欣賞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自主聆聽,積極參與聽覺體驗,是音樂教學的中心環中心環節,也是培養學生音樂興趣,擴大音樂視野,發展音樂感受能力和審美能力的有效途徑。當學生被動的用耳聽音樂,不一定能夠聽懂了,或者是體驗到了音樂藝術之美,更加不可能產生情感上的共鳴。當學生用心聆聽音樂,讓音樂融入心靈,才能真正感受到音樂中的美和豐富的情感,這正是符合新教學課標的,也體現了聆聽的有效性。那么怎樣在欣賞教學中實現有效聆聽呢?
我們先來分析下無效聆聽,最常見的現象就是學生傾聽音樂時常表現出的"放松或休息"、"無精打采"、"游離音樂"、"非完整性體驗"等不良狀態。這些現象的出現不是單純學生學習主觀能動性的原因,也有我們教師的一定責任。因為我們很多教師走入了以下的誤區:
誤區一:單一片面的欣賞音樂。很多老師在欣賞課上像一個播放器,只是單一片面的讓學生自己聽音樂。不做多方位,多模式的啟發引導,這樣的欣賞教學,根本不適用于初中的普通教學中。長此下去,學生無論是學習興趣,還是聽覺思維主動性都會慢慢喪失。欣賞課不能變成單一的“你放放,我聽聽”模式,而應該多方面有機結合,比如構建起與其他藝術門類及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等不同藝術門類的綜合,在綜合過程中對不同藝術門類表現形式進行比較,拓展學生藝術視野,深化學生對音樂藝木的理解。
誤區二:語言替代型的音樂課。很多音樂教師習慣于用自己的語言來解釋音樂,一節課只聽到他一個人當主角,夸夸其談了大半節課,結果只留了一小部分時間去欣賞音樂,甚至有時候都聽不完音樂。這是完全違背了音樂課標中的價值觀念,與新課標中的教學目的背道而馳。音樂是時間的藝術,而非語言藝術。有很多的音樂形象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音樂欣賞課應該以聽為主,教學中要給學生想象的空間,讓他們充分獲得對音樂的直接經驗和豐富的情感體驗。
初中生既不像在小學時候那樣,對自己的主觀情感體驗不深,遇事會破涕為笑;也不像高中學生那般精練,遇事有著自己的主張。他們經常處于一種一知半解的狀態,缺少一種情感意志上的自主調控能力,相對來說,較多地受外界因素的影響和支配,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循循善誘而且是有方法有教學目的的引導。我覺得要從以下幾點著手:
1、創設情景激發興趣聆聽
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我們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聽賞音樂的興趣,養成聆聽音樂的良好習慣,逐步積累欣賞音樂的經驗。在聽賞音樂的過程中,老師要為學生探求學習、創新學習創設良好的情感氛圍和環境氛圍,讓學生感性地接觸音樂,再展開理性的想象。應采用多種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音樂體驗,鼓勵學生對所聽音樂要有獨立的感受與見解,幫助學生建立起音樂與人生的密切聯系,為終身學習和享受音樂奠定基礎。
2、注重學生體驗和感受
音樂欣賞的目的是要讓學生通過欣賞,感受音樂、體驗音樂、審美音樂,關注的是學生在音樂欣賞中獲得了什么,而非是音樂作品表達了什么。說白了,音樂作品只是一種媒介。每個人對樂音的感覺敏銳度是有很大差別的。因此,學生學習掌握一些樂理及音樂理論方面的常識,就顯得尤為重要。我的觀點是在音樂教學中,不能單純的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要充分揭示音樂的要素(節拍、節奏、旋律、音色、力度、速度等)在音樂中的表現作用,讓學生親身感受到音樂中最激動人心和極具表現力的部分。當然灌輸枯燥的、單純的技巧和死記硬背的知識是不可取的,應以整體的方式來體驗音樂,將音樂要素貫穿在整個音樂教學的過程中,而不是將音樂的各種構成元素支離破碎的講授。
3、聆聽方法的多樣化
聆聽音樂是欣賞活動的基本方式,如何培養學生專注地聆聽、聆聽、再聆聽呢?還必須重視欣賞音樂的參與形式。教學中教師該如何安排進度,有所側重地完成所有曲目的聆聽,多樣化的聆聽方法對于有效完成教學目標也有積極的促進作用,聆聽方法其實就是教學方法。如分段聆聽,比較聆聽,重點聆聽等等。在對音樂主題的聆聽上面,我們可以采用唱出音樂主題,用音樂學具豎笛,口琴等演奏主題,甚至可以要求學生在聽到音樂主題后用形體來表現。教師一定要避免單一的從一而終的聆聽,一遍又一遍而沒有層次感。
4、聆聽問題要設計巧妙
課堂教學中的問題是引線,是調動學生積極思考問題的“催化劑”。 層層的設疑提問,不斷把學生思維引向深入,是促進學生積極主動探索新知,培養學生創造性想像力的一 把金鑰匙,它可以有效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有利于活躍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 求知欲和創造力。問題要體現梯度性,引導學生聆聽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由易到難。
5、聆聽時要注意教生互動
在欣賞教學中,教師運用個人技巧展示音樂的魅力可以起到激發學生審美興趣,審美想象,審美能力的共鳴。而學生自主體驗創造感受音樂,也能讓課堂的氣氛更加的活躍。音樂是一度創作,欣賞者才是二度創作者,因此,個體對音樂的理解是不同的,只有課堂的主體和客體同時參與到音樂活動中,這節課才是成功的。
聆聽伴隨音樂始終,有效聆聽也將伴隨課堂教學始終。讓學生學會聆聽,運用有效聆聽,感悟音樂的真諦,享受美好的人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56209.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