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 訪客   登錄/注冊

妙“聯”巧思學語言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新一輪的課程改革要求我們全面圍繞著核心素養培養學生,使之成為一個具備能夠適應終生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必備品德和關鍵能力的完整的人。學生發展核心素養是深化課程改革,也是落實立德樹人目標的關鍵因素。語文課堂實踐是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實施途徑,我們不僅要通過語文課堂對孩子進行語文知識教學、語文技能訓練訓練更要通過課堂實踐培養學生學會學習、實踐創新,使之具備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所需要的知識、能力和態度。而思維的培養正是核心素養的關鍵,不少學者把思維培養放到了教育的核心地位,如錢學森提出,教育最終的機理在于思維過程的訓練。邁克爾·桑德爾提出,學習的本質,不在于記住哪些知識,而在于它觸發了你的思考。下面我就以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第三冊第5課《玲玲的畫》教學為例,談談在語文課堂中如何關注學生核心素養,對學生進行思維能力的訓練,引導孩子妙“聯”巧思學語言,使學生在學習語言的過程中提升語文綜合素養。
  一、聯系前后內容,提取文本信息
  杜威在其名著《我們如何思維》一書中寫道:“智育的全部和唯一目的就是要養成細心、警覺和透徹的思維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是后天形成的,是習得、悟得的過程,它不是一蹴而就、一次完成的,是多次培養、反復訓練的結果。在本課的教學中我就多次給學生明確的導向,使學生明晰學習方向,采用比較大的問題來引導學生,通過閱讀課文,聯系文章的前后內容,并從中提取所需的文本信息。如上課伊始,老師就出示玲玲畫的畫,
  師:通過這幅畫還讓玲玲明白了一個深刻的道理,我們趕緊打開課本,讀一讀課文,找出這個道理,并且把相關的句子用橫線劃出來。
  生匯報:只要肯動腦筋,壞事也能變成好事。
  師:這個句子中還藏著一對反義詞你發現了嗎?
  生:“好事”和“壞事”
  師:大家再一次認真讀讀課文,找找看,文中的壞事和好事分別指的是什么?并用自己喜歡的符號給相關的句子做上記號。
  在教學“壞事”部分時為了進一步提升孩子的縱向聯系思維能力,我讓孩子通過聯系這句話的前后內容,理解句子中的“這個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
  師:孩子們再細細地讀一讀課文的1—3自然段,想一想“這個時候”指的是什么時候?
  生1:這個時候是指:玲玲在收拾畫筆的時候。
  生2:這個時候是指時間不早了的時候。
  生3:這個時候是指爸爸一再催她睡覺的時候。
  生4:這個時候是指玲玲正得意地欣賞自己畫的時候。
  在這個教學環節中,我一次又一次的讓孩子進入文本,與文本對話交流,通過一次又一次的讀文,拋出一個又一個問題,讓孩子學會聯系前后的相關內容并從文本中提取相關信息,從而更深入地理解文本,體會語境,加深感悟。這樣通過閱讀感悟促進思維理解,思維理解升華閱讀感悟,不僅學到了語用知識,更得到了思維鍛煉。
  二、聯想已有體驗,感悟人物情感
  思維是核心素養的重要部分,思維能力培養主要變現為:能在閱讀表達等言語活動中,主動思考,運用聯想與想象,初步認識語言和文學形象,形成對客觀事物的初步認識,具有初步的批判意識?!读崃岬漠嫛愤@篇課文內容貼近兒童生活,文章以玲玲的三次情緒變化為情感主線,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故事從玲玲得意地端詳著自己畫的《我家的一角》,到不小心把畫弄臟時傷心地哭了,再到后來在爸爸的啟發下,在弄臟的地方畫了一只小花狗,讓畫看起來更好了,玲玲滿意得笑了。這些場景和情緒都是來自孩子的生活,是他們的日常都有所體驗的。因此,我在教學這幾個句子時,盡量的引導孩子入情入境的去感悟人物的情感。努力在閱讀表達等語言活動中,給學生創造主動思考的機會,運用聯系與想象學生已有的生活體驗,感悟玲玲的情緒變化。
  師:生活中你一定也有過類似的情況,如果你就是玲玲,“這時候”把畫弄臟了,你會怎么想?
  生1:好不容易畫好的畫,現在卻弄臟了,我感到很難過
  生2:時間已經很晚了,再畫一張也來不及,我感到很著急。
  生3:我對這幅畫感到十分滿意,現在卻變成這樣了,我感到很失落。
  師:那這時候的玲玲會怎么說這句話呢?想象一下這樣的心情讀一讀玲玲說的話吧。
  在指導學生理解體會玲玲“得意“和”滿意“這兩個部分時老師也是用同樣的方法。讓孩子化身為玲玲,聯想自己平時在生活中得意、傷心、滿意時的情緒狀態,進而移情感悟,再把自己的感悟理解通過朗讀表達出來。接著在品味、思索爸爸簡短的話語中所蘊含的深刻道理后,我又引導孩子把這些道理和生活經歷聯接起來,真正的做到理論聯系實際,在實際生活中用自己的創新思維去解決問題。我首先拋出自己的一個經歷請孩子們開動腦筋幫老師想辦法解決。
  師:老師昨天穿了一條牛仔褲不小心被釘子鉤破了一個洞,你們能幫我想想辦法嗎?
  生1:牛仔褲本來就是有洞的,你可以把那個洞剪得更好看一些。褲子會更漂亮。
  生2:可以找一個自己喜歡的圖,然后把它縫在碰洞的地方。
  順利幫助老師解決了問題后,孩子的創新情緒一下子被調動起來了,各個躍躍欲試。我趁熱打鐵,再進一步讓學生聯想自己的已有經驗,談談與這個道理相關的經歷。
  師:請大家聯系自己的生活經歷想一想,在你們的學習和生活中有過有類似的通過動腦筋想辦法,把壞事變成好事的事情嗎?
  生1:有一次,我把爸爸心愛的茶壺給打碎了,媽媽拿著破了的茶壺說:“這么漂亮的茶壺,打碎了這可惜?!蔽铱纯搓柵_上的多肉植物,靈機一動,用它當花盆不是很好嗎?
  生2:太好了,他的這個辦法,讓我想到,我把儲錢罐打破取出錢后,也可以把它用來當花盆,這樣我就不要心疼為了取出錢而打破可愛的“小豬”了。
  孩子們通過聯想自己的生活經驗,紛紛各抒己見,有的用曾經的生活事例來印證這個道理,有的受到啟發,想辦法解決生活中的難題,相信通過這個節課,遇事動腦,創新思維的種子已經開始在孩子們的心里扎根生長了。
  三、聯結關鍵詞語,復述故事內容
  錢學森提出,教育最終的機理在于思維過程的訓練。語文教學除了要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掌握閱讀方法外還承擔著發展學生語言培養學生思維的任務。整個小學階段學生處于語言發展的關鍵期,通過課文閱讀擴大學生的語言積累,進行口頭和書面的語言表達訓練應該貫穿于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而復述是積累詞匯,發展口頭語言的有效途徑,從而為今后的書面寫作奠定良好基礎。通過聯結故事的關鍵詞語,從整體上梳理故事的脈絡可以幫助孩子學會更有條理的表達,能有效培養學生因此,在學完課文之后,我讓學生抓住表現玲玲情緒變化的“得意、傷心、滿意“這三個關鍵詞,從整體上把握了故事的框架和脈絡,講一講這個故事。教學中我先通過三幅圖引導孩子在課文中提煉出這三個詞,再回憶玲玲為什么會有這樣的變化?讓學生找到玲玲情緒變化的原因,最后通過聯合這這幾個關鍵詞試著把這些原因連起來講一講,這樣就能緊抓課文的這條情緒脈絡,有條不紊地復述這個故事的主要內容了。本科教學中老師秉著發展學生語言的強烈意識,努力給學生創設課文語言輸入和輸出的機會,讓學生在實踐中發展思維提高表達能力,學會聯結關鍵詞語的表達策略,提高復述故事的表達質量。
  叔本華認為,盡管有時候我們可以在一本書里輕而易舉地找到自己幾經艱辛、緩慢的思考和組合才得以發現的某一見解或某一真理,但是,經過自己的思維所獲得的見解或真理卻價值百倍。思維的發展和語言的發展是相輔相成的,語文課堂上教師應著力在語言的理解和運用過程中,以語用能力為基礎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通過教學《玲玲的畫》,我努力摸索踐行著以“人”為中心,在推進“聽”“說|”“讀”“寫”等語言能力訓練的同時,運用各種方法,培養學生擁有妙“聯”巧思的思維能力來學習語言,做到即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又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從而更好地實現學生核心素養的培養。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2859.htm

?
99久久国产综合精麻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