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自主學習是指學生能夠在教師的指導和帶領下,發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積極地參與到活動中,實現自我發展,促進能力的提升。目前,對數學的教學目標不斷改進,教學方法不斷改進,新課標提出,使學生學習數學的有效方式主要通過動手操作、自主交流和溝通進行。所以,要求教師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使學生成為課堂的主體,不斷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學會學習,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具備良好的學習素養,為之后的數學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
一、對自主學習的相關介紹
自主學習是以學生為學習的主體,通過學生自主、主動地分析探索、質疑、創造等方法實現學習目標以及學習任務。要求學生自主學習的過程中,施教者應該以學校的教育為主要陣地,采取比較合理、科學、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自主進行學習,學會自主探索,在學習的過程中自主解決問題,在時代的推動下,進行學習、生活,不斷地促進自身的發展,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激發學生的興趣,使學生愿意學習,學生能夠自主地進行學習是教師教學的最終目標。
二、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
通過上文的論述可以發現,小學數學教師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不斷激發學生的數學興趣,找到學習動機,采取科學、合理、有效的教學方法,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在課堂中小學數學教師應該引導學生提出疑問,從而使學生能夠形成自主學習的能力。目前,在新教育的背景下,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在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應該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不斷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尤其是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數學能力。在小學數學教學的過程中,數學教師應該重視小學生的自主學習,改變教師主體的課堂狀態,發揮學生的優點,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習的信心,使學生養成良好的主動學習的習慣,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ㄒ唬┦箤W生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
使學生養成自主學習數學的習慣,形成良好的數學學習行為,達到更好的教學效果,根據教學目標發揮學生的優點,減少數學教學過程中的隨意性以及盲目性。
?。ǘ┩ㄟ^合作學習的方式,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在課堂中采取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可以使所有的學生參與到討論的過程中,能夠通過所有學生的智慧以及力量共同解決問題,不僅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學習能力。比如,教師在給學生們講解“工程類”相關題目時,可以將所有的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對一個問題進行討論,請學生代表進行回答。采取這樣的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合作意識,還可以使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得到培養。
?。ㄈ┡囵B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
學生學習的方法主要源于課堂教師的教學方法。小學數學教師可以在上課的過程中圍繞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教學目標、過程以及方法等,其中最關鍵的環節就是培養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只要可以引起學生學習興趣以及可以促進學生思考的教學方式,都是一個較好的教學方式。
很多小學生特別是較低年級的學生不能夠自主進行學習,也不愿意自主進行學習,由于小學生的自制力比較差,注意力比較難集中,課堂中較易走神,對于外界的事物始終保持著強烈的好奇心,教師應該使數學課堂的教學更加多樣化、色彩化、故事化。多樣化主要是指增加課堂中的教學方式,比如,可以通過做游戲、戶外實踐等教學方式,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好奇心以及興趣,從而促進學生對數學的喜愛。色彩化主要指在數學課堂中采用多媒體課件或者是顏色鮮艷的卡片等形式開展情境再現,提高課堂的效率。故事化是指教師應該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避免“填鴨式”的教學方法,使小學生可以在相應的情境中學習,像聽故事一樣喜愛數學知識。比如,在學習“元、角、分”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立情境,使學生輪流扮演其中的角色,給每個學生發1分、2分、5分、1角等等的人民幣,通過這樣的方式使學生認識人民幣。
(四)教師應該和學生之間建立起融洽的關系
小學生好奇心比較重,每個學生都會具有這樣或者是那樣的疑惑,但是,因為每個學生的個性不同,內向的學生可能心中有疑惑,但是沒有勇氣向教師請教,問題會越來越多,從而會影響學生對數學的學習信心,影響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這對于學生的自主能力培養是不利的。所以,教師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應該放下自己的身份,經常和學生互動,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提高課堂質量,為學生營造積極向上的學習環境,將數學公式通過實踐的方式講解給學生,以便于學生更好地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
?。ㄎ澹┐龠M學生自主探究發展
自主探索的課堂教學,提供給學生更多的自主探索、自主學習的機會,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創造,為學生提供更多的表現和活動的機會,鼓勵學生能夠擁有自己的想法,不斷激發學生的潛能。怎樣才能夠使學生具有更多的表現機會,需要教師進行以下幾個內容:
1.合作交流。
使學生成為課堂中的主體,讓學生能夠在集體中以小組合作的方式進行學習,對相關的學習內容進行討論,充分在小組內展示自己的才華,從而激發自身的思維意識,掌握更多的知識,能夠運用知識解決更多的問題。這樣不僅能夠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意識,還能夠促進整個集體之間的溝通和交流,進而能夠獲得更多的進步。而且在小組合作方式的基礎上給每個學生表現的機會,不僅能拓寬學生的知識面,還能使學生的能力水平得到提高。
2.銳意創新。
教師在課堂中培養學生大膽猜測、聯想的過程中,應該鼓勵學生改變傳統的學習方式,向權威發出挑戰,能夠勇于向書本、向教師、向自己提出更大的挑戰,敢于標新立異。教師應該在課堂中引導學生打破常規、拓展思路,尋找出更多的辦法去解決更多的問題,提高自主學習的能力,不僅可以促使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才干,同時還可以提供給學生自己表現的機會,使學生的能力能夠得到更好發展和提高。
?。┡囵B學生的自主探索能力
要讓學生自主地參與到實踐過程中,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問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所以,教師在課堂中講解數學知識的時候,應該注重培養學生對知識過程的了解,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探索能力。
1.使學生能夠在具體的事例中發現規律。
在給小學生講解數學概念的過程中,由于大部分的小學生受到了認知能力以及知識的局限性的影響,常常不應該只是在定義中獲得更多的概念,而應該通過一些事例或者模型等直觀的材料對概念進行分析,只有通過這種歸納的方法才可以使學生發現規律,從而更好地解決類似的問題。
2.使學生能夠將抽象的知識具體化。
數學知識一般都比較抽象,但是小學生的思維都是以具體化為主的,需要將這種抽象化的內容“物化”,才能夠更加形象地引發形象思維。將數和形有機地結合起來,促進思維的發展。
三、結語
綜上所述,為了能夠使小學生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應該付出較多的努力,將其滲透在教學的過程中,但是,如何才能夠找到適合小學數學教學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方式,培養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呢?本文探究了自主學習的概念以及小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方式,并且對于如何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習慣、學習能力、興趣等等展開了具體的培養方式的探究,經過探究得出,作為教師,應該從學生的興趣、習慣、學習動機等多個方面入手,改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不應再采用灌輸的教學方式,應該選擇科學、合理、有效、正確的教學方法,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數學學習,提高學生自主學習數學的能力,使學生自己掌握打開數學寶庫的“鑰匙”。
?。ㄘ熑尉庉? 林 娟)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040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