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
來源:用戶上傳
作者:
摘要:問題導學是應用于計算中的一種常見形式,尤其是在理性的數學思考中,需要通過問題的質疑引發聯想,產生一系列的互動,強化學生的數學思維認知,目前問題導學已經成為數學深化探究的基礎條件,教師應幫助學生消除數學理解的誤區,及時排憂解惑走進數學的思維視域中,形成獨立的見解,鼓勵學生大膽的發問,結合教師的提問舉一反三,從不同的視角去探究數學的真諦,在輕松愉快的數學場景下,自在的徜徉于數學的視域中,獲得數學的邏輯思維與創新思維。
關鍵詞:問題導學法;初中數學;教學;應用
引言:數學的探索過程就是提出疑問、分析疑問、化解疑問的過程,求索新鮮的知識內容,結合已經熟知的數學元素展開新知識的規律摸索,就必然要在問題的導入下,獲得思緒尋覓的出口,能夠從不同的視角展開數學的思辨,而非單一化、機械化的記憶,問題導學并應契合學生的認知理解,滿足學生的心理訴求,幫助學生在問題中建立信心,在問題中發散思維,進而構建妙趣橫生的班級互動氛圍,促使學生形成數感。
1.針對性地導入問題
問題應具有針對性,好的問題應直指問題的根本,具有明確的方向性,隨著學齡段的增長,學生遇到的數學問題將會串聯幾個部分的知識點,數學之間都具有某種共通性,然而在問題中,依然要明了的提取要素,快速的理解題意,理清數學的要求,避免問題過于難解造成學生的求知困惑,打擊學生的自主學習信心,教師提出的問題可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但不宜超脫學生的認知范疇,偶爾提出一些開放性、拓展性的問題,有助于幫助學生開闊視野,導入趣味,但這種問題要量力而行,主要還是以較為經典的問題出發,促使學生能夠舉一反三,結合類似的問題找尋合適的解決辦法,問題的求解過程固然需要創新,但也需要教師幫助學生夯實基礎,要掌握基礎的計算方式,逐步的展開創新聯想,避免過于心急導致學生基礎薄弱。比如在教學“圖形的平移”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的問題設計就應該從基礎知識點出發,提問學生關于圖形平移的概念以及滿足圖形平移的必要條件,實施啟發性提問,從而引發學生的思考和探索。在這個提問過程中,不僅鞏固了該教學內容的基礎知識,而且還對概念和需要的條件進行了更深層次地講解,讓學生對該課程的內容掌握地更加牢固。
2.采用前后呼應的方法進行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
在進行初中數學問題導學法時可以大體分為兩種方式,首先應當根據數學課本教材內容來設置疑問,這種設問的方法更加注重對教材課本內容的研究和探索,以數學方法為前提的設問是另一種問題導學法,這兩者的問題設問方法不同自然教師在教學中所采取的方法也是不同,而這兩者不同的設問方法自然收到的教學成效也是不同。以教授數學方法為前提的設問方法更加有目的性,可以很快讓學生進入到學習的狀態中直奔主題,這種設問方法通常問題都相對較簡易,但是學生在這種設問方法下只是被動地接受知識,根本無法做到靈活地運用所學的知識和解題技巧。由此不難看出教師在教學中應該從教材內容出發進行數學問題導學法,并且從教學實例中去設問,在設問的基礎上再進行問題轉換最后回歸到設問問題上,所以提出的數學問題應當緊隨著加以解決,這樣才能讓課堂更加完整,形成前后呼應的狀態,讓教學更加專業和完善。
3.教師要合理設計教學問題
問題導學法實施成功與否的關鍵在于問題設計是否合理。因此,教師在設計教學問題時要緊扣教學目標,并很好地結合學生的個性和心理特點,既要做到學生對教師所提問題能夠一目了然,又可以在問題討論結束后讓學生深刻理解教學重點,及時解決教學難點。例如,在講解方程組一節內容時,教師可以側重讓學生學習用方程組解決生活問題。教師可以創設如下情境:又到了春游的時節,老師打算帶學生出去體會早春風光?,F在我們需要乘坐客車,已知一輛小型客車和一輛大型客車一次性可以載客65人,如果安排兩輛小型客車和三輛大型客車的話,一次性可以載客165人,我的問題是,大家想想一輛小型客車和一輛大型客車一次性分別可以搭載多少學生?
之后,教師可以再設計如下問題,以幫助學生打開思路:
第一,上述題目中涉及了哪些已知的量和未知的量?
第二,題目中的哪些話可以幫助你清楚地找到已知量和未知量?請大家用不同顏色的筆標注出來。
第三,這個方程式應該把哪些量設為未知較好?如何寫此方程式?
在學生進行求解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細心觀察學生的解題思路,并挑出幾位不同解題方法的學生的步驟進行課堂展示,如某位學生的解題步驟如下:
解:設一輛大型客車的載客量是x人,一輛小型客車的載客量是y人。
則方程式為x+y=65,3x+2y=165,解得x=35,y=30。
答:一輛大型客車的載客量是35人,一輛小型客車的載客量是30人。
這種生活化的教學情境再輔之以生活化的教學問題,不僅可以加深學生的印象,便于學生理解,還可以鍛煉其學以致用的能力。
4.引導學生主動進行思考
面對問題不要急于求解答案,應該首先要自行思考題目中蘊含的可用信息,這是學習數學的基礎意識,也是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的解題思路。在學生解題或者學習數學遇到問題時,教師應該引導學生學會將所學知識和當前的難點聯系起來,找出對應關系,明白二者內含的聯系后再去求解。例如:本次春游的地點有兩個,一個是園博園,一個是龍潭公園,已知去這兩地旅游的師生一共800人,共收旅游費3500元,其中,去園博園旅游的每人收費60元,去龍潭公園旅游的每人收費50元,請問,此次去園博園和龍潭公園旅游的師生各有多少人?設計問題的環節和上文相同,但是思考問題的方式應該略有不同,即學生需要思考該問題隱含的兩個實際相等的關系是什么,如何用方程式表示。明白了這一點之后,解答該題便不再困難。
結束語
總之,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是較為普遍也是較為有效的,有利于教師發現學生的短板,并進行針對性教學,因此應該引起教師足夠的重視,幫助學生鍛煉思維能力,提高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柴影.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教學論壇,2016(20):271-272.
[2]蘇珍.試論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大世界上旬版,2017(9):54.
[3]黃福慶.芻議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讀書文摘,2016(28):382.
[4]王飛.問題導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新課程導學,2017(30):78.
轉載注明來源:http://www.hailuomaifang.com/1/view-14863912.htm