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生物教學中如何加強環保教育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有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在人口快速增長,經濟飛速發展的時代,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無節制開發自然資源,人類的生產生活給人類賴以生存的自然環境造成嚴重的破壞,水污染嚴重、物種急劇減少、臭氧層破壞………這些問題已引起世界各國的高度重視,保護地球,保護環境,應該成為人類的共識。中學生是國家未來的建設者,應該大力增強他們的環境道德意識,培養他們保護生態環境的責任感。
關鍵詞:初中生;環保意識;生態教育
地球是所有生物的共有的家園,是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然而我們人類是怎樣對待地球母親的呢?我們人類為了自己的生存,或者說為了自己生活的更好,就不顧地球母親的身體,工廠亂排放污水,煙囪冒著濃濃黑煙,亂砍伐森林樹木,亂浪費資源等等。破壞了地球周圍的大氧層,清澈的河水變得混濁,茂密的森林變得狼狽不堪,蔚藍的天空變得灰暗,碧綠的青山變得光禿,泥石流、森林火災、動物絕跡、水源嚴重缺乏,一連串的災害接踵而來,已使我們的地球母親難以承受。而我們面臨的是地球毀滅的現實?。嵲谔膳铝?,到那時我們不知道該怎么辦,我們將如何生存?
人類只有一個地球,“救救地球”已成為世界各國人民最強烈的呼聲。 我們為周圍環境的惡化而感到心痛,我想:作為未來接班人的青少年,如果不了解人類環境的構成和環境問題的嚴重性,無視有關環境保護的法律法規,不去增強環境保護意識,自覺履行保護環境的義務的話,我們的生命將毀在自己的手中,老天將對我們作出嚴厲的懲罰。為此我下定決心要告訴學生:“從我做起,愛護環境,保護我們這個賴以生存的家園,做一個保護環境的衛士”。
因此在平時的教學中,我們應該注意以下教育環節,采用不同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渠道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我們在教學中可以結合不同的教學內容采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1.利用教材已有的資料對學生進行教育。
在教材中有不少環境污染的例子,如新課標教材七年級下冊中水俁病和廢舊電池對環境的影響。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完全可以充分利用這些資料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2.結合教材的內容進行適當拓展。
在教材中有些內容與環保有關,但并沒有具體的例子,而且篇幅也不夠大,我們可以做適當的拓展,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如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一章第一節中“水域環境的保護”的內容。在講授這部分內容時,我除了講清楚水域環境保護的重要性之外,還列舉了現在世界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8800立方米 ,我國人均水資源占有量是2292立方米,而我國人均水資源擁有量只有世界人均資源擁有量的1/4,同時告訴學生如何節約用水,如洗澡時盡量洗淋浴,洗手時在打肥皂時應該將水龍頭關掉,用淘米水澆花,用洗過衣服的水沖廁所,等等。這樣既使學生了解了目前我國和我市水資源缺乏的現狀,又使學生知道了應該如何從身邊的小事做起節約水資源。
3.引導學生討論,激發思考。
在課堂教學中也可以就某些問題讓學生進行討論,引起學生的思考。如在結束學習八年級上冊第五單元第三章“動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時,我問學生:“在你的身邊有沒有人類隨便捕殺野生動物的現象?”問題提出后立即就有學生舉手發言,有的說見過有人網鳥;有的說在寵物市場有賣野生鳥類的不法商販;我趁熱打鐵,展示了幾幅《人與自然》雜志刊登的販賣野生動物情景的照片,許多學生的驚異、憤怒之情溢于言表。然后我說道:“野生動物是人類的朋友。我們經常說‘保護野生動物就是保護人類自身’,可在倡導保護生物多樣性的今天,在我們身邊就有這么多殘害動物、虐殺動物的行為;人們只是為了滿足口腹之欲,為了眼前的一點經濟利益,就不顧后果肆意捕殺野生動物,也許這些行為的后果不會很快顯現出來.但對生態平衡造成的破壞卻可能是無法彌補的!同學們,如果野生動物全都從地球上消失了,只剩下我們人類,我們豈不是太孤單了!希望大家都能夠有一種自覺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不要為了眼前的利益而破壞環境:”在我說這些話時,所有的學生都在認真地聽,這些發生在身邊的事情真地震動了他們.真正使他們開始思考一些問題。
二、通過布置不同形式的作業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在日常教學中可以通過讓學生做一些探究、調查、資料收集方面的作業.提高他們的環保意識。在講到“人類活動對生物圈的影響”時,我讓學生回家收集有關人類活動破壞生物圈的例子;在講到動物部分的內容時,我讓學生課下調查由于人類活動面滅絕或數量急劇減少的稀有動物。這樣的作業既能夠培養學生收集資料、獲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又能夠讓學生在做作業的同時強化環保意識:
三、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
我們在每年與環境有關的紀念日都舉行了一些課外活動,如舉辦專題黑板報、手抄報、開展校園植樹活動等。在植樹活動中,我們在初一年級創立了“綠色天使”植綠護綠小組,鼓勵隊員們在校園里認養了一棵小樹苗,利用課余時間給它梳妝打扮,和它們一起茁壯成長。在養護過程中,大家保護植物的意識進一步增強了,可見各種形式的課外活動對培養學生的環保意識都有重要作用。
總之,環境保護是全人類的責任與使命,學生們作為未來祖國建設的生力軍,應當也非常有必要提高環境保護意識,為自然及生態的可持續發展盡到一份力量。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使新一代的中學生能夠真正具備環保意識,為保護環境,美化家園作出貢獻。
參考文獻:
[1]朱益眀,《中小學教師素質及其評價》 ,廣西教育出版社,2000年
[2]吳敏、夏惠賢,《素質教育呼喚新型的師生關系》,上海教育,2000年。
[3]馮彥莊主編,《環境保護的未來之路》,廣州,廣東世界圖書出版公司,2010.8
作者簡介:胡秀英(1975-- )女,羌族,四川茂縣人,茂縣七一民族中學 中學高級教師,研究方向:生物學、生物教育。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