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與農村環保教育的措施分析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隨著時代的發展,教育體制的改革,在各個階段的教學過程當中都有了新的教學標準。在此過程中,教師們不僅要保證教會學生教材上的基礎知識內容,還要利用有效的教學方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尤其是在初中的生物教學當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這一觀念便是當前階段教學工作的主要任務。本篇文章主要介紹的便是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教育措施分析。
關鍵詞:初中;生物;農村環境保護
在當前信息化時代的背景下,國內各個行業飛速的發展,給我國的經濟發展帶來了重要的影響。但是隨著我國工業生產技術的不斷進步,隨之帶來的環境問題也越來越嚴重。在這其中,農村的環境變化是最大的。根據我國現階段農村的環境狀況,人們提出了“既要綠水青山,又要金山銀山;寧要綠水青山,不要金山銀山”這樣的口號。而在初中的生物教學當中,其教學內容非常符合這一觀念,所以在初中生物教學當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意識,便成為了教師們的主要工作。
一、在初中階段實施環境教育的主要原因
?。ㄒ唬┺r業生產污染問題
就現階段而言,農藥、化肥在種植過程中的應用已經嚴重的破壞了土地的自我修復能力,很多地區都開始出現土壤板結、土地功能下降的現象。并且化肥進入水源的話還會破壞當地的生態平衡,導致人們自身的安全受到威脅[1]。農藥的污染更加嚴重,主要體現在農藥殘留方面,農藥殘留的危害已經形成一個惡性循環,對農民的收益產生嚴重的影響。
(二)畜牧糞便管理問題
與此同時,很多地區的農村在畜禽糞便管理方面嚴重失調,導致當地的污染日益嚴重。畜牧業作為我國農村當中的一種副業,與種植業和養殖業已經構成了完善的體系。若是畜牧糞便處理的得當,便會使之成為優質的農家肥料,對環境的影響并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就當前狀況來看,大部分地區在處理畜糞便的過程中都沒建立完善的管理機制,也就導致了糞便難以正?;厥?,流入自然當中。
?。ㄈ┙斩挿贌:栴}
通常情況下,農民在處理秸稈的過程中只能選擇進行焚燒,否則便會被拋棄到各種場所。這樣的做法雖然能夠方便農民下一年的種植環節,但是卻對環境造成了極大的危害。秸稈在燃燒的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濃煙,并且在燃燒之后還會對土壤造成巨大的污染,嚴重破壞了農村的生態環境。
二、初中生物教學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教育的措施
(一)加強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為其樹立良好的環保觀念
在初中的生物教材當中,有很多內容都是關于環境保護方面的,其中一些還涉及到水土流失以及土地荒漠化等等[2]。這些內容對于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教育工作十分重要,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利用有效的教學素材,培養學生的環境保護意識,引導學生在心中樹立一個良好的環保理念。
比如在教材當中,有很多環境生態保護的內容,像大面積的森林被砍伐、天然的植被人類活動破壞、草地的“三化”面積逐年增加、生物多樣性受到嚴重的威脅、水資源污染嚴重、大氣污染嚴重等等,都可以做教學素材滲透到農村環境保護教育工作當中。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教學水平,對教材進行熟練的運用
要想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教育的教學質量,教師的教學水平非常重要的一個因素。作為一名初中生物教師,應在日常生活當中對知識進行積累,總結教學經驗,不斷豐富自身的文化內涵;在教學環節當中,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為學生提高優質的教學。并且能夠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教學內容對教材進行有效的拓展,提高教學課堂的趣味性,從而加強學生們心中的環保意識。長期下來,必然會對教學質量做出一定的改善,提高學生的農村環境保護意識。
?。ㄈ┙Y合實際的實驗環節,開展環境教育工作
在教育體制不斷改革的背景下,現在有很多學校都設置了相應的實驗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實際動手操作,開展實驗環節,從而幫助學生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比如在講到關于環境因素對生物成長的影響時,教師可以利用實驗材料模擬池塘的環境,將一些蝌蚪放到模擬的環境當中,讓學生們進行觀察。在此過程中,學生們可以對環境問題起到正確的認知,從而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加強環境保護意識。
?。ㄋ模虒W模式進行革新,為學生提供更優質的教學
隨著時代的進步,教育體制的不斷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已經不再適合當前階段的生物教學工作,教師應根據時代發展的需求,對教學模式進行變革,培養學生們的生態環境保護意識。在近年來,國內出現了很多新穎的教學模式,這些教學模式不僅提高了教學效率,還在一定程度上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為學生日后的學習生涯奠定了基礎[3]。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和具體教學內容選用適當的教學方法,在有限的課上時間內達到最好的教學效果。并針對學生的個性化差異做出相應的指導,確保將教學活動面向全體學生,避免一些個別的學生出現與課堂脫節的現象。
(五)積極開展課外活動,將教育工作滲透到學生的生活當中
初中的生物教學具有著一定的實踐性,需要學生們進行適當的動手實踐。所以在教師們進行環境教育的過程中,可以適當的組織一些課外活動,幫助學生緩解平時緊張的學習氣氛。但是在設置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注意,每個學生的是性格都有所不同,一些內向的學生對于參加活動并不會持有很高的興趣。所以教師一定要根據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創設課外生物實驗活動,確保將活動環節面向全體學生,使每個學生都能參與到其中。
結束語:
總的來說,為了順應新課程標準的推出,培養學生在學過程中的綜合素質,加強農村環境保護教育工作對于初中生物教學來說是非常有必要的。在此過程中,學生們不經能夠提高生態環境保護意識,還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加深對教學內容的理解程度,提高當前階段的初中生物教學效率。雖然這一理念在國內實施的時間不長,在教學環節當中容易出現新的問題,但是只要經過教師們的積極探索,必然會解決問題,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李蕊.在初中生物教學中加強農村環境保護的教育策略[J].現代農村科技,2018,(4):85.
[2]林堅智,李裕紅.在農村中學生物教學中加強環境保護教育[J].海峽科學,2013,(6):79-80. DOI:10.3969/j.issn. 1673-8683.2013.06.031.
[3]王海燕.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提高 學生科學素養的方法研究[J].新課程·中學,2017,(11):31.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11.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