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生生涯教育的實踐探索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 要:2014年《國務院關于深化考試招生制度改革的實施意見》的出臺意味著新一輪高考改革的啟動。寧夏將在2019年啟動新高考改革,因此全區各中小學校將逐漸加強生涯教育。構建體系化的生涯教育校本課程是學校生涯教育探索的起點,也是重要的實施路徑。
關鍵詞:新高考;高中;生涯教育;思考
作者簡介:禹文軍,寧夏固原市涇源縣高級中學教科室主任,高級教師。(寧夏 固原 756000)
基金項目:本文系寧夏第五屆基礎教育教學課題“新高考背景下普通高中生生涯規劃指導研究”(課題編號:JXKT-ZH-05-181)的研究成果。
中圖分類號:G63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1-0568(2019)10-0090-03
《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2010-2020年)》提出要“建立學生發展指導制度,加強對學生的理想、心理、學業等方面的指導”,即在學校育人和教學兩項基本職能之外,特別加入“發展”的職能。浙江、上海等地教育廳也相繼發布加強生涯教育的相關文件,如早在2012年,上海市教委就印發了《上海市學生職業(生涯)發展教育“十二五”行動計劃》的通知,要求將學生的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提上日程,學校必須配備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導師。寧夏教育廳也發布了《關于做好普通高中學生發展指導工作的意見》,要求學校開設學生發展指導課程。
隨著新高考制度改革的推進,中學生生涯教育再度成為熱議議題。關注高中學生個人綜合素質的提升和未來發展已逐步成為學校生涯教育的共識。北京大學考試研究院院長秦春華教授在面試“學霸”時感慨:“最令人驚訝的是,當問起‘你希望自己未來成為什么樣的人’時,很少有人能答上來,學生們說他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這個問題?!睂W習成績優秀、藝術特長突出,看起來幾近完美的“學霸”們卻對自己的未來生涯非常茫然。這充分說明,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刻不容緩。高中階段是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學生選擇未來人生發展方向的關鍵時期。做好學生生涯教育,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認識自己,發現自己的興趣特長,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人生觀,培養學生的自主發展意識和能力。
新一輪高考改革強化了選擇性教育,實施選課走班教學,具體包括取消文理分科、改革錄取模式等,在高考科目設置方面,普通高考統考科目數學、語文、外語3門為必考科目;選考科目調整為“6選3”,即由學生在物理、化學、生物、思想政治、歷史、地理6門學科中自主選擇3門科目參加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等級成績計入高校招生錄取總成績。考生在校期間的綜合素質評價將作為高校錄取的一項參考指標,在成績相同的情況下,會以綜合素質評價結果為標準優先錄取。此外,高考英語考試每年舉行兩次,一次安排在全國統一高考期間,另一次考試時間根據教育部確定的時間安排??忌疃嗫缮暾垍⒓颖灸甓葍纱瓮庹Z考試,選擇一次較好成績作為自己的本年度高考外語考試成績。因此,如何選科選考將是每位高中生面臨的重要課題,這就需要學校、家庭及社會對學生進行生涯教育。
一、高中生涯教育實施主體
當前,對高中生涯教育的實施主體的界定有三種觀點,一種認為應以學生為主體,因為高中生已具備了一定的生涯決策、規劃和管理的能力,輔導中應以學生為自我發展與探索的實施主體;另一種觀點認為應以教師為實施主體,因為教師已經具備了生涯教育的專業能力,而學生在生涯教育上的能力無法與教師相比,第三種觀點認為生涯教育實施的主體應該是家庭,因為家長對孩子生涯教育起著決定性作用。對于寧夏全區所有高中學校來說,并沒有生涯教育專職教師,一些開展生涯教育的重點高中學校的教師也是由心理老師或行政人員兼任,大多數普通高中學校師資嚴重短缺,想要為學生做好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就成了極大的挑戰。因此,培養一大批對職業規劃有系統理解的老師迫在眉睫。譬如浙江省許多學校通過盤活現有師資資源,引導在生涯規劃方面有興趣與能力的老師轉崗兼職,逐漸打造了一批專業水平高、年輕又有干勁的生涯規劃師資團隊。再如浙江省麗水中學初步形成了以生涯導師、學業導師、成長導師為主,以精英導師為輔的“3+1”生涯規劃教育團隊構建模式,并為不同的老師提供了多樣化的發展路徑。為了解決好這一新問題,教育行政部門應在未來三至五年積極搭建培訓平臺,指導學校做好教師培訓工作,各個學校在過渡期應就地取材,選拔和培養本校的生涯規劃教師,積極借鑒江浙滬的一些成功經驗,打造一只專業化的師資隊伍。綜合以上客觀因素,開展生涯教育應以學生為主體,以教師為主導,以家長為支持,發揮學生的自主探索積極性,突出教師的專業知識與能力。同時生涯教育離不開家長的參與,家長要積極與學校配合,關注學生的生涯發展,做好榜樣,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實踐,關注社會發展及職業的資訊,在涉及學生重大生涯決策時,尊重學生的意見,避免以自己的好惡干涉學生的決策。
二、高中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
各個高中學校生涯教育的主要內容也不盡相同,主要有兩大傾向:有的學校關注學生的選科指導、高考志愿的填報、專業選取等;有的學校將心理教育、安全教育以及生命教育等統統納入生涯教育。事實上前者窄化了生涯教育的內容,而后者過于擴大了生涯教育的范圍。寧夏高中學校發展不平衡,開展生涯教育的條件也不盡相同,加之師資水平受限,有必要明確高中學校開展生涯教育的內容,即不是到高考時才關注學生選學校、選專業的生涯教育,也不是不考慮高中學生日常的課業負擔重而盲目增加內容。高中生涯教育應包括認識自我、選科選考、大學職業探索、高考志愿填報、生涯管理等。要科學實施生涯教育,必須做到以下三點:一是把握適應性發展,高中階段的生涯教育并不是讓學生通過學習就定下具體的職業方向并一成不變,而是要讓他們在了解自我和社會的過程中逐漸明確自己的興趣和能力所在,學會把興趣轉變成學科優勢、職業興趣和事業追求,在選科和選專業方面做到有的放矢。二是突出生涯教育指導,包括學業指導、職業指導、人生指導。三是做好高考志愿填報培訓,傳統的高考志愿模式導致不少學生在大學階段充滿迷茫。因此,新高考改革要求把“選擇”前置,通過生涯教育引導學生從“一考定終身”和“唯分數論”的評價模式中解脫出來,促使學生運用在生涯教育中獲得的知識解決遇到的困難,走出人生的迷惘,堅定自己的目標與理想。 三、高中生涯教育的主要途徑
目前生涯教育的途徑有學校教育途徑、家庭教育途徑、社會教育途徑三種。三種途徑的地位以及發揮三種途徑的作用存在爭議,寧夏高中學校所處的地位不同,三種途徑的使用也不盡相同,比如銀川市高中學校學生的家長學歷較高,有一定的生涯規劃知識,而縣城高中大部分家長學歷較低,不了解生涯規劃,無從對孩子進行生涯教育,只能依靠學校教育途徑。從學校教育層面來說,一是發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注重學科融合教育,提高生涯規劃教育的有效性。二是充分利用學校各類社團,開展生涯社團實踐活動,引導學生開闊視野、提升能力、發展核心素養。三是組織開展有針對性的生涯探索活動,讓學生在了解個人性格的基礎上,對學業與職業信息、個人與環境之間的關系作重點探索,增強職業體驗,提高自我選擇能力。四是針對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進行個別咨詢輔導,因材施教,促進其個性成長。美國教育家杜威曾說:選擇了什么樣的教育,就選擇了什么樣的人生。開設學生發展指導課程,實施生涯規劃教育勢在必行。從社會層面來說,學生需要通過社會實踐來獲得更多生涯教育體驗。從家庭層面來說,在學生的生涯發展中家庭的力量也不容忽視。
四、高中生涯教育的目標
當前高中生涯教育目標還不夠明確,有些學校關注的是學生當下的生涯需求,而有的學校關注的是學生長遠的生涯發展。關注當下生涯教育的學校認為生涯教育要務實,關注當下;關注未來生涯發展的學校認為生涯教育應該更關注學生長遠的發展,因為生涯教育的根本目標是為未來做好準備,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但從生涯教育的實踐情況來看,生涯教育目標的確立要遵循高中生生涯發展的需求,從客觀現實的要求以及職業發展變化等多方面綜合考慮。因此,高中生涯教育要確立基礎性與發展性的目標,既要考慮當下,又要關注未來發展。立足當下,就是要讓學生了解自我,能根據自身情況選好科、選好考。關注未來發展,就是學生在將來選志愿、選未來從事的職業上有長遠規劃。為了實現這樣的目標,從學校層面來說,首先要轉變教育理念,明確辦學定位和辦學特色;從老師層面來說,要積極探索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教學模式,引導學生把升學目標轉化為促進未來發展和實現人生價值目標,把枯燥的高考生活轉變為自我賦予意義感、充實人生經歷的一段人生過程;同樣,家長也應該正確看待生涯教育的意義,尊重學生的興趣所在,幫助他們選擇真正適合的專業。
五、高中生涯教育的測評手段
當前,各個學校生涯教育的測評手段存在差異,有些學校沒有明確的評價手段,有些學校過度依賴測評結果,有的夸大生涯測評的負面作用,認為生涯測評的結果會給學生未來生涯決策帶來誤導。事實上,過度依賴測評手段或夸大測評結果的負面作用都不可取。生涯測評是一種簡單又直接的評價方式,在班級授課制下更能體現其價值,是輔助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生涯診斷的重要工具。為了發揮生涯教育測評功能,教師要規范使用生涯測評,在選擇生涯測驗時要注意結合測評目的選擇質量較高、內容契合的測評,要注意測評的規范,控制誤差。評價時,教師要結合測評規則客觀評分,在解釋測評結果時要結合生涯發展特點謹慎說明。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挖掘每個學生的不同潛質,采取適合其特點的培養方式,最大限度地發揮每個個體自身的能力和優勢,促使他們在優勢領域取得成功。
總之,關注高中生涯教育從來不是為了順應新高考的改革,也不是形勢所逼不得不為,而是對學生成長、發展與未來的責任心,是必須去做的!目前,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學校意識到生涯教育的重要性,相信在未來,在職業規劃與生涯教育的引領下,學生消極學習甚至輟學等現象會越來越少,每一個學生都能擁抱更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劉靜.高考改革背景下高中生涯規劃教育的重新審視[J].教育發展研究,2015,(10):32-38.
[2] 朱仲敏.教育轉型背景下普通高中生涯教育內容設計與實施路徑研究[J].教育發展研究,2017,(6):77-82.
[3] 陳宛玉.高中生涯教育的七個核心問題辨析[J].江蘇教育,2018,(9):41-45.
責任編輯 秦俊嫄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170.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