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做足體驗,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效率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構建主義學生觀表示,知識不是簡單的授受過程,而是必須讓每一位學生根據自身已有的知識或經驗進行主動的建構。而體驗學習重視知識形成過程,只有做足體驗,數學課堂效率才有保障。
  關鍵詞:體驗;特點;策略;小學數學
  《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數學活動必須建立在學生的認知發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之上。教師應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數學知識和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學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與合作者”。在新課改教學理念下,小學數學知識非常注重知識的獲得過程,孩子只有通過親身經歷從實踐中獲得體驗,才能掌握數學規律及方法,從而提高課堂效率。本文主要以小學數學課堂為例,探究如何從體驗著手,提高課堂實效。
  一、創設情境,體驗知識趣味
  數學教學和學生的生活實際脫不了關系,所以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出發,創造生動而富有情趣的數學情境,便于我們更好的開展教育教學活動。
  例如,學生在學習“認識小數”時,乍一看是全新陌生的知識,如果從學生的生活實際來看,學生對小數尤其是表示商品價格的小數并不生疏。因此,我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讓學生課前做了家附近的超市商品價格調查,收集記錄好這些商品的價錢,上課就從學生收集到的這些數據導入,將學生收集的商品價格進行整理,班級里來了個模擬開店,探討商品價格。從元、角、分的角度去認識小數的意義。在后續學習“小數加減法”時,繼續創造一個模擬開店的情境,讓學生在購物的情境中掌握小數加減的計算方法。學生的數學學習在具體的情境中進行,做足體驗,讓學生充分的理解知識的內在含義和現實價值,有利于提高課堂效率。
  二、自主探究,體驗知識生成
  在新課改的教學理念下,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肯定,教師在組織教學過程中,不斷將探究式的教學方式運用于教學中,讓學生進行自主探究,這樣可以拓寬學生的思維,激發學習積極性從而提高了課堂效率。
  例如,學習“長方形面積”這一課時,我選擇的是完全的松手讓學生自己去探討,由于在認識了面積和比較面積大小的情況下,去自主探究長方形這樣基本的圖形的面積便不難實現了。完全的放手,或許會讓有些學生漫無目的,這時我只做了以下兩點。首先,明確探究目標,重視問題的提出,一個好的問題,能夠激起學生“研究”欲望。因此,探究之前,讓學生帶著2個問題進行探究,即:如何利用手頭的道具計算長方形面積?長方形的面積和它的長和寬的關系?其次,重視探究過程,讓學生有充裕的時間去體驗。教學中,讓學生有充分的時間通過操作得到各種長方形圖形的面積,再有充分的時間思考長方形面積與長和寬的關系,從而解決問題,獲得豐富的學習體驗。有了這一體驗過程,接下來關于正方形面積的學習更加得心應手。
  所以,一個數學問題呈現在學生面前,教師應給予充分的時間放手讓學生去自主探究,讓學生做足體驗,學生經歷實踐操作、討論、交流等活動,不斷改進和完善結論,學生將在他們腦中留下深刻印象,知識才被構造。
  三、交流合作,體驗知識碰撞
  在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盡一切可能為學生搭造交流溝通的平臺,學生在交流合作過程中進行知識的碰撞,從而增強學習數學的信心。
  例如在學習“認識分數”時,我設計了兩個小組活動項目,第一個活動內容讓學生拿出事先準備好的各種不同形狀的基本圖形,通過折一折、畫一畫等活動,找出不同圖形的二分之一后進行組內交流,理解二分之一的含義,體驗二分之一產生的過程。第二個活動讓同學們拿出準備好的正方形紙創造新的分數,然后小組內進行交流。這一活動學生對于分數的產生及意義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時學生在小組合作過程中,會發現:同樣的圖形,可以用不同形式的分數表示。例如四分之二和二分一都可以表示正方形的一半,知識一旦有了碰撞,學生就會思考,從而形成新的知識體系,體驗學習數學的快樂。而且在一個快樂合作氛圍中,學生的潛力還可以得到了無限的發揮,和學習伙伴在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知識進行不斷的碰撞,使得知識變得容易接受和掌握,學生的積極性也隨之提高。
  四、應用實踐,體驗知識應用
  數學來源于生活的點點滴滴,存在于生活中每個角落,最終應用于生活的方方面面。數學知識的應用實際上是數學知識的升華,因此數學課離不開現實生活,數學真的在身邊,生活需要數學。所以,體驗學習更應該從實踐著手。
  學習“里程表”這一課時,這實際上和我們生活中電表、水表的度數讀取是相同的,雖然課本的取材比較貼近生活實際,可是對三年級學生來說,深刻地理解汽車上里程表度數并非具體行駛的路程,而是累計上來的還是有很大的難度。究其原因源于生活中學生缺少對這部分知識的認知。所以,我向全班每位學生布置了一個任務,讓孩子們每天回家觀察家里電表或者水表的度數并記錄每天晚上的度數情況。學生通過接連一個星期乃至一個月的記錄,做成線段圖,引發學生的思考,研究度數變化的原因,從而理解這里的度數并非實際的使用量而是累計量。這樣將數學知識和生活實踐聯系在一起,學生對知識便不在感到陌生,體會數學知識的有用性,體驗數學知識的應用性,從而養成認真對待數學的學習態度。
  體驗學習充分肯定了學生的主體地位,便于學生自主學習。所以在小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從教學內容和學生的特點出發,讓數學學習真正成為一個體驗的過程,提高學生知識應用的能力,獲得良好的學習效果。讓我們的數學課堂真正做到做足體驗,有效的提高數學課堂效率,幫助學生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陳清利.體驗式學習的特點及其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2]葉茂興.為數學學習插上體驗的翅膀—小學數學課堂構建體驗式教學模式的探索
  [3]孫麗娜.立足體驗 讓小學數學課堂更高效
  [4]朱夢倩.淺談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學習
 ?。ㄕ憬←愃星嗵锟h塔山實驗小學  323900)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1067.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